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新语文教育 (简称“新语文” ),是秉承五四新文化精神的教育,是建筑在“语言即人、即存在”的哲学观上的,以“说真实的个性的话”为价值论,以“用语言立人的精神”为语文教育终极目的和本体论,以“举三反一”为语文教育的总体操作论的语文教育观。套用梁启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欲新一国之国民,必新国民之精神,欲新国民之精神,必新国民之语言。   新语文教育的背景与它的新质   新语文的提出,不是标新立异,不是趋时赶潮,是中国语文教育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是近 20年中国语文教育改革水到渠成的结果。新语文,是我尝试…  相似文献   

2.
2000年9月,新课标出世前,我就第一次在中国语文教坛系统提出并阐述了“新语文教育”。(见《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17期《“新语文教育”论纲》)非标新立异、除旧布新,恰恰是“除新布旧”、“返本归根”。“新”乃近九十年前的五四“新文化”之“新”。新语文教育,接续五四的“科学”,即“求真”,接续五四的“民主”,即求“自由”与“个性”。这种真实、自由、个性,是“新语文教育”精神内核。“新语文教育”比当今的更“陈旧”,比当今颇为时髦的动辄破传统、标新异,陈旧”了上百年。新语文教育,主张回归两个传统,一回归五四“新文化”真实、…  相似文献   

3.
1.“新语文教育”的提出“新语文”三个字是学者任不寐先生在1999年为编教材而提出的,但他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述阐发。我提出并系统论述的是五个字:“新语文教育”。2000年17期《语文教学通讯》发表了我的《“新语文教育”论纲》。1997年开始的语文教育大讨论,  相似文献   

4.
刘济良  杜静 《天中学刊》2000,15(4):81-82
一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教育思想丰富多彩 ,在各个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教育思想来自于实践 ,服务于实践 ,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前苏联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仅就他关于学生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方面的思想作以介绍。“精神世界”的含义是什么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们给‘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赋予以下的含义 :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就是在人的积极活动过程中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需求和兴趣得以发展、形成和满足。”[1] (P4 )理解这个含义应该注意如下两点 :其一 ,它是在人的积极活…  相似文献   

5.
韩军是当前语文教育界的一位风云人物。他的“新语文教育”有六大理念:真实自由;举三反一;美读吟诵;重文写白;文字素养;化意为字。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谈谈新语文教育在实践中的课堂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伴随教师专业化思潮,对教师精神的研究多窄化到教师专业精神这一概念,往往忽视教师精神的原初意涵。通过对“教师”一词的汉英词源学分析和对“精神”与“道德”“职业素养”概念的辨析,研究认为教师精神与教师专业精神二者的内涵多有重合却并不全然相同,探讨教师精神需要突破现代专业及其以理性视野建构的边界。一方面,教师精神相较于教师专业精神具有更悠久的历史向度,它滥觞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有超越世俗生活的一面;另一方面,教师专业精神中理性与道德的浓厚色彩遮蔽了“精神”原初的生命冲动与意志。在当下中国,对教师精神的理解应重视“天职”维度,即教师以理性、道德、审美与生命激情熔铸自身人格,贯通于整全个体的日常生活世界,通过“教-学”关系的实践活动承担个体解放与文明延续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7.
“博”     
鲁蕾 《云南教育》2008,(1):71-72
作为唐朝霞老师的徒弟,我感到非常自豪。唐老师身上有一种精神,那就是执著于教育的精神——孜孜以求、不断创新、勇往直前、无悔奉献。这种精神,我们称为“朝霞精神”。  相似文献   

8.
“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格特质的人,国民教育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公众教育”,是指全社会都参与到新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培育民族精神中的“公共精神”品质的关键,是发育中国的“公民社会”,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一个国家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可以折射出这一民族和国家文明的面貌;反之,从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中也可以看到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投影。突出民族精神中“公共精神”信念的教育,既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华民族的“国家形象”的长远之策,又是构建一种涵摄“公共性”文化精神与价值理念追求于其中的、富于鲜明时代特色的开放的民族精神新生形态之必需。  相似文献   

