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信任促进两人层次知识转移的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近来,如何促进知识在组织中、组织间有效地转移,已成为众多经理人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过去的文献都是从信任如何促使人们更愿意参与知识转移的角度来研究信任对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信任对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不仅在于促使人们更愿意参与知识转移,还在于能够使知识转移活动对于参与双方来说变得更容易。进一步,本文运用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从信任对知识转移双方互动过程的影响的角度入手,论述了信任能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使知识转移变得更容易:(1)使知识转移双方沟通加深;(2)促使提供方划清自己的知识领域;(3)促进双方积极的归因。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研究知识转移的文献较多,而对于知识转移信任问题的研究却很少.文章在总结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该问题,并得出结论:信任对社会知识转移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应构建促进社会知识转移的人际信任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网络关系正式化程度将组织内人际网络区分为正式人际网络与非正式人际网络。依据互惠与网络的耦合将组织内互惠规范区分为成员—成员互惠规范(NMMR)与成员—组织互惠规范(NMOR)。依据知识转移组织化程度将组织内知识转移区分为成员知识转移与成员知识组织化。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匹配了各类人际网络、各类互惠规范与各类知识转移活动之间的理论作用关系:在非正式人际网络中,成员的网络特征通过促进NMMR 而推动成员间知识转移;在正式人际网络中,互惠性组织控制通过促进NMOR而推动成员知识组织化。此外,本文提出了促进人际网络中知识转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吉鸿荣 《现代情报》2010,30(7):16-19,23
组织间信任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文章从信任对虚拟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入手,探讨虚拟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信任机制的构建:建立了虚拟企业组织间信任——知识转移的得益矩阵;将虚拟企业的组织间信任分为初始信任阶段、信任发展阶段、信任维护阶段、信任再发展阶段等4个阶段,并建立了虚拟企业组织间知识转移的信任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5.
从联盟治理机制的角度研究产学研联盟中契约和信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对于促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向企业成功转移,进而实现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意义重大。本文在前期案例探索的基础上,采用大样本实证研究方法,从细分维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不同维度契约、信任对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的直接效应和交互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契约协调机制对产学研联盟成员的显性知识转移有积极作用,但对隐性知识转移没有显著效应;契约控制机制有利于提高显性知识转移效果,却会抑制隐性知识的转移;信任对两类知识转移均有促进作用,但对隐性知识转移的作用相对更强;契约协调和信任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移均会产生正向交互效应,而契约控制和信任对两类知识转移却会产生负向交互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6.
不少研究都认为跨国知识转移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组织人力资源实践究竟如何影响跨国知识转移效能却是一个很少去思考的问题,经常将这个过程视作一个“黑箱”.从人力资源研究角度来看,关于人力资源实践如何影响组织绩效是当前讨论很激烈的问题,从组织管理实践角度来看,打开这个“黑箱”将对管理实践更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知识整合能力视角出发,来理解人力资源实践对跨国知识转移效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实践中企业发现组织文化是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而现有研究在关注二者关系时,由于对组织文化缺乏动态、综合的视角,对其内在作用机理的解释与揭示程度远未令人满意。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持续学习、人际信任、权力距离、长期导向、团队精神等5个核心特征维度剖析组织文化对知识管理成功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权力距离,高度的持续学习、人际信任、长期导向和团队精神,各自能够通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知识管理不同的具体环节和活动,促进知识管理成功。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项目时,首需注意组织文化的变革,通过适当的管理制度与行动方案从以上五个方面入手,塑造出适合知识管理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知识跨国转移是跨国创业企业获得战略性知识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知识的跨国有效转移却是相当复杂和困难的。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提供一个关于影响跨国知识转移效能的元分析框架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对选择在华进行跨国创业的167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来自组织层面的有关因素(比如知识战略与组织间信任)是影响跨国知识转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并从管理实践角度为跨国知识转移企业和有关政策制定部门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红丹  夏青 《科研管理》2019,40(8):274-292
人际不信任作为判断人际关系质量的重要标准会导致知识隐藏,但至今鲜有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机制,削弱了实践指导性。依据情感事件理论和心理所有权理论,重点关注消极情感在人际不信任影响员工知识隐藏行为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员工知识心理所有权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24个样本的层级回归分析发现:(1)消极情感部分中介人际不信任对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2)知识心理所有权不仅对消极情感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且显著调节人际不信任通过消极情感影响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中介作用,表现为员工的知识心理所有权水平越高,消极情感在人际不信任和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优势技术的知识转移过程中,可能遇到诸多阻碍因素,不同的并购方式可能降低这些阻碍因素对并购的负向作用。本文选取鸣志电器收购AMP进行案例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分析其并购模式并总结,借鉴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提出渐进式跨国并购的概念,对影响知识转移的前置因素进行梳理,逐层介绍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揭示了渐进式跨国并购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基于原有合作基础的渐进式跨国并购通过某种强关系的建立,弱化了制度距离、知识距离对知识转移效果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了双方的人际信任,通过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构筑稳健的信任关系,而稳健的信任关系使得并购双方知识转让意愿和知识接受意愿更为强烈,减少阻碍因素的不利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升知识转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实证研究回任人员情感承诺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探讨知识传播动机和人际信任倾向在上述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并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对全国不同地区的26家跨国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127份有效问卷。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感承诺对回任人员知识传播动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且知识传播动机对知识转移产生正向影响;知识传播动机在情感承诺与知识转移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人际信任倾向在知识传播动机与知识转移之间起着调节作用。拔靴法分析结果表明:人际信任倾向越强,知识传播动机在情感承诺与知识转移之间所起的中介效应就越强。  相似文献   

