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认为,“价值真理”概念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是与“事实真理”而是与“科学真理”对举的概念。在“事实”层面上,只存在“真实”概念,“价值真理”是建立在“价值实事”基础上的。价值真理就是认识对客观事物现象固有价值本质的揭示。由于价值是系统性存在,所以,它具有区别于科学真理的特指性特征。同一客体,对不同价值主体而言,可以得出“好得很”与“糟得很”这样对立的价值真理认识。但这种价值真理认识,必须建立在科学真理认识基础上,把握客体对主体真实的、本质的利益关系,否则,就没有价值真理可言。  相似文献   

2.
科学沙文主义与民主和自由的基本原则是不相容的。科学不能凌驾于民主和自由之上。科学家未必是要尽可能地向社会公众提供真理;科学共同体的内部自我纠错机制未必能够确保纠错成功;现代科学耗用大量社会资源的活动,需要对社会公众负责;普通公众的“本土性”知识可以发现和纠正科学共同体的错误。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应当与人类其他文化传统进行公平、自由竞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应当与国家权力分离。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的思想自由,才能保障科学和其他文化传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是有极限的,真理是永存的。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真理,帮助我们更接近真理。科学就是科学,真理就是真理。科学不等于真理。科学是发展的,不是停滞不前的。科学是需要修正的,不是完美的。科学是可以进行实验验证的,不是瞎猜的。科学是可以使人们更理性的,但不是万能的。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学术界,往往不分巨细地提出真理和价值并列说、渗透说、贯通说……,其核心是强调二者的统一。在宏观上,这种观点无可厚非;但在微观上,它却陷入了自我矛盾之中.本文以个别真理与个别价值的差别性为立论中心,否定许多同志所提出来的“个别真理”和“个别价值”之间的“具体的统一”。真理和价值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中产生的.而主体有多种需要,客体也有多种属性.主体的每种需要都可以与客体的一种或多种属性相联系,而客体的每一同性都可以与主体的一种或多种需要相联系.无论是主体需要还是客体属性都有一个变化过程,这…  相似文献   

5.
关于真理的性质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没有阶级性;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有阶级性(指社会历史方面的)。搞清这一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这里发表一些意见,和大家商榷。什么是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作为认识论的一个范畴和概念来使用的。真理是人们的思维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依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  相似文献   

6.
知识境界较高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更多地受到真理、逻辑、正义、善和美的影响,更善于把真、善、美协调统一起来。知识境界对价值观影响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于知识与价值是一种互补关系。价值可以促使知识进一步发展,知识也可以促进价值进一步发挥作用。知识境界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主要通过科学文化的价值取向表现出来。一般地说,主体知识境界提高到一定程度就会自觉地接受其所属科学共同体的价值规范,进而影响自己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既是学习方式,又是过渡性学习发展环节。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作为主体从事的以学习和发展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体现从“学习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到“发现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的过渡性认识发展环节,是教学从“教”到“不需要教”的中间转化环节。  相似文献   

8.
科学是有极限的,真理是永存的。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真理,帮助我们更接近真理。科学就是科学,真理就是真理。科学不等于真理。科学是发展的,不是停滞不前的。科学是需要修正的,不是完美的。  相似文献   

9.
价值与真理的有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的本质只能是客体对于主体有用 ,而不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真理的本质只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如实即符合实际 ,而不能是真理对于主体有用。对于一事物的全部真理性认识可以相对地区分为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价值真理不等于真理的有用性价值性 ,它们在反映对象和具体内容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兼有真理与人格的双重感召力的科学理论。通过对其中的真理性内涵与人格性内涵的揭示可以构成一种相得益彰的认知情境:对象内涵的双重彰显与主体感悟的双重认同两相契合,能够产生更加深入的认知效果和更加自觉的实践行为。这应该是当前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时可资借鉴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1.
数学美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它隶属于科学美,具有简洁性、统一性、对称性、整齐性、奇异性、灵巧性、思辨性等特点,能激发人们创造的热情、启发人们探索真理的思路、具有检验真理的作用,在培养人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数学美,可以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It is not uncommo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social science in general either to eschew the word truth or to put it in scare quotes in order to signify scepticism about it. After the initial wave of relativism in the philosophy of natural science, a second wave has developed in social science with the rise of postmodernism and poststructuralism. The tendency here is to relativise truth or to bracket out questions of truth. In contradistinction, this paper revindicates the metaphysical nature of truth. Truth is a transcendental precondition of educational inquiry and is best understood as a formal, regulative norm. Realism about truth enjoins a defence of the correspondence theory, which is provided here.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realism in the social sciences has ironically followed the postmodernists in its scepticism about truth and its rejection of the correspondence theory. This paper critically appraises such recent developments, since all research is unintelligible without realism about the social world and whether our substantive knowledge-claims correspond with it.  相似文献   

13.
在真理观问题上,亚里士多德的“符合论”真理观.即外延真理曾一度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海德格尔真理观的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揭示出了亚里士多德真理观存在的缺陷。我们通过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考察,发现中国的内涵真理可以弥补其缺陷,而且二者的融合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异化现象日趋严重的今天,从理论上厘清科学与价值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科技异化现象及其原因所在。科技异化现象的出现说明了科学对于价值的偏离,但并不能因此否定科学本身内含的价值性。科学是真善美的潜在统一,其根本价值取向是正向的。造成科技异化的原因在于科学技术价值取向的复杂性和人类实践活动能力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层面的一个理念 ,已深入人心 ,其在教育领域里的意义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可实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的形成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等途径来培养。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其双刃剑的性质日益显现,人们的利益要求也日益多元化,这使得人类实践活动的合理性问题日益突出。合理性应从主体的角度理解,兼顾客体的尺度。实践活动只有在遵循科学理性的同时,满足主体的利益和要求,促进大多数人的长远发展,同时满足真和善的要求,才是真正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所具有的哲学内涵和辩证关系进行了浅析。从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观点出发,指明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邓小平发展观的精髓,又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作者指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上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知识,它更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旨在提高人的数学文化素养,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积极发展,形成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成全。为此,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大众,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关怀人文精神,注重人格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体现真善美的统一,科学与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全面完整地阐释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原则,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高度。社会主义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在信念论层面上体现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优越性的统一;在本质论层面上体现为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中;在实践论层面上体现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人民根本利益的统一;在认识论层面上体现为坚持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传统本体论以科学建构自身的合理性,但是科学的本体论既不能满足科学的标准,又是一个无人的本体论世界观,因而注定要终结。人的实践的存在方式决定了本体的存在 ,进而决定了本体论追求的合理性。本 论作为人的活动的本体论和人的世界的本体论,只能以辩证法来建构自身的合理性,马克思的实践辨证法是人的世界的法则,是表达人的独特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的逻辑,本体论只有遵从辨证的逻辑,才能达到绝对真理,才能真正地成为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