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原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为我们了解西周时期手工业生产情况以及周原遗址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本文对周原遗址经过发掘的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的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云塘制骨作坊兴衰过程的考察、对齐家制玦作坊生产原料变化和李家铸铜遗址产品种类变化的分析,认为这三处手工业作坊遗址均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发生了某种类型的变化。这一变化与遗址中其它类型的遗迹、遗物表现出的变化(如青铜器窖藏所反映的贵族家族的变化等)相吻合,说明周原社会有可能在西周晚期偏早阶段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变动。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最古老的社会组织,它是最古老的经济组织,基于家庭的家族式作坊是社会生产化的必然结果和要求,很多个性的,民族的、感性的艺术产品正是通过家族式作坊的生产而走向世界.因特殊的时代背景,民国时期的家族式作坊的成长与市场存在对启发我们发展当局的中小微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2017年秋至2018年夏,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联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在河南荥阳官庄城址手工业作坊区进行了大规模发掘。除获取大量春秋时期遗存外,还发现了多座汉代的铁器窖藏,出土了不少保存状况良好的铁器及其他汉代遗物,部分铁器类型较为少见。所见汉代遗迹主要可分为两类,其中的砖砌窖穴属于铁器作坊的持久性储藏设施,而灰坑中窖藏铁器则为作坊被突然废弃时有意识掩藏的结果。从所发现铁器以及其他伴出器物的形制特征来看,窖藏坑形成的年代大致在东汉中晚期,其所对应的铁器作坊的年代或可上溯至西汉时期。荥阳地区是最重要的汉代铁器生产中心之一,此次发现对研究这一区域的铁器工业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8月30日,成都最有影响力的两家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分别在第2版(要闻版)和A5版(市民版)上刊发了同一新闻事实的报道:29日四川省卫生执法监督所和青羊区卫生防疫站对一非法酱油作坊的查处。两报的报道差异很大。为了下面评论的方便,先将报道摘录于下:华西都市报的报道为:地上一片狼藉,空中苍蝇乱飞……但有关部门却给这种垃圾作坊连发“食品卫生许可证”———这里的“苍蝇”也卫生本报讯(记者杨丹摄影雷远东)昨天,四川省卫生执法监督所和青羊区卫生防疫站查处了一非法酱油作坊。令人不解的是,生产条件如此恶劣…  相似文献   

5.
殷墟的族群纷杂。丙、戎、史、卷、息等居住在殷墟的族群只有核心家庭的规模,并无独立的邑落。作为族邑模式认识基础的“族墓地”的判断存在问题。孝民屯墓地存在多个核心家庭或扩展家庭一级的族群,总体上而言是公共墓地。“族邑模式”对认识殷都布局的适用性有所局限。殷墟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规模大、分布密集,作坊等操作链类遗存与居址、墓地等生活类遗存往往共存,形成7个居住、生产与埋葬等共存于同区域的考古情境,是当时基层社会组织“工、居、葬合一”的体现,可用工业作坊区模式来指称当时这种聚落形态及基层社会组织。工业作坊区在商王族(包括多子族)控制下,以超血缘关系的人群从事手工业生产活动。这是殷墟作为晚商都城区别于其他次一级聚落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随着体育运动的热起,在一个名叫赫佐格奥拉赫的德国小镇上,先后出现了三家运动鞋作坊。其中有位老板才20出头,他起初是一位跟着父亲在街头摆摊的修鞋匠,后来因为从体育上看到了商机,才大胆投资办起了一家制鞋作坊。  相似文献   

7.
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莒市”铭漆耳杯证明,山东地区于西汉时期存在“莒市”这一机构。但有关“莒市”的具体情况,如地理位置、机构设置、所属职能、延续时间等问题并不明确。莒县城区近年出土了一批陶文,并发现4处规模较大的手工作坊遗址。这些发现推动了“莒市”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根据现已发现的资料可知,“莒市”位于今山东省莒县县城南部,延续时间约为战国早期至西汉中晚期,其性质为大型手工作坊聚集区,所涉手工业门类至少包括制陶、漆器制作、骨器制作、冶金铸造、铸币等五种。“莒市”遗址的发现直接证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官市不仅具有货物贸易职能,还是进行手工业生产的场所。官市内的手工业生产活动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与产业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千万富翁投保 1994年,26岁的范雄飞与比他小2岁的王凤菊结婚了,小两口在范雄飞的老家浙江省慈溪掌起镇办起了一个手工作坊,开始生产一些打火机等小五金之类的产  相似文献   

9.
杨柳青木版年画率先在国内木版年画界实现了现代转型。传承单位的现代转型表现为,年画作坊分化为传统型、创新型和营业型作坊并形成各自特色,部分作坊表现出企业化运营特点。年画作坊的从业人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为保证年画特色,延续了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年画协会的成立促使年画作坊在技术传承、组织管理、市场竞争方面朝向规范化发展,加快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年画技术的现代转型表现为,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从发展经验看,传承主体对社会变迁的主动适应是实现现代转型的核心动力,通过营造文化生态环境实现整体保护是木版年画实现现代转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孩子工     
在浙江嘉兴洪合镇,很多本该在明亮教室里上课的孩子,却在洪合镇昏暗的作坊里承受着超负荷的劳作。5月28日,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就当地一批羊毛加工作坊涉嫌非法雇佣未成年人一事,派出劳动保障监察组前往检查。 洪合镇附近有个闻名四方的羊毛衫市场,镇里遍布的羊毛衫加工小作坊吸引了各  相似文献   

