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主题的倾向性。 新闻评论的倾向性,这是新闻评论最突出的一种特性,是一条客观规律。只不过有的公开声明自己的倾向性,如我们的党报和社会主义新闻媒介;西方半官方和经常反映官方意图的新闻媒介,则羞羞答答地表明自己的倾向性;有些声称自己是“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纯商业性报纸”,把自己的政治背景和政治倾向包藏起来,而实际上欲盖弥彰,包是包不住的。 在资本主义国家,就是所谓“轻松社论”也是有倾向性的。西方国家很多报纸设有“社论版”,每天刊登三四篇社论,其中有一篇是篇幅较短、写法轻松的社论。有些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者说“轻松社论”只有“娱乐性”,没有倾向性。实际上当然不是这样。台湾出版的钱震著《新闻论》一书中,译载了美国报纸几篇所谓“轻松社论”,让我们看看它是不是只具有“娱乐性”。 1940年2月14日《德模登录报》登的一篇,全文  相似文献   

2.
邓拓同志是位卓越的新闻评论家,在评论写作和报纸评论工作方面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报纸评论理论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任何一篇社论都应该有的放矢。它必须针对全体读者或一部分读者的需要,向他们不仅说明某一问题的迫切重要意义,而且解决某一问题的全部或一部。这就决不是漫谈或泛论所能够代替的。”(《关于报纸的社论》)邓拓依据社论不同的内容,把社论分为三种,一是解释性的评论,二是对各项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美国1983年7月2日出版的《编辑与出版人》周刊刊登了施坦的文章,指责美国报纸的社论版被政府的题材搞得太沉闷了。他说:“政府的材料充斥了许多报纸的社论版,这可能基于这样一种错误的设想:读者会像报纸编辑那样充当政府材料的贩子。”“政府材料的贩子”这个词是美国《得梅因纪事报》的退休专栏编辑吉尔·克兰伯尔格提出来的。1983年6月21日至6月24日,美国全国社论主笔会议召开了第三十七届年会,对美国报纸社论版的现状进行了讨论。以克兰伯尔格为首,对政府材料充斥报纸社论版面的现象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克兰伯尔格指出:现在,美国报纸的社论版百分之八十的内容都与政府有关,版面几乎都被政府材料塞满了。社论版已成为“政府材料的贩子”。其原因,是与社论版主编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邓拓同志是位卓越的新闻评论家,在评论写作和报纸评论工作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报纸评论理论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任何一篇社论都应该有的放矢。它必须针对全体读者或一部分读者的需要,向他们不仅说明某一问题的迫切重要意义,而且解决某一问题的全部或一部。这就决不是漫谈或泛论所能够代替的。”(《关于报纸的社论》)邓拓依据社论不同的内容,把社论分为三种,一是解释性的评论,二是对各项实际问题和部门问题的评论,三是一般政治宣传、节日、人物、  相似文献   

5.
凡老报人都知道,过去报馆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看完大样写社论”。因为社论的位置是固定的,空在那儿,大样打上来,总编看上一眼,哪条新闻值得议论一番,大笔一挥,倚马可待,论的就是当天报纸上登的新闻。当年《大公报》的张季鸾,就是最有名的评论快手。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信息高速公路已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广播、电视的上星,已打破了行政区域范围,新闻发生与传播已经同步。在这种形势下,报纸必须“快”字当头,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多出绝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看完大样写评论”既体现了快,又是报纸的长项,无疑是报纸竞争特有的一种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6.
跟报纸的评论打了两年的交道,感到写好评论颇不容易。时间总是那样紧迫,水平低,想来个“慢工出细活”,多数場合又办不到。新闻总是有时间性的,到时候就要拿出来。在大跃进的年代,需要报纸“说话”的事情是太多了,想少发点评论,主观上不愿意,客观形势也不允许。同全国省报比起来,我们贵州日报的评论是不算多的,可是每月平均也有社论二十篇,在数量上还是可观的。在这些社论中,大致有三种情形:一种是对于一个时期或某个方面的重大问题的评论,它带有关系全省工作的全局的性质;第二种是属于一个工作业务范围的社论,对具体工作发表意见;第三种是配合一件新闻发表的社论,属于“即席发言”的性质。第一种社论在数量上较少,第二种是多数,第三种也不少。  相似文献   

