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作家肖军说:“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不同,要简而明。语言的力量不在于华丽,而在于朴实、准确。新闻语言越朴实,越准确,越能令人信服。“报纸的对象是读者。读者各种各样。文化水平不一样,有的还是文盲。虽不能读,但能听,语言不朴实,如何去听! “我打个比方,报纸就象演戏。看戏的有老头子、老太太,还有小媳妇。戏要抓住人,  相似文献   

2.
思想家加里宁曾说过:“报纸是人民生活的教科书。”报纸每天与千万个读者见面,传播着信息、思想、知识,新闻写得越准确、鲜明、简练、通俗,报纸就越能吸引读者。准确,是新闻语言的特点之一。新闻是用事实来说话的,新闻语言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事实。新闻语言在说明与解释事实时也要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夸大,也不能歪曲。有人比喻作文准确地运用文字,就像音乐家准确地弹奏音符一样重要,如果弹不到点子上,就会走调。新闻语言表述准确的首要条件是用词贴切。如果用词不当,就会影响新闻的内容,降低宣传效果,或给读者造成新闻报道吹牛之感,或给读者造成理解的歧意。例如:某人服法,投案自首,如果新闻报道把他写成“伏法”就是处了死刑,意思就反了。强调新闻语言表述准确,就是用语要科学,合乎唯物辩证法。记者热情高涨时,往往会说过头话。有篇新闻稿写一位青工起早摸黑地替邻居孤老买菜买粮,打扫室内卫生。这本来是好事,但新闻  相似文献   

3.
现在报纸上有些新闻常常不尽人意,读者埋怨可读性差。具体表现在有的枯燥无味,不堪卒读;有的缺少新闻根据,不知道这篇报道为何成其新闻;有的缺少必要的新闻要紊,如时间、地点都没有;有的内容、语言欠准确;还有的缺少信息量或信息不完整,等等。那么,新闻作品一般应具备哪些品格,应该有那些构成要素呢?笔者最近翻阅了第三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部分的50篇获奖作品,觉得好新闻有以下几方面的构成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要真实、准确、完整。好新闻最重要的要素是事实的表述一定要真实、准确、完整。凡新闻中涉及的事实,特别是人物的姓名、事件发生的地点、数字、细节等,都要核对清楚,做到准确无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看报看题”的读者不少.据了解,除有的读者因时间紧,无暇详看内容外,不少读者看报看题,是为了寻找自己需要的新闻.这就要问办报人:我们的报纸,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要?我在报社工作多年,办报辛苦是次要的,最苦恼的是,一张报纸摆在读者面前,只看题的人不少,详看内容的人不多.这主要是读者需要的东西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的劳动成果,没有完全得到社会承认,怎么叫人不苦恼呢?最近,我做了点调查,从了解读者的需要,回到分析报道的内容,大约有三种类型内容的稿件,读者只是看看题目,有的甚至连题也不愿看.一类是所报道的内容,读者不所想、不所需,有的甚至与读者的需要相悖.新闻事实与读者的需要相吻合,新闻才有价值;如果新闻事实好,但读者不需要,就是无价值的新闻.因此,记者不但要调查研究选择好的新闻事实,还要研究读  相似文献   

5.
“言而无文,其行不远”。文章是以语言为基本材料的制成品,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文章的成败得失。新闻作品也不例外。 但是,除极少数作家型记者外,多数记者重视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对语言的生动形象却重视不够。表现为:不重视锤炼语言文字,新闻作品没有文采,不少获奖新闻作品只是题材分量较重,新闻价值较高,语言文学则一般化,甚至较粗劣,原因何在呢?既有记者的认识原因,又与记者学习积累不够有关。 有的记者认为,强调语言生动形象就可能违背新闻真实的基本原则。这是不正确的。新闻与艺术作品在真实性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新闻作品要求语言生动形象与新闻内容是否真实是不  相似文献   

