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化与教育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现代学校的文化建设应有怎样的追求?又应怎样去实施?这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使命与梦想。而民族复兴,必须教育先行;教育发展,必须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同时,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正如  相似文献   

2.
正苏州工业园区教育信息化相比本市其他区县起步较晚,却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后起之秀。这究竟是何原因?园区智慧教育有何特点与创新之处?在顶层设计、近期计划等方面是如何规划的?又开展了哪些实践工作?本刊记者就以上问题对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进行了专访。记者:据我所知,在苏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的区域教育信息化算是起步较晚的,但近两年却后来居上,实现华丽转身,请你谈谈这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学校园网的建设如火如荼,校园网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但校园网的建设目前有哪些不足,其教育功能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今后的建设使用上又应该着重解决哪些问题?本文对目前西部大学校园网建设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和分析,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要加快学校科研处建设与发展,最根本的环节就是抓好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那么,学校科研处主任应如何做好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呢?一、要明确的三个问题:一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功能有哪些?学校教育科研:是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其功能就是"求善"的功能,即改善教育现状;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任务有哪些?制定管理政策和制度;编制发展规划与计划;确定重点和方向,组织科研工作;管理科研经费,提供科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作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十二五期间将有何动向?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师资与科研处处长郭春鸣。  相似文献   

6.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今年6月,常德市在全省率先拉开了建设教育强市的序幕,确立了到2015年全市教育综合实力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常德缘何如此重视教育,又将通过哪些途径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本刊记者为此专访了常德市副市长张元英.  相似文献   

7.
“教育以人为本”是人类干百年来的教育理想.从孔子到苏格拉底.从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到布什总统的教育计划“不让一个孩子落伍”(No Child Left Behind),人们一直追求着尊重学生、促进入充分发展的完美的教育。当代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潮强渊“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力求在教育活动巾做到“科学”、“人文”与个性化的“创造”的和谐统一.强调教育要回归生命的整体性。那么.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我国学者提出了哪些有重要指导价值的人本教育理论呢?从这些理论中能得出什么重要结论?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实现这些人本教育理论?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旭 《今日教育》2011,(12):10-13
2007年,重庆"两基"顺利通过国家督导检查。从此,重庆义务教育工作重心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教育内涵发展的诉求更加紧迫。2011年3月9日,重庆市与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承诺到2015年,重庆将健全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未来五年重庆如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期,《今日教育》发表市教委主任、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周旭同志署名文章《又好又快推进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此进行专文论述。  相似文献   

9.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针对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提出的,推进和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必须从破除城乡二元的教育体制机制障碍入手,这在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在制度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和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方面学术界还存在较大分歧。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具有三个特征:城乡教育发展的巨大差距;城乡教育之间的分割与封闭;优质教育要素资源的单一"向城性"流动。根据这三个特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可以从消除差距方面的制度,消除壁垒方面的制度,保障性制度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涂皓 《教育》2013,(16):31
《教育》旬刊:指标到校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又能带来怎样的效果?袁本涛:初中阶段教育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政府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保障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等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由于政府对初中阶段教育投入不足,导致了初中学校发展的不均衡,特别是在"重点校""示范校"政策的影响下,初中学校校际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这对依据"就近入学"原则  相似文献   

11.
五问张召中     
本刊记者:作为一所现代初中的校长,您的教育主张是什么?就目前而言,要实现您的教育主张,还有哪些障碍需要跨越?张召中:关于教育主张,在诸多名家大家的论述中,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办学实践,我特别喜欢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一说。学校如同一座巨大的广场,是与周围世界广泛连接的,通透无碍,它是演练场,也是选择场。  相似文献   

12.
郑荔 《教育导刊》2005,(1):8-11
儿童对文学有一种天生的热爱,一出生就与儿歌、童话、故事等结下不解之缘.文学被称作人类的"精神家园",可以说幼儿文学是儿童成长的"精神摇篮".众所周知,文学对儿童语言发展有特殊作用,并一直被当作道德教育工具.除此之外,文学对学龄前儿童还有哪些教育功能呢?在整个学前教育中,文学教育应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向学龄前儿童传授文学?上述问题在我国学前教育历史上曾有怎样的变迁?2001年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文学教育方面,体现了什么精神?又应该如何在实践中贯彻呢?  相似文献   

13.
黄芳 《教育研究》2012,(8):143-148
《科学教育框架》提出了新阶段美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愿景,反映出美国人才培养方案的新动向,在对科学的理解上,实现从"探究"到"实践"的跨越,在科学教育方面,体现从"科学与技术"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整合,在学科教育内容方面,体现从科学"概念"到学科核心思想的提升。推进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应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地位、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启蒙性和基础性作用;注重中小学科学课程的统整性、综合性与实践性,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充分重视科学教育研究及其成果运用。  相似文献   

14.
WTO要求其成员国开放教育市场,所有成员国均有权参与教育服务竞争,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怎样参与教育市场的竞争和提供"教育服务"?我们从WTO成员国已实施和开展的"教育服务"中受到哪些启迪?这两点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李家成 《现代教学》2015,(Z2):35-40
在中国教育改革受到更多国际关注的背景下,如何认识中国的班主任和班级建设?本文认为,班主任及其工作是充分具有中国个性的教育构成,也具有为世界做出重要贡献的潜能。一、"生死存亡":中国班级建设面临哪些考验?对这一内容的聚焦,是想厘清当前班主任岗位及班主任工作所遭遇到的危机是怎样的类型。面对各类或理性或非理性的感慨、体验、尝试,惟有清晰地认识各类困难、障碍,乃至于背后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16.
学校改革的草根运动正在席卷日本全土。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如何生成的,提示了怎样的学校未来的形象呢?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创建,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实现着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在教职员室里孕育着作为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的同僚性;实现着社区的家长与市民参与的合作性学习。其基础就是立足于"倾听他者声音"的对话性沟通的创造。本文阐述了"学习共同体"的改革哲学是基于怎样的教育发展背景产生的,这种实践又将导致怎样的学校改革的愿景。  相似文献   

17.
关于美国移民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移民为什么要移居美国?其数量有多少?移民与美国工业化、高新技术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外来移民是怎样推动美国国内人口向着均衡化趋势流动的?美国又是如何对移民进行限制的?这些问题既令人关注,又在美国史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为移民在美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整个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校创新教育有哪些本质特征?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创新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 从本质上讲,创新就是追求新、异、特的活动,其过程是人的个性发挥和张扬、发展和延伸的必然。因此,创新教育要求革除统一、呆板和机械的教育模式,代之以个性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经济运行方式实现从"增长"到"发展"的根本转变,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纵深阶段——全面提升内涵与提高质量。这为高职教育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提出了新命题。高职教育要以建立"校区—园区"联动机制为切入点,构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新型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我带领课题组成员到渝东南20多个乡镇中小学去调研,其中设计了这些问题:你如何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内涵是什么?不均衡的主要表现在哪里?主要是让校长、副校长等管理层人员回答。从他们的回答看,只有少数校长基本把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多数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现将校长们的认识误区整理,并简要解答。误区1:将"教育均衡"等同于"教育目标"认为办好教育就是实现教育的"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