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许诺     
早操结束后,孩子们回到活动室。萱萱直着嗓子对我说:“老师,你怎么又没拿头饰来?”顷刻间,孩子们议论开了:“是呀,老师怎么又忘了。”“老师真没记性。”“老师是不是骗我们呀?”议论声虽小,却清晰地钻进了我的耳朵里。望着孩子们天真、渴求的眼神,我红着脸说:“对不起,老师现在就去拿头饰。”两天前,我发现孩子们在学唱歌曲《妈妈,妈妈》时总是兴趣不高,提不起精神,我就抓住孩子爱表演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说:“如果谁唱得好,学得快,我就请他戴上头饰(小喜鹊、小黄牛、小花猫)上台表演。”其实,我并未准备好头饰。等他们学会了歌曲,结束时间已…  相似文献   

2.
曾记得有一天,我指着走廊上两排雪白的瓷砖墙壁对孩子们说:“请小朋友们想想,这上面可画些什么呢?”“老师,画《小蝌蚪找妈妈》吧!”没想到孩子们居然一起这样回答。原来,他们刚在语言课上学过这一个故事,那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使他们久久不能忘怀。我灵机一动说:“好啊,谁能告诉我,小蝌蚪是哪儿来的,又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  相似文献   

3.
涂文慧 《辅导员》2015,(5):40-41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床前小儿女,人间第一情。永远与你相伴的是那天下的父母心……”回首我们度过的岁月,究竟是谁,永远在背后支持着我们?究竟是谁,一直默默无闻地付出,从不求回报?至爱的父母,也许我们真的该对您说声“谢谢”!“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如何去教,而是如何去激发,如何去引导,如何去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适合写作文的‘场’,只要有了这个‘场’,他们就一定能写出作文来。”  相似文献   

4.
每周四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到来是我最享受的一件事。我会对刚进校门的孩子们说一声:同学早!而孩子们也会回敬我一个队礼:老师早!我常常想像着这轻轻的一声问候,能带给孩子们一整天的温馨。即使是雨天,也期待着能为他们种上一颗灿烂的太阳。这样的感觉来源于孩子们,因为她们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想今天又会是我第一个到校吧,谁知远远地就见到苏老师在迎接同学们的到来了,虽然下着些微的细雨,但她似乎毫无察觉,依然绽放着可亲的笑脸……”我喜欢看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进校园,喜欢看他们在校门口碰到同学时相互拥抱,伴随着一句“Goodmorning!…  相似文献   

5.
歌曲包含词和曲两方面,曲主要属于音乐,这里不作深入探讨;词属于文学的范畴,可以作为语文的内容,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简述。一.唱什么1.“唱”修辞歌词典稚、生动,大都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排比、夸张、反复等。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修辞学习时,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唱歌手段。如学习夸张,可以唱京剧《甘露寺》中的一段戏文:“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张飞真够威猛的,吼一声居然让桥梁折断,河水倒着流淌,可能吗?  相似文献   

6.
震撼     
魏亭亭 《下一代》2011,(7):25-25
纪念建党90周年,宁山路小学组织学生学唱一首新歌《有了共产党就有强大的中国》,我女儿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首先学习这首歌。真没想到一首这样的“红歌”在孩子们的嘴里也能唱得格外动人。更让人感动的是,在学歌的过程中,老师交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歌曲本身,还有歌曲的相关知识,让孩子们懂得“红歌”不仅歌词美,而且是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7.
有人将大学校园比作“象牙塔”,而高中生的“宿舍——教室——食堂”的圈子又何尝不是一座象牙塔?曾几何时,一曲《我多想唱》牵动了千万“象牙塔”中莘莘学子的心。“象牙塔”的价值何在?是弃,还是取?  相似文献   

8.
走进当前校园,发现学生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平时哼唱的歌曲基本上不是老师教唱的歌曲,也不是儿童歌曲,而是《两只蝴蝶》、《不怕不怕》、《霍元甲》等流行歌曲。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才艺比赛时,他们唱的基本上也是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还是洪水猛兽?对中学生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流行音乐能否进入课堂呢?带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音乐欣赏活动课。它与众不同,一不教唱二不学曲三不跳舞,整节课以童话形式——小朋友去大森林畅游动物王国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课的始终。课的开始,教者创设童话情境,开始了探索音乐的历程。在初步感知音的强弱的基础上,她让孩子们听外国名曲《天鹅》,并思考:“音乐里有什么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世界名曲,孩子们能  相似文献   

10.
《小老鼠,上灯台》是《艺术》二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我先后在三个平行班上这一内容,因为教学思路的不断改进,三节课的教学效果迥然不同。下面就具体教学过程说说自己的认识感受。在初次教学中,我采用故事“老鼠嫁女”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我讲到老鼠爸爸最终还是把女儿嫁给老鼠女婿时,孩子们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在我范唱《小老鼠》时,孩子们又俏皮地“吱吱”叫着,模仿着偷油吃。接着,我展示了“老鼠”剪纸、木雕、石雕等手工艺品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当我满怀信心地欣赏作业时,竟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能跳出思维的巢穴,不是画“嫁女”、…  相似文献   

