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解化学题的关键是通过审题找出所发生的化学过程和弄清有关概念的涵义,理清在化学反应或现象中各物质、概念之间的量或逻辑的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分析各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进行这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若通过作图来辅助分析这个过程,则能直观地凸现信息关系,使物质或概念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减轻思维的负担,甚至可以使结果跃然纸上.下面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2.
罗增儒 《中学教研》2006,(12):15-18
数学解题中的“潜在假设”,是指隐藏在解题主体心中的一种命题,这种命题不是显露地记载在课本中的定理,但在解题者的潜意识里却自动相信它的正确性,这种相信,不是来源于逻辑的数学论证,而是来源于不严格的直观,部分的实例或尚未找到反例等.当然,有的“潜在假设”是积极的,可以运用到教材编写或解题思路的探求之中;而有的“潜在假设”是消极的,表现为心理能力不足或缺乏正确的心理态势.  相似文献   

3.
在化学问题解决中,对未知量的求解结果(〉0、〈0或0),运用不同的化学思想,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看似“山重水复”的问题,却又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特别是在化学解题分析中,由于“〉0”、“〈0”和“0”所表达的化学涵义不同,对论证物质的存在性、假设的合理性、判断和分析的逻辑性等方面有其重要功能.现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4.
解二元以上方程组的指导思想是消元,即化“多元”为“一元”,主要方法为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在解方程组的过程中,若能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技巧,则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解法简便.  相似文献   

5.
数学分析中宜于用反证法证明总的原则是:对于所要论证的论题(若A则B),没有直接证明的正面根据,此时运用反证法证明,只要证明其反论题(若A则不B)的谬误即可。运用反证法证明的习题类型及规律是:1.证明“函数某个特定常数”;2.在已知极限存在或易证出极限存在的前提下,证明“极限等于零”或“极限等于某个特定常数”;3.证明有关“不存在”的题目;4.证明“至少有一点”的题目,对于题设中函数不具连续条件者,有时宜于用实数理论找点再用反证法证明为所求;5.证明集合个数为“有限个”;6.证明“函数有界性”;7.证明“最多只有”的题目;8.证明“唯一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化学题□曹理慧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物质之间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在解化学题时,若能正确地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顺利解决一些问题,或者可使问题化难为易,计算时化繁为简。现就化学解题中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几种类型归纳如下:一、...  相似文献   

7.
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因此(a≥0)是一个非负数.现巧妙运用二次根式的定义,解答一些竞赛题.一、若有意义,则a≥0.(1992年沈阳市“育才杯”初中数学竞赛题〕解由得二、若有意义,则a=0.例2在实数范围内,代数式(A)1.(B)2.(C)3.(D)以上答案都不对.(第10届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题)解由得又故选A.三、若和均有意义,则a=0.例3已知x、y为实数,(1996年四川省初中数学联赛题)解由得(第四届“希望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题)巧用二次根式定义解竞赛题@孙罗超  相似文献   

8.
解答存在型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假设结论存在,运用条件进行正确推理,若得到相应的合理结果,则假设成立,结论存在;若出现矛盾,则否定假设,结论不成立.这是常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解某些数学问题时,若能及时构造1,巧妙地借助1,将问题进行转化,则可使求解过程化繁为简,曲径通幽,这种解题方法不妨称为“化1术”.本文从应用的视角介绍此法.  相似文献   

10.
“1”的巧用     
“1”是一个简单的数,在数学中,若能利用结果为1的式子(如0a,1(0)aaa坠,2sina 2cosa等等)或与1有关的结论解题,常能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1 巧用“1”的变式解题 例1 22031xx--=,则x=_________. 解 ∵22031xx--=,∴220033xx--=, ∴2200xx--=, 解得5x=或4x=-. 例2 已知a、b  相似文献   

11.
1·“凸”号的使用“凸”是加热符号。该符号所表示的温度范围一般泛指酒精灯火焰温度范围。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就能很快地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可用“凸”来表示这种特定的温度条件。若反应发生所需的温度超过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则不用“凸”表示,一偎用“高温”表示。如:2·“‘“’的使用“+”表示在通常状i兄T:,。“抑,t]”tw。门)巳是反应物都为固态或取存物佞.而反应后生成了6态物质,枕应梭往巴1。。“、态物质的化学式后边用“未”符号标出。如:(2)若反应物中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物中的气体一般不标…  相似文献   

12.
试题31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和C均为4.0摩、D为巴5摩、F为2.0摩,设E为X摩。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请填写以下空白:(1)若X一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一(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2)若X分别为人5和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  相似文献   

13.
假设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它能够带动和引导人们向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去努力,从而导致新的发现和创造.在化学解题中,借助于假设这种思维方法也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开解题中的一些矛盾,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效果,以下就假设在解化学题中的应用举几个实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图象法解化学题举例解析山西省平顺县一中(0471400)张成桂图解法解化学题是常用解题方法之一,其优点是使题意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准确审题,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迅速形成合理的解题方案.图象法解化学题通常包括三种类型l一).根据已知图象求解;(二)....  相似文献   

15.
解分式方程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但是,对于某些分式方程,若按这种常规解法,将不胜其烦.若能根据方程的特点,打破常规,施以特殊方法,常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灵活求解的目的.下面举四例加以分析.例1解方程分析若直接去分母,比较麻烦;若将方程两边分别通分,则十分简捷.用方程两边分别通分,得于是有一X+3一0或(X-5)(。·-6)一(l-7)(一8).由一X+3_0得Xl一3.由(X-5)(X-6)一(X-7)(X一8)得13。。一z”经检验x;一3、X。一tr都是原方程的根。一———一‘—”一“2”…  相似文献   

16.
数学命题根据思维过程分为:“假设-推理-判断”三个过程.一个开放性问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假设部分,则为原材料开放问题;若未知的要素是推理,则为解题策略开放问题;若未知的要素是判断,则为结论开放问题.有的问题只给出一定的情景,其条件、解题策略结论有要求学生在情景中自行设定与探索,这类问题称为综合性开放问题;另外还有一类探索“对象”是否存在的问题,即存在性开放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判断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满足某一条件的问题常以抛物线为背景,将几何图形融入其中.解答它们的基本思路是先假设符合条件的点存在,由此出发,看看能否确定该点的坐标.若能,就存在;否则,不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中考模拟试题每年都有不少是原创或改编,这本是命题方向,但若改编不当,则会出现致命问题.本文就一例“错题错解”探寻命题错源,阐述从错题出发,改编错题,亦能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按命题要素分类.数学命题一般可根据思维形式分成“假设”“推理”“判断”三个部分。一道数学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假设,则为条件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推理,则为策略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判断,则为结论开放题:有的问题只给出一定的情境,其条件、解题策略与结论都要求主体在情境中自行设定与寻找.这类题目可称为综合开放题。  相似文献   

20.
雷波 《中等数学》2008,(10):8-12
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若存在x0∈D,使厂(x0)=x0成立,则称x0为f(x)的不动点,或称(x0,x0)为函数y=f(x)图像的不动点.“不动点”是荷兰数学家布劳威尔(Brouwer)首先提出的.在近几年高考与数学竞赛中,以不动点理论为背景的试题频频出现.本文介绍用不动点法解函数、数列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