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熊铁基教授撰写的《秦汉文化志》1998年IO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作者继《秦汉新道家略论稿》、《汉唐文化史》、《秦汉军事制度史》之后的又一力作。这部近三十万字的学术论著综述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既利用了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又有自己的特色。书中概括地介绍了秦汉文化的历史背景,讲述了与文化有关的制度和政策。对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学术、思想、文学、风俗等,均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并注重其发展和彼此间的联系,注重其特点和新内容。本书许多章节内容,如“社会思潮”、“礼仪…  相似文献   

2.
我们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谓中国特色是指根植于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的民族文化特征。八十年代,学术界掀起文化研究的热潮,出现了不少中国文化史的著作,多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三种形态综合的广义文化进行总结。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浩繁,这种总结难免有顾此失彼的缺憾。·宋伟明教授新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简史》专从思想意识形态文化的角度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历史,既避免了广义文化史博而寡要的弊病,又不困于过去思想史以哲学为中心的专业研究。他以朴实平易的语言,深人浅出地叙述从先秦诸子、两汉经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伴随着改革开放再次兴起,中国文化史的教学也在中断30余年后重新进入大学的课堂。根据各类专业的需要和教师的专长陆续出版了多种文化史教材,这些教材在内容和体例上各不相同,大体可归为两类:一类可称为社会生活史,这类著作着力描述人类政治、经济、军事以外的活动和成就;一类可称为民族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这类著作旨在概括某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并解释它们的原因。对文化史的两种理解都可追溯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和《论风俗》,伏尔泰从批判君主专制立场出  相似文献   

4.
《楚雄彝族文化史》是楚雄彝族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作者在对一个特定地域的民族文化研究中,体现了一种文化的自觉意识。彝族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其发展过程是一个积极进取和交融吸纳的过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是它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5.
神话作为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初期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一种“关于宇宙起源,神灵英雄等的故事”。而各民族的民间风俗信仰,亦常常通过神话传说折射出人们对自然界的斗争和理解。在苗族神话故事中,无论是苗语川黔滇方言的《西部苗族古歌》和《蚩尤的传说》,苗语湘西方言区的《中国苗族古歌》和《武陵苗族古歌》,还是苗语黔东方言区的《苗族古歌》及其它一些古史歌和礼俗歌等,我们都可以窥视到蚩尤神话对苗族风俗的完整保存与生动描述。  相似文献   

6.
文化史的教学历来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为广大教师所忽视的部分,由于中考的现实性,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使之丢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自豪感。本文即以人教版七年级最后一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为例,通过对本课的一节公开课,一方面探究教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呼唤历史教师们要加强对中学历史文化史教学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文化史的教学历来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为广大教师所忽视的部分,由于中考的现实性,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使之丢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自豪感.本文即以人教版七年级最后一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为例,通过对本课的一节公开课,一方面探究教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呼唤历史教师们要加强对中学历史文化史教学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森林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文化学科,在近三十年来受到了我国学者的持续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其研究成果已呈井喷式增长。作为森林文化的两大分支———森林民族文化与森林文化史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森林民族作为与森林有关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创造的森林民族文化绚烂夺目。森林文化也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史的进程,与其他文化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文化。文章力图对近三十年国内森林民族文化及森林文化史的研究成果予以综述,希望展现灿烂的森林民族文化和悠久的森林文化史,并为学术界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整合意图 作为一位著名的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余秋雨在他的“文化苦旅”系列中,以散文家的感性投入、学者的理性思考反思了中国文化。《道士塔》是其中著名的一篇。它通过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表现形式和深沉地思考,表现了对民族文化——敦煌艺术遭劫的痛惜,对当时统治阶级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痛恨。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对民族、国邦文化命运的关切。在这里,作者无意于一人、一事、一物的是非得失,而是站在历史、文化高度作出理性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化史教学中,有关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艺术板块的内容,我们一线教师总感觉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学生学习了相关内容但构不成什么印象,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说的“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加深对历史上以...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服饰是各民族的自然、社会和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苗族传统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苗族的历史与文化,是苗族人民精神与情感的物化。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在我省,文化史和区域文化的研究成为一个热门课题。据《中华读书报》 1999年7月14日第7版载,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就先后出版了几本“地方特色文化读物”:《客家文化源流》、《潮汕文化源流》、《五邑文化源流》、《广府文化源流》,受到了文化及学术界的垂注和好评。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研究领域在日益拓宽;另一方面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文化建设本是题中应有之义,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江门五邑侨乡,近几年来,地方文化史的研究同样热门,对陈白沙…  相似文献   