6.
当演员有“戏路”的宽与窄,从事新闻写作,也有个“文路”的宽窄问题。我认为,新闻写作者要广开思路、广辟“文路”,“文路”越宽越好,即不但写新闻报道,同时也要兼写散文、杂文、言论,报告文学、小说等.实践证明,文路宽,对所从事的新闻写作无疑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坚持业余写稿,从实践中悟出了这样做的几点好处。首先,能使自己的新闻写作语言生动、词汇丰富、文风活泼.新闻当然有新闻的语言,但新闻语言千万不能墨守呆板、固定僵硬的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要不断改革,读者对新闻报道的可读  相似文献   

7.
在传播新闻信息中,电视、广播、报纸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广播和电视具有快速、形象的优势。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报纸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通过语言的“镜头化”,可以赢得读者。所谓语言“镜头化”,就是记者或通讯员把采访得到的新闻素材,通过语言文字,象摄像机对客观事实所摄下的画面那样,将新闻事实,形象化地展示给读者。运用“镜头化”语言撰写新闻,这在新闻通  相似文献   

8.
读书看报,本是一种享受。但由于报刊上经常出现语言错误,颇倒读者的胃口。作家萧军说,有的错误简直叫人生气。我也有同感。随手举个例子。首都有家报纸发表了一篇记者通讯,说某项产品销路大增,“大家纷起效尤”。读后,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9.
题好一半文     
在新闻作品中,标题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读者或听众最先接触的就是新闻作品的标题。所以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受众“上钩”的“诱饵”。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对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能力,增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标题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制作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胡乔木曾经说过:“有的时候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标题应该虚实结合,不拘一格,要讲究文采,才能吸引读者。比如同时反映一件新闻事件,标题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请看,反映一家企业如何创建精神文明,有的媒体的标题是“文明出效益”,有的是“发掘潜能出效益”,而有的媒体记者在标题上下了一定的工夫,标题是“奇迹出在软件上”,这给人的感觉就很新异。现在一些媒体的新闻熟悉的词  相似文献   

10.
初学新闻写作,总要涉及语言的应用问题。新闻语言,要求简炼朴实、清新活泼。新闻语言的简炼朴实和清新活泼这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有的人认为,要写得清新活泼就必须藻饰,似乎文字越华丽就越好。于是大量堆砌形容词,结果华而不实,芜杂冗长。其实,  相似文献   

11.
语言通俗方传远。一篇内容好的文章,语言越朴实自然,明白的人越多,影响和教育作用也越大。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多运用一些群众熟悉的“口头语”,使文章通俗易懂,读者自然会增多。被评为1983年全国好新闻的人物通讯《妈妈教我放鸭子》(作者刘衡,人民日报记者),由于巧妙地运用了“口头语”,把先进人物写得活灵活现。这篇通讯文字朴实生动,读来琅琅上口,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看标题《妈妈教我放  相似文献   

12.
从最近一个时期一些报纸发表的现场新闻作品来看,其中确有不少上乘之作,读者视为珍宝爱不释手,它们为报纸增了光,添了彩.但是.也有一些挂着“现场新闻”题图的新闻作品,却不像现场新闻.有的属一般消息、通讯;有的像新闻故事;有的叫“故事新编”更合适.  相似文献   

13.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中陈述的事实或思想内容的生动而扼要的概括,是标明新闻要着重说明的问题.标题在报纸上的作用,就像人的额头那样显著,眼睛那样传神、报上有了内容好的新闻,读者不一定都看,如果加上一条出色的标题,就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古人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在我们的报纸上,有不少精彩引人的标题,但也有若干有疵点的标题.现对几条“病标题”作简单归类评析,以求共同提高.题文不符标题源于新闻,必须与新闻内容一致,准确无误.在新闻标题的基本要素中,准确是放在首位的.不管标题如何简炼生动,如果不准确,题文不符,还是不足取.如标题:春训精英赛结束半决赛国安挫迈特 三星克河南题目告诉读者这次比赛的名称是:“春训精英赛”,而新闻内容则是“‘银海’杯全国足球甲级俱乐部精英赛”,题文内容不统一,制题时归纳错误.又如标题:新鲜事“工人要给机关干部长工资”题目告诉读者“工人要给机关干部  相似文献   

