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孟子》中"然"的词义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孟子》中“然”的用法,并比较其它上古典籍中“然”的用例,来说明“然”字在古汉语中用作转折连词和词尾等用法都与“然”的代词意义“这样”及“然”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促织》一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第三题是这样的:“下列句中‘然’字的用法,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试分类说明。”其中“俨然类画”的“然”与“一癞头蟆猝然跃去”的“然”参考书认为皆是副词词尾。笔者认为答案不正确。“猝然”的“然”是副词词尾,而“俨然”的“然”应该  相似文献   

3.
《孟子》中"然"字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孟子》中的“然”字做了穷尽分析,《孟子》中的“然”有以下几种用法:1.动词;2.指示代词;3.助词;4.词尾;5.应答副词;6.连词。这几种用法形成了一条由实到虚的语法化链条。通过“然”在《孟子》中的共时分布可以分析它的各种用法在演变过程中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指出现代汉语副词“索性”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了《朱子语类》中“索性”的语法功能 ,并把它同现代汉语进行了比较 ,认为现代汉语中的主要用法在《语类》中就已经基本具备。最后探讨了“索性”的产生与发展 ,认为“索性”产生于宋代 ,现代汉语的全部用法至明代已经全部产生。  相似文献   

5.
《朱子语类辑略》中的“般”只有量词词性,“一般”在还没有固化为一个词时是数量短语,在已经固化为一个词时是助词或形容词。由此窥见现代汉语中的“般”和“一般”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又在语言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说形容词“X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然”为词尾构成的词为数众多,据初步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入120多个,《现代汉语词林》(1986年出版,蔡富有主编)则收了190多个(不包括由“x然”构成的固定格式)。此外,还有散见于文学作品中而未收入词典的。“x然”有形容词、副  相似文献   

7.
“子”和“儿”作为重要的名词后缀,到现代汉语中虽然构词能力降低,但构词数量仍居首位。以宋代的《朱子语类》、《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作为语料,着重考察了后缀“子”和“儿”在宋代的使用情况,并对这两个性质相似的名词后缀做了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8.
《朱子语类》是公认的宋代较有代表性的、较接近口语的语言材料,是研究宋代语言的重要资料,但篇幅太长,不太便于利用。清代张伯行辑订的《朱子语类辑略》(以下简称《朱》)篇幅较短,也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资料。笔者在穷  相似文献   

9.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讲学对答的实录,保留了大量的文人口语词,叠置了古代汉语和宋代口语,文白夹杂,层次丰富,极具特色。选取“把竞”“串敛”“拈放”“头边”“消杀”“闲泼”“硬健、饱健”等词加以考释,探明其词义和用法,以期对《朱子语类》词汇的研究和近代汉语辞书的编纂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朱子语类》的处置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子语类》的处置式李思明《朱子语类》①是一部比较接近口语的巨著,洋洋二百万言,为我们研究宋代口语提供了丰富的言语资料。本文介绍该书处置式的使用情况,并揭示近代汉语早期处置式的一些特点。《朱》的处置式,偶尔出现在文言语句中,使用介词“以”;而大量见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晏子春秋》中"酣""酲"二字字义的分析,以及对后世不同时期文献中这两个字的字义的分析,并结合《说文解字注》《王力古汉语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的查阅,更加直观具体的理解"酣""酲"二字字义的发展变化情况和一字多义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炳人识字法”是将国家颁布的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和420个非常用字,不重复地编成七言句式的口诀。“炳人识字法”在语文教学识字中可使3至6岁的儿童,每天用半小时,10个月内即可轻松地掌握2940个汉字,远远超过了小学生6年级应识2000多字的识字量。“炳人识字法”是对我国传统的“集中识字”的继承和创新,在汉语语文的教育上有重要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附着化是一个实词演化为附着形式的过程,英语的助动缩略形式"ll"和汉语复数标记"们"都是由实词逐渐虚化为附着成分的.论文尝试运用语法化的理论,解释 "'ll"在句法形态层面上引起的"不一致"现象和"们"的"语法词缀"说所遇到的困难 ,通过对比影响二者附着化的相关因素来分析各自的语法化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汉英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的一大类属,在交际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中词义内涵不尽相同.文章选择红与黑两个汉英颜色词为代表,对其语义内涵及其产生差异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归纳,提出了学习、使用汉英颜色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胡”“洋”语素词的考察,论述了含有“胡”“洋”两词语素的词中保留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和许多事物传入中土的大体时间、路线。众多带“胡”“洋”语素的语词记录了早期汉民族优越的民族心态和后来自卑、自信心不足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本从中国传统化的角度入手,阐述了汉语中白系词族化蕴涵的成因,并具体论述了白系词族丰厚而又独特的化蕴涵。  相似文献   

17.
“说”一词是最活跃的英语动词之一,英语中还有许多词也可表达“说”的概念.学习并掌握更多这些词语,会使我们使用的语料更丰富,在荚汉对泽中,更恰当准确地传达“说”的含义,有利于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普遍认为是双音节单纯词的联绵字“蜘蛛”“侏儒”从字源和词源上进行了考察排比,同时对词语所指对象的特征进行了多方面分析论证,从而证明它们都是字各有义的合成词。  相似文献   

19.
"青""蓝""绿"这三个颜色词联系密切。基于《说文解字》的视角,分析"青""蓝""绿"这三个颜色词的出现、词义演变及文化内涵。以《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为基础,厘清"青""蓝""绿"三个颜色词的词义演变,了解这三个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理解服色在历史文化发展中地位的转变以及新兴涵义的出现,以期为汉语颜色词的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古代涉"工匠"义的词语,名词较多,主要由单音词和双音词构成,其中双音词占绝大部分。由于受语言表达精确性和经济性的双重作用以及语言约定俗成规则的影响,古代涉"工匠"义名词一直处于一个发展与更替的动态系统之中,有的词语出现较早,有的出现相对较晚,有的逐渐消失,有的则直到清代甚至现代汉语中仍见使用。在现代汉语中,"工"、"匠"、"工匠"等仍见使用,但"工"、"匠"已经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以合成词的形式出现,"工匠"一词已经成为取代其他词语而独立广泛使用的最主要的涉"工匠"义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