12.
引入影响知识转移的两类因素:知识特性与人际信任,着重分析对知识距离与知识转移容易性关系的单一与联合调节效应。基于对369份样本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高能力信任增加知识转移容易性,知识复杂性与隐含性均增加知识转移难度。结论是:高情感信任降低知识转移容易性、高能力信任在知识复杂时降低转移容易性。引用"过分信任"进行分析,发现过分信任导致知识转移双方拥有不完全相同的信息,双方误以为对方知道自己所知道的,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影响转移容易性,最后给出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艾时钟  尚永辉  信妍 《科学学研究》2011,29(8):1216-1222
 根据已有的文献,从关系质量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关系质量的IT外包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并提出假设。通过对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和西安软件园内20多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 11.0和AMOS 17.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沟通对相互承诺、信任、良好冲突处理和知识转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互承诺对知识转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任对相互承诺和知识转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良好冲突处理对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知识转移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将信任视为多维变量,构建了多维信任、知识转移与软件外包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及对京津冀地区97个软件外包接发包企业的有效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多维信任对知识转移、软件外包绩效的正向影响存在差异性;显性知识转移与隐性知识转移相比,对软件外包绩效影响更显著;知识转移在多维信任与软件外包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知识转移在能力信任与软件外包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计算信任、善意信任与软件外包绩效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曹玉玲  李随成 《软科学》2009,23(7):32-35,45
从企业层面探讨企业间人际信任、知识转移、供应商参与NPD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予以实证研究。回顾了企业间人际信任、知识转移、供应商参与NPD绩效的有关理论,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提出假设。运用企业调查的数据对假设进行验证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Coopetition, i.e., cooperation between competing actors, has become a pervasive strategy for innovative firms. The primary focus of studies investigating coopetition centers on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highlighting the benefits, limits and configurational patterns of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mpeting firms. Only a small, emerging group of studies seeks to extend the concept to the intra-firm level, stressing the existence and effects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units that are part of the same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is latter group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internal coopetition on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sharing and highlighting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knowledge brokers in managing the resulting tensions. Based on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of the video game publisher Ubisoft, we stress how the tensions raised by internal coopetitive settings limit knowledge sharing between units, and we analyze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the knowledge broker helps to overcome these limits. We identify three main functions of this knowledge broker that allow the promotion of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transfer to occur between coopeting units: (1) protecting the unit’s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introducing a lagging principle in the transfer process, (2) reducing sharing costs by standardiz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and (3) enhancing awareness of and trust in innovative solutions by centralizing knowledge diffusion.  相似文献   

17.
叶笛  林东清 《科学学研究》2013,(5):711-720,673
知识整合能力是当代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立足并保持竞争优势所必须拥有的重要能力。本研究关注于信息系统开发(ISD)项目中知识整合的影响因素。尽管目前大部分研究表明信息系统开发(ISD)项目团队的多样性可显著的降低知识资源风险,但成员组成的多样性也可能会导致冲突的产生并降低团队绩效。本研究认为有别于多样性,团队成员间的相似性也会影响成员的互动,它们是实现知识整合有效性的基础。本研究基于相似-吸引理论探讨相似和吸引对于知识整合的效应,本文提出影响ISD团队中知识整合的三个相似因素(人口统计学、认知和目标相似性)、并以社会融合作为中间变量连接相似吸引理论与知识整合,本研究采用74个ISD项目团队中的264个参与者的实地调研资料来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人口统计学相似性和目标相似性会影响成员间的人际吸引,激发成员间的社会融合并最终促进团队成员间的知识整合。研究结果表明ISD项目经理可通过关注团队成员的组成来有意识地提升团队的知识整合,因为相似性和吸引可潜在地影响ISD项目团队中的知识整合。  相似文献   

18.
王傲  刘宝瑞 《情报科学》2012,(9):1328-1333
Web2.0环境下的虚拟社区知识互动交流过程,已经由传统的个别知识传授者向外传递知识转变为虚拟社区成员全员知识参与的知识共享。本文首先说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形成过程中,知识偏好、知识注意、知识信任对达成知识共享效果的逻辑演绎关系。进而指出知识信任程度成为能否有效实现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鉴于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不信任、制度不信任和人际不信任等问题,试图提出了提高虚拟社区知识信任度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力  刘新梅 《科学学研究》2011,29(5):756-763
 作为知识转移和知识商业化“前哨”产学合作机构,其知识转移究竟是依赖于边界巡视者,还是取决于合作双方的信任和内部的一体化机制。通过对216家“产学合作机构”的知识转移绩效及其相关数据的收集,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边界巡视者、一体化机制、合作各方信任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机理。结果显示:一体化机制和边界巡视者均能显著影响合作体的知识转移,并且边界巡视者在一体化机制和知识转移间有明显的中介作用,但是,合作各方的信任只是一体化机制的前导变量,并不能直接影响合作机构的知识转移。研究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产学合作体”知识转移和知识商业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推进了在产业界和学术界合作背景下对知识转移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