14.
孙根荣 《新闻三昧》2006,(11):21-21
近读一些省市级工人报,我发现,长篇文章与日俱增了,尤其是“周末版”。这使我想起一些新闻界老前辈的“呼号”。如胡乔木曾呼喊:短些,再短些!赵超构也曾呼喊:短些,短些,再短些!有的省市级工人报所以喜欢上了长篇文章,细究起来,原因有三:一是报纸跟风扩版,但没有这么多新闻充填版面,只得将原来本可以写成几百字的东西,拉长成二三千字的大块头;二是报纸走休闲化之道了,误以为让读者休闲,就得用长篇文章来供读者消磨时光;三是有的记者没有写短文的基本功,只有写长篇的“裹足布功”,当然也有的记者认为,能写长篇文章,才显记者的真功夫。然而,不…  相似文献   

15.
新闻要“新”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在我们的报纸上、电台上,却有不少新闻是冒牌货。有的是用旧闻冒充新闻,有的根本不具备新闻的价值。此类稿件多了,读者不生厌也生烦。  相似文献   

16.
寻找农民     
当我读着新华社老记者、新闻界老前辈穆青、冯健同志洋洋万言的《中原“金三角”纪行》,很是激动,很是兴奋,也很是不安。老记者老前辈有他们地地道道的脚板底下出新闻的好作风,好精神,是表率也是楷模,所以激动和兴奋;不安的是,象他们这样的记者现在似乎不是很多,真正从脚板底下来的新闻似乎也不是很多了;特别是从广阔的农村,朴实的农民哪儿来的。看一张报纸,往往要去寻找农村,寻找农民;有的报上虽有农村、农民,一般也是“大路货”居多,缺少农民的声音,更缺乏农村中能打动人的新闻。 中央级农民报纸,有家大报有农村经济专版,地方报纸同样有农民之友、农村新事、村边地头之类的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竞争如火如荼,一些颇育眼光的报社老总们为抢占市场,争夺更多的读者,纷纷在竞争中尝试各种办法,屡出奇招,有的报纸响亮地提出了“报纸要有卖点新闻”这一口号。这对新时期的编辑、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编任何新闻,都要与这些要求联系在一起,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卖点新闻”意识。认识丁卖点新闻在新闻竞争  相似文献   

18.
有人认为,我们现在的报纸办得不活就是因为会议新闻太多。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片面的。现在报纸上的会议新闻太多太滥是事实,我们应该承认。但同时,读者也并不是就一概不喜欢会议新闻,而是有的会议新闻中没有新闻可言,经常重复已被人们所熟知的政策;有的则是把新信息或称有效信息,埋在大量的名单、“指出”、“强调”之中,读者找不到;有的是写法呆板,语言沉闷,好像一个棋子里浇出来的,没有新鲜感。 由此可见,会议新闻面临的问题,最根本的是“精简”和“改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振字  徐宁 《青年记者》2017,(24):29-31
在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国报纸普遍更加重视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一些报纸开始尝试“评论记者”工作机制.评论员首先是记者,评论文章要在采访中进行.读者在阅读评论文章时,不仅可以获取观点信息,还可以获取有附加值的新闻事实.本文以嘉兴日报10年来的探索为例,对“评论记者”工作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改进会议报道,是近几年新闻媒介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群众不满意,记者编辑不满意,一些单位和领导也不满意。那么,怎样让会议报道既让领导满意,又让群众满意呢?我的体会是:新闻记 者要在满足领导机关指导工作和使群众喜闻乐见的结合点上下功夫。 新闻要抓人,就得研究读者的要求,读者的情绪,从中找到列宁所说的:“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的问题。”只有反映群众的情况,触及人们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把话说到群众的心里去,才能引起共鸣。可是眼下打开电视机、收音机和报纸,不少时间和版面被会议所占有,有的报纸整版刊登领导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读者拿起报纸看一眼标题就被丢在一边,这样的会议尽管很重要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