7.
林钢同志要我来讲讲新闻写作。这个题目很大,我想集中讨论一个“短”的问题。新闻文字或者说报纸文字为什么必须短?为什么短不了?怎么样才能短些?抛砖引玉,请同志们指教。为什么必须短? 新闻文字或者说报纸文字都应该短,我以为是报纸的特性决定的。报纸上各种类型的文字,包括社论、新闻、通讯以及理论文章,都  相似文献   

8.
李妍 《新闻世界》2013,(6):248-250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主要报纸的观察发现我国报纸社论正在产生一种新的趋势,社论由每逢重大会议、可预知的重要历史性事件和重要节日、纪念日才发表的特殊文体变为具有“时评”风格。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法,选取《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的报纸社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报纸社论新走向的具体涵义。并从史论的视角考察中西方报纸社论的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9.
5月8日的人民日报在《文化新闻》(11版)刊登了一条新闻,题为《人民日报社论列入中华经典诵读篇目》。这条新闻让我眼前一亮:好家伙,人民日报社论都成了中华经典了,真的好厉害!我对社论有着特别的敏感,这是因为我在地方报纸写了十几年社论、评论员文章,可以说对社论这种新闻体裁比较熟悉,当然对人民日报发表的一些社论也就读得比较多。人民日报的社论能成为"中华  相似文献   

10.
社论作为代表报纸编辑部发言的权威言论,被称作是报纸的灵魂。然而,现在的一些企业报由于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似乎在有意无意地回避社论,有些甚至累月经年鲜见社论。更有甚者,在企业进行改革、改制、重组和企业出台重大举措前后,都不配发社论。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报纸只有新闻而没有社论,从组成上说不够完整,从宣传上说缺乏力度,从责任上说有些失职。企业报是本企业党委的机关报,是企业党委和行政的代言人,是反映职工心声的重要工具。如果在企业出台某些政策、发生某些重大事件时都只有报道而没有社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相似文献   

11.
有的同志说,服务性报道是近些年新闻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报道“品种”。此话颇有些道理,也符合实际情况。我国新闻界,过去受“左”的思想影响和干扰,把“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要”,都当作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加以批判和否定。因此,相当长一个时期报纸上没有服务性报道,即使有些报道带有服务性的内容,也不敢说成是服务性报道。其实,报纸要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读者服务,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个传统。早在一九四五年,《新华日报》有篇社论就明确提出:“为人民提出呼吁和要  相似文献   

12.
怎样深化党报新闻评论,使报纸的旗帜更鲜明,导向更准确? 一、在对党报尤其是地方党报新闻评论的认识上实现突破。 有些同志认为,报纸就应该让新闻唱主角,评论只能是配角,只具有“补空”作用,特别是地市一级党报,因为中央大报的重要社论已经转载的不少了,没有必要再费功夫去摘自己的评论,从而认为地市报新闻评论可有可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共中央1954年7月作出的《关于改进报纸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各地方报纸除了转载人民日报重要社论外,也应该逐步做到对于当地实际生活和地方工作中的各种重要问题经常发表正确的评论。”地方党报转载人民日报重要社论,这是一条重要的新闻宣传纪律。但是并不等于说地方党报在新闻评论上就不能再有所作为了。因为从广义上说,评论也是新闻,它是对新闻的深化和拔高,新闻旨在表现“是什么”,重在反映客观事实;评论则主要从“为什么”“怎么办”入手,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明方向。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问题和矛盾也不尽相同,人民日报的社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到了一个省一个地区还需要具体化、当地化,需要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从这个角度说,地方党报担负着把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新闻宣传的任务,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一张报纸是不能没有社论的。基本上,每到重要节日或重要事件发生,报纸都要发表社论。社论是报纸的旗帜,最能代表媒体的宣传方向和舆论导向,它所起到的特殊、重要的作用,是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替代不了的。  相似文献   

