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求异”与“比较”──兼谈语文教学中的两种思维误导陈军求异和比较,是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两种基本思维形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只要处于思考状态,都会与求异或比较有缘。求异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同中“见异”,这个“同”往往是认识相同或所面对的事物、材...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比较教学法浅议南阳市二中霍本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好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共性与个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中学语文教材是以单...  相似文献   

3.
比较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济宁师专中文系王艳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这样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有比较方能有鉴别。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有某些联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把握其共性和个性,形...  相似文献   

4.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说明问题、辨别正误、解决疑难的一种最普遍、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平时所说的“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就揭示了这一道理,有一句很通俗的话,叫作“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模索出来的一种经验,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掌握客观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张三与李四都长得不错,但通过比  相似文献   

5.
“认识是人的思维对客观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比较则是促进思维向客观接近的重要环节。它是思想上区分客体,确定异同的思维方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对比,找出事物的异同与联系,成为“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几乎都是在比较中实现的,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需要通过对数学材料的比较,理解知识的本质意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些知识的差异性常常为它们的相似性、相近性和相关性所掩盖,小学生在思想上易把它们泛化为同类事物而发生混淆。此时…  相似文献   

6.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异同的思维方式,只有将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以比较后,才能准确地鉴别事物、  相似文献   

7.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们分析、认识和鉴别事物的重要方法。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人们总是通过对相似或不同事物的互相比较才获得正确认识的。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正体现了这种意义。语文新课标把思维品质作为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蓝寿军 《语文天地》2008,(11):53-55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们分析、认识和鉴别事物的重要方法。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人们总是通过对相似或不同事物的互相比较才获得正确认识的。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正体现了这种意义。语文新课标把思维品质作为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是最朴素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也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最基本的方法,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基于这种“比较”的理念,从教材编写体例、课后“阅读练习·探究”问题设计到“词语品味·积累”语句选择,无不把“比较”这一方法运用到极致,旨在让学生通过比较方法的学习,掌握文本分析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0.
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景泰县红岘中学冯纯宗比较,是人们分析、认识和鉴别事物的重要方法。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人们总是通过对相似或不同事物的互相比较才获得正确认识的。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正体现了这种意义。因此,“比较”也被心理学列为思维的重...  相似文献   

11.
所谓“比较”,就是确定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东西的。”培养比较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概念、区分易混淆的概念、正确认识数量关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  相似文献   

12.
杨华 《教育艺术》2006,(6):79-80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一、历史比较的内涵比较是思维的重要过程,也是思维的重要方法,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是把在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发现本  相似文献   

13.
比较,就是把两种或几种同类事物加以对照以辨别其异同、高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毛泽东也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作文时通过比较(包括古今对比、新旧对比、正反对比等),可以鲜明地彰显人、事、景、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比,就是比较,即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辩别异同与高下。比较是人们认识世界常用的一种方式方法。古今中外都渗透了比,年年月月都贯穿着比,各行各业都涉及到比,男女老少都知道比。比,无处不发生,无时不存在。“有比较才有鉴别”,比是人们辨别事物的一种常用措施,真假好坏、是非曲直、大小多少等,往往是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和区分的。比就是较量,即用竞争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比是人的天生特性,比是人们心  相似文献   

15.
所谓“比较”,就是把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或彼此有某些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考察研究,从差异中找类似,从类似中找差异,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思维方法,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智力活动。事物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客观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感觉和印象之后,便会自觉或不自觉  相似文献   

16.
比较思维是确定事物之间同异关系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一切认识,都是通过对一些事物与另一些事物的同异比较而实现的。没有这种比较就不能认识任何事物。通过比较,人们把杂乱的感性材料分门别类,区分其真假、精粗、彼此、表里,这样就为认识事物中的稳定联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能力定位】分析能力 ,是将某一对象(人、事物或事理)分解成相对简单的组成部分 ,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能力。比较能力 ,是将至少两个对象(人、事物或事理)进行类比或对比(对照)的思维能力。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或写作等等思维活动中 ,往往将分析、比较这两种思维能力结合起来 ,也就成为平时人们所说的分析比较能力或比较分析能力。比较也是人们最常用的思维方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人们常说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可见比较…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听人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认识事物都是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对事物表象的感知深入到对事物有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的认识,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人们常常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述感,以致于走了许多的弯路。为了少走弯路,我们必须学会鉴别。只有通过鉴别,才能从许多的假象中甄别出事物的本质规律。尤其是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他们生活阅历少,经验不多,老师把比较鉴别的方法教给他们就更显出其价值和意义了。  相似文献   

19.
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都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比较教学法,就是将彼此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授课内容经过老师的提取与编排,组成比较式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比较思维,概括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异同,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进而形成比较式思辨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认识千千万万个地理事物和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时 ,更需要进行比较。比较法是一切思维和一切理解的基石。通过它可使观察得到深入 ,思维得到发展。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所以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类型也是复杂多样的。根据比较对象的性质和方式的不同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比较教学方法。一、类比法就是教师讲授某一地理问题时 ,引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类比法根据对比各点的异同又可分为同类同型比较法和同类异型比较法。1 同类同型比较法就是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对比各点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