11.
5月28日,《湖北日报》第五版刊发了记者和通讯员合写的一条消息——《武钢为一农妇轧钢两吨》。以此为契机,与“两吨钢”有关联的18件文稿和图片在该报鱼贯登场,突出地显示了一次战役报道中的新闻连锁效能。 武钢作为全国特大型冶金企业,遵东北农村一个体作坊主之“命”,特地生产了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竞争纵深化立体化的今天,我们所共知的事实是,新闻产品虽然仍强调记者个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但是新闻产品的生产,已经从过去的"个人作坊"走向"集约化大生产",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以强大的编辑平台,为一线记者提供强力支撑,使新闻产品的生产能够适应现代竞争准确、快捷、高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门牌为钉在大门外的牌子,上面标明地区或街道名称和房子号码等。门牌也是一座房子的身份证,一个城市历史的物化符号。从挂在门楣上,进入地图,直至最后消失,门牌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特色。自北京街巷出现作坊和店铺,为招揽生意,作坊和店铺将招牌挂在墙、门、柱子上,竖立在店铺门前,或者直接撰  相似文献   

14.
孙鸽 《兰台世界》2017,(17):92-95
西洋钟表自明末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因其计时准确和做工精美而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计时仪器。康熙帝重视西方科学技术,使得西洋钟表兴起于康熙一朝,除进贡与购买外,还在清宫造办处下设自鸣钟处,后全国多地均出现仿制生产钟表的作坊,推动了清代钟表制造业的发展,为清中期钟表制造与收藏的巅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千年银器之乡“石寨子”位于大理州鹤庆县,距丽江古城仅40公里,自古以来便是茶马古道通往西藏途中的一个驿站。汉藏、纳西、白族等多种民族文化千百年来在此交融,造就了独特的白族风情。早在南诏时期,石寨子的先辈们就从事手工制作五金工艺品,其中以银器最为有名。石寨子的手工制作开始以家传为主,一户一品世代相传,沿茶马古道将自己的产品和手艺向周边地区传播。如今,石寨子及周边村落的民族工艺品仍沿袭家庭作坊、口传心授、手工制作的经营模式,形成了家家有手艺、户户有作坊的生产格局,其工艺品远销欧美、印度和西藏等地。2000年被文化部和中国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内燃机总厂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原名为东郊区),原为八机部直属国有大型企业.北京内燃机总厂的前身——华北农业机械总厂创建于1949年4月11日.北京内燃机总厂从农机作坊改造发展起步,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牵引式谷物收割机.十年间生产农业机械88万部,为新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寻觅生活中的"金蔷薇"○司彦文丑陋而善良的巴黎清洁工约翰·沙梅靠替人打扫首饰作坊为生。为了使一位孤苦的小女孩得到幸福,他相信传说里的做法,决意要给小女孩送一朵金制的蔷薇花。于是,他把从首饰作坊扫出来的尘土悄悄收集起来,在这些尘土里总有首饰匠们锉掉的少许金屑。日复一日,他一筛一筛把尘土里的金屑筛出来,终于铸成一块小金锭 ,打成一朵小小的金蔷薇。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基说,沙梅的金蔷薇有几分像作家的创作活动。蕴藏着丰富创作素材的生活,就如同沙梅从首饰作坊收集来的"珍贵的尘土"。有谁会说记者的劳动不是在寻觅…  相似文献   

18.
豆制品,历来就是人们餐桌上的至爱,豆制品味美营养,但人们常为豆制品安全问题而忧心忡忡,为难求品质优良的豆制品而伤神。如今,湖南人迎来了好日子。常德玉洁食品有限公司正昂起豆制品行业的产业龙头,凭其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产量规模,优质营养的品质抢占湖南豆制品生产行业的制高点,为我省放心食品工程立起一块牢固的基石。“豆制品”航母启航常德据常德市食品放心办调查资料显示,该市北城区有豆制品生产作坊及厂家91家,绝大多次都是作坊式的生产。一口大锅、几口水缸、几把竹筛就成了生产豆制品的“设备”;厂房旁边就是厕所、猪栏,  相似文献   

19.
汤长富(张小泉剪刀厂退休职工,钳手,1957年杭州市级先进生产工作者)解放前做剪刀的地方叫个人作坊。那时,打剪刀最有名的叫近记,位置在大井巷。我爸爸也是打剪刀的,当时我爸爸的叫锡记,地方在茶亭庙,后来被拆掉了,改  相似文献   

20.
董拴存 《出版史料》2003,(4):106-106
俄罗斯第一本印刷图书出自何时?谁也说不准确。据有关专家的推测,约在1553年莫斯科就印刷出版了被称作瘦体字的《福音书》,从而开创了印刷图书的新时代。印刷作坊是从1553年起一直延续到1564年。因为至今缺乏有关印刷作坊的翔实可靠资料,因而人们习惯称其为“无名印刷厂”。但是,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