14.
刘金凤 《新闻三昧》2006,(11):18-19
言论作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有着极强的战斗力和舆论导向作用。言论的选题立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言论的新闻价值。为此,要想把小言论写得言简意赅,富有思想性和战斗力,言论的选题取材即找准问题至关重要.邓拓在《关于报纸的社论》中谈到:“社论的选题计划乃是所有选题计划中最重要的,它的完善与否将影响整个报纸宣传的政治效果。”邓拓同志一语道出了社论选题的重要性。同样,作为报纸评论体裁之一的小言论,它的选题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小言论作为报纸的“轻型武器”,由于它的“短小”、“战斗性强”及题材广泛、切中时弊而受到人们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批评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之一。早在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社论《致读者》就指出:“党报必须是为着党的革命方针和路线而奋斗的战士”,“报纸亦应该是我们党手中的有力的自我批评的武器。”毛泽东也认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①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一优良传统受到了左倾思潮的严重破坏。林彪、“四人  相似文献   

16.
每逢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社论或评论员文章,以示重视和祝贺。“节日评论”是新闻评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它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众多读者这样认为:每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都代表党中央新一年的路线、方针,事实也如此。不少人至今未忘,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这篇社论产生  相似文献   

17.
9月16日,有好些家报纸在头版显著地位郑重发表了“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今天在沪开幕”的消息,有的还用特大字标题,绘声绘色地描述全运会在“节日般的欢乐气氛中”于“今日开幕”,有的报没发开幕消息,但发表了祝贺当天全运会开幕的社论。大概是老天有意要惩罚一下这种“预制”新闻的干法吧,一场大雨降下来,把运动会冲得直到两天后才进行,造成抢发“今日新闻”的报纸“集体失实”,更可怪的是,一些报纸明知16日的报道失误了,可在他  相似文献   

18.
怎样写新闻评论怎样写新闻评论?为了把问题谈得具体一点,这里以社论作为评论的总代表,作一些探讨。所谓社论,可以直接理解为报纸编辑部的言论。它是代表报社对某一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报纸是党政的机关报,社论当然也就代表党政机关发言。比如《新疆日报》的社论,就是代表自治区党委的意见。所以,凡社论都要送审,编辑部一般不能定稿。如果是民间报纸,那么,它的社论就是反映报社的意见。例如过去《大公报》的社论,就是由社领导自己执笔,或虽由他人执笔,但须经社领导审定才能发表。国外有些资产阶级报人说,社论就是报纸或杂志表明其总主笔或领导者  相似文献   

19.
去年年底,我国为了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计划,先后通知日本停止或延缓执行一部分中日经济合作项目。一月二十九日晚,共同社播发一条消息,题为《通产省就中国废除合同事表示担心》。消息播出后,一月三十一日东京几家大报在头版显著地位报道了这一情况。二月二日《日本经济新闻》在第二版发表社论。社论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日中经济关系正处在面临严重的事态”。其他报刊也相继发表社论、评论,渲染问题的严重性,表示对中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弄清楚毛泽东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内涵,我最近读了一些书,特别是读了吴冷西同志写的《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在这本书的39—45页,根据吴冷西同志的回忆,1957年6月7日,毛主席是这样谈政治家办报的。他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吴冷西还回忆道,1957年6月13日,毛主席向他和胡乔木再一次谈了4月10日他对《人民日报》的四点意见: “一、报纸的宣传,要联系当前的政治,写新闻、文章要这样,写社论更要这样。” “二、中央的每一重要决策,报纸都要有具体布置,要订出写哪些社论、文章和新闻的计划,并贯彻执行。” “三、人民日报要在现有条件下努力改进工作,包括领导工作。编委会可以扩大些,开会要讨论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实质问题,可以争论。报纸的编排和文风,不要刻板,要生动活泼。文章要写得短些、通顺些,标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