9.
群言 《现代语文》2001,(6):7-11
我们自称为一群理想主义者,我们中间有研究文学、历史、教育的研究员、大学教授、讲师与研究生,有资深编辑、语文教育研究专家,也有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怀抱着一个美好的心愿:“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为此,我们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精心编选了一套大型中学语文课外读物《新语文读本》(从初一到高三,共12册,已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在“编者的话”中,有一句话:“我们是把《新语文读本》的编写作为一项学术工作来做的”,这是确乎如此的。在一开始,我们就提出了一些理论上的预设,在编  相似文献   

10.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新语文教材的使用,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如何扣准新语文课程标准?如何更加灵活地运用新语文教材?这是我们每个中学语文教师都必须思考的大课题。本文试就如何建构开放的中学语文教学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一、树立开放的观念语文教学不是在一个封闭系统里进行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解放自我,解放学生身心,树立开放的观念。1.开放的学生观。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尊重就是不强制。教师必须彻底抛弃内心的“我比你懂得多”的心理。“你听了没有?”“我在黑板上写…  相似文献   

11.
韩军在《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一文中指出语文教育应回归五四“新文化”的精神和五四前民族语文教育的传统。分别提出了“新语文教育”的“六个回归”:一、回归语文教育的“人文”之真。二、回归语文教育的“生活”之本。三、回归语文教育的“积累”之本。四、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五、回归语文教育的“文化”之本。六、回归语文教育的“文字”之本。  相似文献   

12.
精神是一个民族表现出来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活跃、有生气的体现,民族精神更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发展的支柱。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四有”新人的关键是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师德。  相似文献   

13.
家长心桥     
亲爱的短辫子姐姐:你好!你的来信早已收到,你还送了礼物,孩子非常高兴。我的孩子在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为他们订了《新语文学习》,孩子很喜欢看,我就鼓励她参加你的“亲子共读”活动。我们也是第一次参与杂志上的活动,这对于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热情、增长知识,有很大帮助。也感谢你的鼓励与祝福。我们夫妻都是工人,文化水平有限,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时感到手足无措,不知怎样去引导和教育孩子。为了能让这棵幼苗茁壮成长,希望你们能提供一些教育孩子好的方式方法。再次感谢你的来信,让《新语文学习》成为我们沟通的桥梁。祝《新语文学习》越…  相似文献   

14.
本以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精神教育”发展为线索,较系统地探讨了“精神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通过对西方“精神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的追溯,指出了“精神教育”作为一个理论范畴或教育价值取向,与西方化发展相伴随,并一直推衍到当代。这一历史过程说明,“ 精神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一种价值理想,更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教材的改革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选作教材的相当部分的文章是新增的;二是编著理念新颖,人文因素相对增加。怎样使用好新语文教材,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真正提高,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新教材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落实认知性目标,又要着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愿望、能力,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控到最佳状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比如我们学习琦君的《泪珠与珍珠》时“品味文…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家园中的两根基柱,是人类进步之车的左右两轮。凸显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精神“流失”、“阵痛”和曲折发展后的时代呼唤。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更是高等教育发展创新之必然。因此,我们要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贯穿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之中,渗透于每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纳入到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之与专业教育、知识传授、“为人处事”相互融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铁人精神”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发展与创新。进入21世纪,“铁人精神”有了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与更为重要的时代价值。深入研究“铁人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价值十分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学校校本课程教材、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感染教育、利用网络多媒体在校园加强宣传、树立榜样示范教育带头等途径开展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使“铁人精神”的时代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哲学教育应该体现哲学的内在精神,不能“以非哲学的方式进行所谓的‘哲学’教育”.要改变哲学教育中非哲学化教学方式,哲学教育者就必须掌握哲学的内在精神并在哲学教育中体现贯穿哲学的内在精神。哲学的内在精神主要有怀疑批判精神、逻辑思辨精神及还原实证精神。  相似文献   

19.
“五四”后中国语文教育的三重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语文的提出,不是标新立异.不是趋时赶潮,是中国语文教育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是近20年中国语文教育改革水到渠成的结果。新语文,是我尝试着对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尤其是对近20年中国语文教育的一个总结,是一份不像样的“答卷”。  相似文献   

20.
论精神与精神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探讨“精神”的定义和人的“精神性”存在及其构成的基础上,针对当代教育的深层弊端论述加强精神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面对日益技术化和工艺化的当代社会,人们在发挥教育促进物质生产的作用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引导,尤其要注重人的精神生活的调适和精神信念的形成,这是当代教育走出唯功利主义误区的重要选择。此外,文章对“精神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关系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