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存在主义作为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对20世纪西方文学的影响至为重大深远。阿尔贝·加谬(1913-1960)是公认的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三巨擘之一,他的名字出现在每一部现代文学史书中,他的文学作品和哲学作品从他成名起就被选入法国教科书,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另外两位存在主义巨匠——萨特和波伏瓦。然而有意思的是,加缪从不承认自己是存在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论述《黑暗的心脏》所展现的自由和责任这一存在主义主题.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所以,人可以自由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和本质.与此同时,存在主义者又强调了自由和责任的关系.萨特认为人被抛在绝对自由中去创造自己的本质和价值.本文揭示了在《黑暗的心脏》中康拉德塑造的库尔茨,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最后被没有约束的绝对自由彻底毁坏了的库尔茨,与萨特绝对自由不承担广泛责任的理论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康拉德笔下的马洛是充分享受自由并承担责任的人.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在存在主义者的作品中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3.
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家 ,又是作家。他在其大部分作品中较为明确地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存在主义观念。综观这些作品 ,其中有几个观念是得到突出表现的 ,那就是存在的偶然性、人的自由和人的责任。强调偶然性 ,似乎就否定了规律。而萨特之所以强调偶然性是为了突破“决定论”的框框。强调自由 ,并不是说人可以为所欲为 ,因为萨特又十分强调责任 ,自由与责任有一种互相关联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斐 《焦作大学学报》2014,(1):46-48,53
《人生的枷锁》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主人公菲利普在宗教、事业及爱情等方面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为主线。处处闪耀着对人类境遇思索的光芒。菲利普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辨,勇敢摆脱束缚自己的多重枷锁,通过自由选择,从压抑中走向觉醒和重生。《人生的枷锁》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自欺”理论、“他者”理论、自由伦理观等均有契合,可以说是一部很好的存在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5.
萨特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存在主义主要有三大核心,本文只择取其核心之一,即“自由选择论”加以评析,列举萨特的几部重要的戏剧作品,如《苍蝇》、《问隔》、《恭顺的妓女》、《死无葬身之地》等,说明萨特怎样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他的“自由选择”观.在这些作品中,萨特既肯定了人对于“善”的“自由选择”,也否定了人对于“恶”的“自由选择”;既表现了“真实的人”的“自由选择”,也展现了人在“极限境遇”中的“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6.
萨特存在主义是关于人的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卡尔维诺的《帕洛马尔》弥漫着萨特存在主义人生哲学的气息,他秉承的依然是西方文学高度关注现实存在中的人及其命运这一精神。从这个意义说,后现代小说家卡尔维诺首先是个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7.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哲学思想决定了自由精神在其理论、创作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探讨萨特在存在主义文论中体现的自由主义倾向,主要求助于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的"四要素"说,同时紧扣萨特的创作实践,从社会人生、作家、作品,读者四方面逐一谈起.最终得出结论:在萨特看似古奥晦涩、零散不堪的存在诗学作品中,隐藏着一条由"阻滞自由"到"召唤自由"再到"呈现自由"的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存在主义本来是哲学思潮,而以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为核心的文学称之为存在主义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得到了空前发展,战后成为西方最具影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包括法国的萨特、波伏娃和加缪等。存在主义文学形式上是现实主义的,但思想性很强,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英国作家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刻画了个性突出的斯迪克兰形象,他对精神自由的毅然决然的追求让人惊叹。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视角来分析斯迪克兰的存在状态与精神诉求,对人物行为与性格进行新视角下的思考,并对其作品的主题进行更深一步的解读。在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概念下,斯迪克兰的自由会有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恶心》和《苍蝇》分别是萨特的长篇小说和戏剧的代表作,虽然都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学图解,但是两部作品的基调却截然不同,一暗一明,一绝望一顽强,正好代表了萨特思想体系的两个极端。从《恶心》到《苍蝇》可以说是萨特对自身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超越。  相似文献   

11.
鲁教版选入国外及海外作家的作品32篇/首,约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选文具备现代的、人类的、多元开放眼光,使学生在充分涵咏本民族作品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相当数量的不同思想、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异域作品。在外国作家作品中,除去以往语文教材中常见的经典作品外,又选入了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也选入了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悼念乔治·桑》和戏剧家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还选入了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及大师的卡夫卡的《梦》,以及存在主义作家加谬的《西西弗的神话》……对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2.
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的主张存在主义的著名的哲学家,其主张存在主义已经成为萨特的代名词,其文学作品也凸显着这个哲学思想。《墙》是萨特表现存在主义的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通过生与死的一系列的情节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萨特文学上的主张,通过分析萨特文学上的作品是有利于理解其哲学上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3.
英国作家福尔斯深受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其<法国中尉的女人>作为英国后现代元小说的代表作品,其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备受评论关注.但作品的语言特征如何展现了存在主义思想的认知理据尚无人探究.本文试图借助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探讨文本中关于时间的概念隐喻.本文认为,小说文本中叙述者的用语和人物的语言都蕴含着TIME IS ...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作家罗伯特·伯恩(Robert Bone)曾经说过:《看不见的人》是迄今为止美国黑人所他作的最优秀作品,大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优秀的美国小说。本论文试图以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理论的研究来分析刘震云小说创作中的存在主义因素,阐述其作品中出现的人的生存价值的主题和人的异化现状,并进而探讨小说中权力异化的场景和荒诞化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6.
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是19世纪的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萨特和海德格尔一致承认的的存在主义先驱。他的《地下室手记》被视为存在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家通过自私自利、心理扭曲的地下人揭示出当今人们堕落的精神状态:强大的惯性让人难以改变以往的生活路线,难以消灭自我并实现爱人如己。因此,人类也就不能走上救赎之路,从而归属上帝,得到基督之爱。从陀氏的有神论存在主义观出发,结合惯性对于重获生存意义的阻碍作用的分析,可展现其探索多年的人之谜语。  相似文献   

17.
论文拟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及其作品与沈从文的创作进行比照,旨在从存在主义视角探讨沈从文的创作。尽管沈从文没有受到这一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许多作品对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等重要哲学思想都做了不谋而合的诠释。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可以作为研究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一个独特的理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家,约瑟夫·海勒深受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其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更是嘲讽了现实社会的荒谬与混乱,以及人性的扭曲和丑恶。本文将主要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来讨论作品中存在主义的体现以及小说中约塞连这个"小人物"作为人本能的求生欲和完成自我救赎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试论萨特对胡塞尔现象学之扬弃王路平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萨特哲学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的一些存在主义的基本原理上,而对于萨特是怎样继承和更新胡塞尔现象学,从而建立他的存在主义现象学的问题,鲜有详细论述。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从广义上说,整个...  相似文献   

20.
论康拉德小说的喜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拉德的论者多据康氏小说中对黑暗、死亡等的描写而认为他是一个冷峻的、甚至悲观的作家 ,这诚然是有道理的 ;但他们往往无视乃至否定其作品中的幽默的、喜剧性的一面 ,这却至少是片面的。我们只要对康拉德作品中滑稽角色和死亡场景的描写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 ,就可以看到康拉德作品中蕴含的幽默、喜剧性的一面 ,这一特征源于狂欢化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