11.
成长之殇     
成长是破茧而出的美丽,也是疼痛。最近听到很多人在唱朴树的《那些花儿》,没有感觉,他们没有唱得掉下眼泪,他们没有带着哭腔,他们不是孩子。2003年朴树的《生如夏花》卖得很好,可是我想念唱《白桦林》的朴树,那个声音温暖粗糙,眼睛前面挡着长长头发的孩子。但我只是想念,而不是伤心,毕竟那个孩子已经在笑,不再一个人哼唱着悲伤,他长大了,所有的人都要长大,我们不是彼得潘,也不是小王子。我只是为那些正在长大的孩子们失落,因为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少了一个人给他们安慰和陪伴。  相似文献   

12.
当早春的阳光暖暖地洒向大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周家巷小学合唱社团的孩子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全国知名词曲作家、少先队工作专家陈膺老师。听到陈膺老师要来学校的消息,周家巷小学合唱社团的孩子们高兴极了,他们早早地等候在音乐教室。当陈老师迈着矫健的步伐出现在二楼音乐教室时,孩子们正在练习着由陈老师作词作曲的《辅导员之歌》。陈老师亲热地向孩子们问好,大家看到和蔼可亲的陈老师,都兴奋地和陈老师打招呼。陈老师请孩子们接着唱《辅导员之歌》,孩子们放声唱了起来,陈老师仔细倾听,并情不自禁地指挥起来。一曲完毕,陈老师表扬大家唱得认真、唱得好,并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创作这首歌时的背景,他告诉孩子们:"唱歌要投入到情境  相似文献   

13.
校长信箱     
很多学校的决策,孩子们并不一定喜欢,怎样让他们成为校园真正的“小主人”,让我们成人的决定能被孩子们接受呢?这就是山东师大附小建立校长信箱的一个原因。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小树立起一种责任感,培养小主人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一“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发现》开篇就起势不凡,它猛然在读者眼帘展开一个景象,一个海外游子一进国门便痛心疾首地悲喊“不对,不对!”这就在他们心中逗起一连串疑问,他为什么阔别归来表现的不是狂喜而是悲痛?他究竟发现了什么“不对”?这就如古人所说的“一题到手,如射之有鹄”,  相似文献   

15.
《红领巾》2010,(6):15-17
说起儿童歌曲,大人们很快就会想到《让我们荡起双桨》《小燕子》《丢手绢》《春天在哪里》……但,孩子们似乎并不是很喜欢这些“老掉牙”的歌曲,他们更喜欢的是《两只蝴蝶》《狼爱上羊》《老鼠爱大米》等流行歌曲,于是,争论就开始了:有人说,小学生唱流行歌曲好,有人说,小学生唱流行歌曲不好。  相似文献   

16.
音乐课上,三年级学生竟然集体向我要求完整演唱《老鼠爱大米》,思忖片刻,我同意了。如果非要把流行歌曲拒之门外,那也就相当于“掩耳盗铃”的傻子了。既然堵不住,不如正确面对,这也许比回避不谈或强行制止效果要好得多。琴声响起,每个孩子都抬头挺胸,整齐优美的歌声悠扬飘荡,情不自禁地,我也一起唱了起来。“我爱你,爱着你……”,用眼睛的余光观察他们,每个孩子都落落大方,没有出现我想象中的羞涩和腼腆。一曲终了,他们的小脸放着红光,眼睛灼灼地,“管老师,我们再唱一遍,好不好?好不好?”教室的窗户外已挤满了别班的正在上活动课的孩子们,他…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常有京剧团来家乡演戏,又常有演员借住我家,看戏的机会也就多起来。天长日久,慢慢地会哼上几句了。五、六年级时,我居然能将《甘露寺》、《打严嵩》唱下来,读初中时,在一次集会上还唱过一曲。真正迷恋上京剧,那是在我参加工作以后。七十年代中期,我在一所规模很小的农村初中工作,到晚上常常只有我一人在校,课务完毕之后,如何度过乡间的寂寞的夜晚呢?于是我找来了五、六种版本的毛主席诗词解释,一一的学习、对照、整理。这样打发了一段时间后,我便哼京剧。说“哼”,是因为声音小,最靠近学校的“社员”怕也听不到,——因为我唱的还是小时候学的那些传统京剧唱段,当时还不敢大声唱。过了一段时间,“哼”变成了“唱”,且地点由室内移到了室外。月色溶溶的  相似文献   

18.
自从我和学生“唱”了两节古诗课以后,他们总希望我能多上几节“音乐语文课”——把音乐带进语文课堂。既然孩子们那么向往,为什么不行呢?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便提着录音机走进了教室。见此情景,学生纷纷鼓起了掌,一张张笑脸那么兴奋,那么激动。我笑眯眯地说:“孩子们,让音乐伴着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好吗?”“好——”“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让我们在音乐的陪伴下再读课文,看看我们是否有不一样的感觉呢?”有的学生已经有些按捺不住在手舞足蹈了。“你们可以先静静地欣赏音乐,也可以边欣赏音乐边看课文。”教室里回荡起…  相似文献   

19.
胡洁玮 《教育文汇》2010,(11):37-38
如果问幼儿园和少年宫的孩子们最喜欢什么活动,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唱儿歌;还会不假思索地说起《找朋友》《丢手绢》《数鸭子》《一分钱》等歌名。  相似文献   

20.
小喇叭     
1.学唱国歌《马赛曲》可能会成为法国各地小学的必修课,法国国民议会接受了将此项规定纳入宪法修正案的提案。议员们认为教唱《马赛曲》有助于巩固法国小学“传承共和价值观”的角色。(星星姐姐:你会唱国歌吗?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记住国歌。)2.“爱得痛了/痛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