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6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在全国高校统一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针对课程的新要求、新特点进行实践和探索,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课程,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政治上,都是当前的一个主导主题。小学语文学科可以引领课程思想政治观念,为小学生实施语文教育,潜移默化地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语文教师可以从文字和文本中挖掘思想政治因素,充分理解思想政治课的内涵,明确语文教师的地位和责任,与思想政治教师合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如何适应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严肃课题。本文针对实施新课程方案中遇到的困惑和挑战作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考,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新方案。  相似文献   

4.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是历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历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重点。当前,新一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可以从综合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展的特点,特别是结合“05”方案中“确立一个意识、融合两类课程、涵盖三个方面、把握四个统一”的变化和特点,来把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该落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和主要教学环节,应该在这些环节和过程中体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政策的主要文本载体。对其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政策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方面彰显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三个方面秉持守正创新的内容取向;在整合资源保障、统筹多方力量两个方面强调协同育人的执行取向。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主持召开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这充分说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学科课程教学需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笔者就高中语文教学,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本阅读指导上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实践。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本阅读指导需还学生自主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大力实施新课标和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育人目标和教学目标之一。高中语文涉及范围广泛,对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意义重大,教师应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特色,根据学生学情,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新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定位为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并提出了具体的课程实施途径与实现方式,为新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一年多来,广大政治教师和教研工作者抓住课改契机,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从实践上进行了大胆探索。本文在实例展示新课改课堂新样态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隐性德育课程在实践中的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西方“潜在课程”先进理念和国内“隐性德育课程”研究理论,在理论上赋予“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程”新内涵,在实践上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程”新体系,将会带来隐性德育课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突破,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以往的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那么,政治课教师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呢?文章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直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的结构性矛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日,中宣部和教育部连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及《实施方案》,规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步骤,表明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一轮改革和建设正式开始启动。为此,本刊邀请了有关专家学者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进行研讨。他们提出的关于完善高校思想理论课程体系的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对于我们正视当前课程建设的突出问题、厘清课程改革思路、寻求在原有基础上的新突破、加快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建设步伐具有理论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渠道是通过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但是部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此类的教学认为是比较空洞的说教,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塑造力度不够。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认识和新任务表明,加大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战略任务。基于此,本文从教学方法改革的角度探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措施,旨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党立国之根,是安身立命之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思想。从双重属性、双重定位的视角,阐述了设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历史的选择。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之后和新时代以来的三个阶段,从课程体系化、师资专业性、教材科学化、教法多样化、考核综合化等五个方面揭示该课程70年的发展理路,从而拨开历史迷雾,剖析背景实质,明确育人要求,巩固大学生思想防线和筑牢政治长城。  相似文献   

14.
<正>佘双好与顾海良撰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研究》一书,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构建教学体系与课程建设实现途径方面研究的著作。该书紧密联系社会发展新动态、理论发展新特点、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从学科理论和社会实践融合视域出发,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做出多元化思考。作者综合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丁贞栋 《文教资料》2007,3(20):74-76
全国高等院校将从2006级学生开始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新课程,该课程的新特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建构符合科学性、课程内容具有感染性、课程目标体现针对性和课程教材适宜互动性四个方面。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教育内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估上有所转变,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洁 《教书育人》2010,(2):39-40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已经实施三年了,笔者在参与课程专家组对广西高校实施新课程方案情况进行调查中发现,各高校在课程安排顺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那么,为什么要开设四门课程?这四门课程有没有其内在逻辑结构?如何安排顺序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角度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定位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武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从"05新方案"的基本要求出发,突出实践环节,重在能力培养,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取得了系列教学成果,从整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根据中央和北京市委的意见和精神,首都高校从2006级本科生开始要实施课程设置新方案。那么,应该如何深刻理解实施新课程的定义与要求,采取怎样的措施全面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这是首都高校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为此,本刊特约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宣撰写了关于落实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的文章,以期对首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文本研究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定位价值、校正价值和导向价值。从程序和环节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方法包含着文本归类、文本调查、文本阐释、文本评论、文本应用等基本形式。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方法应坚持整体性、求是性、充分性和导向性原则,其实施思路主要有: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持科学思想方法论的指导,坚持义理、考据和辞章相统一,做到点、线、面、体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机械优化设计"是为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课程,讲授内容以数学方法为主,同时还包含优化算法在机械设计上的实践应用。为顺应新工科发展趋势,完善该课程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提出了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建设方法,主要以案例方式介绍了思想政治元素的挖掘与引入,并从三个方面改进了考评方式。教学效果调查结论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认同在该课程中引入思想政治元素的方式,在此启发下能更好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点,思想政治素养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