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视觉传达是主要或部分依赖于视觉同时以二度空间的影像所展现的,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者应以艺术与传播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设计,从而设计出时代特征明显和被受众群体热烈欢迎的优秀作品。本文首先论述了视觉信息的传播功能,其次对视觉表现进行一番探析。  相似文献   

2.
杜霞 《焦作大学学报》2008,22(4):130-131
由于媒介的特性,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对传播语言有独特的要求,在新媒介传播下的平面设计视觉语言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制作方式到传播方式,从单一渠道到现在的综合表现等方面都体现了新时代下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视觉文化研究作为当今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由于其跨学术性质及自身的边界未明等原因,在研究中出现了很多论争。有学者就视觉文化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拉平式谬误、图像转向谬误、技术现代性谬误、媒介谬误、日常权力谬误等理论。实际上,视觉文化并非一定会造成艺术和非艺术之间区别的消弥;视觉文化是全人类的文化产物,并非西方现代性的产物;图像转向并不意味着图像压制文字;不存在所谓的纯粹视觉媒介,一切媒介都是混合媒介;视觉文化和视觉图像是社会交往的中间人,不能将之视为视觉霸权。  相似文献   

4.
论视觉文化语境中我国高校的影视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像为中心的文化转型,视觉文化“狼烟四起”——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各种广告铺天盖地。每时每刻向大众传输着各种信息和形象,“视觉文化在中国兴起,无可争辩地使电影拥有一种远比小说更权威的力量”(周宪),在这种“猖獗”的视觉文化语境中,人的“素质”除了听说读写能力外,更要包括人们应对各种媒介尤其是“视觉”媒介的能力,我国教育界应借鉴一些西方国家在通识教育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影视传播教育,引导学生接受具有憾人心力的视觉效果的影视作品,使他们拥有分析选择影视传播信息内容的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已有媒介素养课程模型的建构特点以及国内媒介素养课程的客观需求,从媒介素养产生的母体文化——视觉文化中提炼课程实体内容,研发了以自主媒介意识为核心,由视觉文化、文本、个体三者为主要因素构成的VcTP课程模型.以自主媒介意识为核心,摆脱了媒介素养教育单纯以“批判性”为宗旨的窠臼,文化、文本、个体三个主因分别体现了视觉文化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了校内外媒介资源与环境,发挥了学生在媒介生活中的主动性,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自主开发媒介素养课程的蓝本和切入点.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研究团队利用VcTP课程模型,在针对不同对象的媒介素养教学中进行了探索,经过10年实践,成功开发了国家级精品课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初步体现出该VcTP课程模型的普适性、均衡性、延展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网络课程在高职院校运用比较广泛,但目前的网络课程建设多从教育学的角度探讨其内容的可接受性,鲜有从传播学的角度增强其可读性。网络课程设计可借鉴视觉文化传播原理。视觉文化传播改变了传播的媒介语言,从文字语言传播向影象语言传播,使内容传达更生动。借鉴视觉文化传播理论,网络课程的设计后应符合以下六方面原则:多样性,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互动性和色彩协调。  相似文献   

7.
视觉传播新技术为人们了解世界打开新视窗,但也伴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新问题。该文在视觉传播技术火热的背景下进行冷思考,发现视觉传播技术在解决人类沟通苦难、传播美感方面仍存在局限。媒介技术的演进呈现出不断革新与回归感官系统的规律,归根到底在于维系人的自身价值。我们应理性看待视觉传播新技术,警惕技术对人的异化,这样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中享受人文关怀、自在地生活。  相似文献   

8.
从京剧脸谱看视觉符号在文化传播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传播是互动的、一体的.文化的传播功能是文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功能,文化的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文化传播的栽体和媒介的符号无疑是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而视觉符号又凭借着直观性和形象性在文化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京剧人物造型手段之一的脸谱,其目的就是通过规范而统一的视觉符号,向观众传递出戏剧人物的各方面信息.  相似文献   