13.
习俗是一种行为化了的文化形式。习俗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苗族的习俗相当完整和古老。习俗对于苗族来说 ,它的作用比汉族或其他民族要大得多。苗族基本上是一个“风俗统治”的民族 ,传统的习俗渗透在它生活的各个方面。苗族的生活习俗最突出的是服饰。苗族的婚姻习俗共同特点是通过歌舞的形式用集体交往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交流 ,作为择偶的手段和方法。苗族的生产习俗、丧葬习俗、节日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民族极富艺术才华,中国苗族、侗族的刺绣、蜡染、织锦在中国南方民族服饰工艺文化中享有盛名。为深入探究中国民族服饰工艺,从而促进现代服装设计发展,作者以《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研究》为课题,以苗族、侗族为例,以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必然性为出发点,从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相关概述入手,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中国民族服饰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即积极学习中国民族服饰工艺文化,以民族特色为基础,塑造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学的民族性不仅可通过对民族地理、风俗的描写呈现,也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因此,解读人物形象应成为理解民族文学之族性书写的途径之一。伍略是苗族当代文坛上的代表性作家。作为具有自觉民族身份意识的知识分子,他在作品中表现苗人,在神话、传说、历史和现实中追寻具有永恒价值的民族品质,使作品的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虎年纪事》是伍略的代表作,它运用复调叙事方式,借用苗族传统文学表达模式,在反思苗岭"四清"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对苗家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呈现出苗族的民族精神。伍略认为,民族文学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和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以达到关系民族生活与命运的目的,从而呈现作品的史诗性质。  相似文献   

16.
鲁东大学专门史(文化史)学科于1995年被批准为“九五”期间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获批硕士学位点。经过“九五”期间的建设,2001年通过省专家组的验收,取得了“88+8”的优异成绩。在相关学科中,还有历史文献学、历史教学论、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5个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1)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2)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3)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文化史;(4)胶东地域文化史。  相似文献   

17.
《苗族理辞》是以民族古歌形式表达的民间规约,是苗族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征。《苗族理辞》以史诗的庄严风格、宏大规模等艺术特性呈现了苗族民间规约的文化内涵。《苗族理辞》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既是苗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又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控制功能,人们根据"古理古法"维持一个有序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边城》的叙事在张扬民族伦理的基础上塑造了中国形象,民族伦理的叙事以文本的性别叙事为主,主要写了两代女性的爱情悲剧,反映了我国传统的性别文化逻辑,作者以诗性的叙事构成了特殊民族社会性别形象,也展现了民族文化命运的表里互衬结构。在通过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以及各种事件纠葛的叙事,既展示了独特的乡土风俗,又表现了诗性的田园画面,寄托了作者美好的向往。下面就《边城》中的民族伦理叙事和性别符号两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进一步解读沈从文先生《边城》中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19.
杨辉 《成才之路》2012,(33):96-96
黔东南地处贵州的东南部,是中国苗族的最主要聚集地区,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为使苗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并把苗族的文化资源利用到工艺美术课中图案设计中,弘扬民族传统特色文化,我们结合教学中的需要,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并领悟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从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及苗族丧葬仪式《指路辞》的田野调查实践中发现,在人类传统社会生活中,构成身份认同的方式可以由区域性共同生活环境、语言使用的民族性、宗教信仰的同一性、社会记忆的历史性等多层次特点所组成。民族身份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对于社会历史的记忆都有着相同的情感和来自"本位"的自觉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