9.
汉字艺术是以汉字为栽体的视觉化、传播化、媒介化的图形艺术表现形式,承栽的文化信息是本民族的文化发展动向,透过汉字表意方式的特性,可以反映本民族思维方式的形象性.文章从汉字艺术的视觉融合表现和它的美学服务以及社会服务几个方面来研究汉字艺术观对社会视觉服务职能的多元化渗透,并对汉字形态特有的文化性和艺术性进行比较,以解析汉字图形化语言设计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电影与电视都是以视觉图像为主要特征的大众传播媒介。生活中,我们也时常把电影和电视联系在一起,人们越来越习惯在家中欣赏自己喜欢的影视节目,甚至还"打开电视看电影",二者结合得如此紧密。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二者既在语言符号、声画组合等方面有着许多相同的特性,但也在文化形态、传播方式等文化现象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本文试图从视觉传播视阈出发,探寻二者的文化现象的相同性与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符号是自然和文化联结的桥梁,在跨文化传播中,体现尤其重要。其中,视觉符号是以线条、文字、色彩、图形等符号要素所构成的用以传达各种信息的媒介载体。在书籍装帧艺术中,一本成功的书籍装帧作品,既能生动、准确、优美地反映书籍的内容精髓,又能引起读者的进一步关注,这与视觉符号的准确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城市户外文字是城市公共环境中出现在各种户外载体上的文字符号,具有视觉文化、语言文化和书法艺术等文化意义。城市户外文字作为一种视觉文化,以其图像性、空间性和碎片化特征,影响着城市户外空间的视觉审美、信息传播与多元创新;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在语言规范、思想内蕴、语言修辞等方面发挥影响;在书法意义上表现为对书法艺术的历史传承、现代弘扬及对城市居民的艺术熏陶。  相似文献   

13.
当代动画视觉形象引导大众审美,视觉文化与动画视觉形象审美互相影响,文章以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审美变迁为例,简述了视觉文化的大众性。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大众审美变迁说明:动画视觉形象的构成条件、表现形式、媒介之间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4.
视觉文化对代,无数新的视觉形式和视觉技术,深刻地塑造着我们对于生活世界的意义的理解和解释,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走向和思想观念,并进而影响到当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流变。在此背景下.视觉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出既融合又分离的趋势:在教育技术的新化形态上呈融合趋势.但在教育技术的智能型态上却呈分离趋势。融合表现在物质载体、符号载体、信息资源等方面.而分离则表现在社会环境、传播内容、教育价值等方面。如何调和视觉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既融合又分离的矛盾,就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命题。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视觉文化。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今天我们面临的这个时代,实际上视觉作为一个文化主因,越来越突显出来。在电子媒介时代,我们越来越趋向于图像的传送,或者说依赖于图像的传播,也就是说视觉文化时代到来了。视觉文化融入教学是对地理信息化教学的深化,给地理信息化教学带来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论述了在视觉文化的促进下,传播学逐渐形成了一门为视觉文化产品更好地生产、流通、消费而服务的学科,传播学演变成视觉经济学,以及视觉经济学对当今媒介和受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内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具有很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媒介素养教育很难获得成功.根据媒介素养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其历史发展的轨迹,视觉文化为导向的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视觉文化内涵促使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摆脱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消解了“保护主义”存在的基石.由于国内视觉文化还未成为主流文化,必须选择有价值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彰显地域特色的、能够适应教育规律的视觉文化内容进行整合与建构,才能使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同时也进入了一个视觉文化传播的时代。在现代科技文明的作用下,媒介变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视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视觉文化的影响已遍布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日益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生存方式。视觉文化产业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对视觉文化诸多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的受到社会学界、文艺界、哲学界以及传播学界的高度关注与思考。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视觉文化兴起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看”与视觉思维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社会发展到电子媒介时代,在视觉文化转向已经进行而且日益被接受的时刻,知识和信息的制造、传播、接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看"的问题凸显,看什么和看到什么都是有着复杂内容的社会行为。视觉思维素质的培养成为应对这一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从商品输出、劳动力输出、国民输出、经济模式输出,逐渐走向文化输出、国家价值输出.国家传播面临传统与现代、政府与民间、国内与全球等诸多冲突和挑战.国家价值传播应重视民间化、理性化和普世化.我国的视觉传播领域呈现出娱乐化、历史化、戏剧化、庸俗化等倾向,这削弱了媒体的公共馆度.国家媒体陷入了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资本功能的纠葛.这些正制约着我国的国家价值传播.我国政府和国民的媒介空问文明意识亟待建构和增强.民间网络视觉叙事的崛起,为我国“媒介文明帝国”的重构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政府话语场、民间话语场、国际话语场,在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中,我国的国家价值传播都应占据主动权、主导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