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教育厅日前对138个重复设置、生源较少或办学条件较差的高等继续教育教学站点予以停办、撤销。自去年5月以来,陕西省教育厅先后组织了20多位专家,分批次对在陕设立的高等继续教育教学站点和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与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高等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  相似文献   

2.
产业转型升级走向纵深发展要求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相应作出调整。当前,应用型高校虽不断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却依然存在学科专业布点不足甚至空白、专业设置趋同且科类分布集中等问题,致使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不强,人才培养无法契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增强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识,促进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秉承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学科专业非均衡可持续发展,坚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导向,探索学科专业设置新机制,成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完善学科专业设置 提高专业设置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有一定的随意性,专业设置规划不合理,专业结构优化程度不高,对综合性跨学科专业设置不够重视,并且,政府对专业设置的高度集权限制了各高校办学特色的体现。专业设置是高校的实际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纽带[1],是高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学科专业设置必须在学校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实际情况自主地有合理规划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基于服务地方的广西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坚持服务地方,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适应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是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近年来,广西普通高校的本科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广西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必须坚持服务地方的宗旨,通过对广西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种类、结构布局、建设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广西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和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广州八所市属高校专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市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市属高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的几点思考:合理定位,以优势学科带动学科专业的整体优化;根据广州产业结构升级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培育特色,与驻穗省部属高校错位发展;建立专业设置预测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广州八所市属高校专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市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市属高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的几点思考:合理定住,以优势学科带动学科专业的整体优化;根据广州产业结构升级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培育特色,与驻穗省部属高校错位发展;建立专业设置预测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王寿斌 《教育文汇》2014,(22):14-14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名单,意在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引导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学科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现代大学按照学科的发展和分类设置专业,按照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科专业设置关乎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关乎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协调,关乎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大学学科专业是动态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自身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大学学科专业结构不断向特色、多元和综合性方向发展。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是赠地学院的成功典型,对其学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教育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了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陕西省贯彻国家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及5个配套文件,在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等方面提出许多重要举措,争取实现新的突破。根据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高教司工作要点,结合陕西高校实际,我们就如何聚焦本科教育、提升本科教学水平提出以下思路和设想: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安康学院专业结构与地方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以及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结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陕南及安康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长期背景,提出了安康学院未来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建议,以期对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地方高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之间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应用型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地方高校要努力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专业是社会和高校连接的桥梁,因此,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是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其设置是否合理,既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以及高校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又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的适应性,促进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自身健康发展,高校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步伐,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3.
交通行业高校起初是为服务交通行业或交通建设而建立的单科性院校。随着改革形势变化,行业高校发展出现了分化和转型,很多原交通类专科性院校不断增设新学科、专业,并发展成多科性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其学科专业布局仍具有一定共性:交通行业高校在学科专业、院系结构方面与综合性大学相比规模或数量较小;专业类布局与交通行业紧密相关,设置了交通运输类、土木类、建筑类、机械类等相应的院系构架。部分交通行业高校设置了航空航天类学院,"水陆空"立体化交通是交通特色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由单科性院校发展为多科性大学,并形成以工为主,工、管、理、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模式,呈现出多学科发展的趋势。但是,交通行业高校粗放型地发展与当前交通发展实际不相适应,学科专业布局不合理,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交通行业发展需求。其主要问题是:学科专业布局覆盖面过广,院系设置缺乏针对性,学科分割,交通类专业特色不断弱化;学科专业布局缺乏特色,盲目增设与交通行业联系不紧密的学科、院系,分散学校资源,原有的特色学科和新建学科都难以发展。因此,交通行业高校应以"质量提升"为主题,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合理布局学科专业;突出交通行业特色,分层建设学科专业;注重内涵式发展,强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结合交通行业发展实际,适时增减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担负着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能与使命,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学校定位不明、学科专业单一、课程设置片面、教学方法落后和实践教学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地方高校应以区域经济为导向,从确立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建设课程结构体系等十个方面系统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珠三角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着高校竞争力不强、专业设置带有随意性、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此,应按服务地方原则、分类发展原则和追求特色原则为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并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措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认知并把握内地高校社会工作学科专业教育发展状况,是建设社会工作学科专业教育的客观依据。笔者通过对吉林省设置社会工作学科专业高校的实际调研考察,认为吉林省高校社会工作学科专业教育既有优势,又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必须从制度与政策、学科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思考社会工作学科专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其定位和健康发展已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高校教学建设和内部机制,分析了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问题以及各学科和专业的质量、规模、课程结构。结果表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社会经济效能的发挥,而合理的高校专业结构有助于保持高校与社会供需之间的良性动态平衡。因此,地方高校应调整和优化本科学科专业,以实现区域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成功耦合,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并谋求自身的更快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广西沿海高校发展海洋类的学科专业,开设与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相对应的专业,专业设置讲求效益与满足需求并重.但存在着专业同质化和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供需矛盾突出.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加强引导;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强化自身优势,创建特色专业;科学建设发展,努力形成良性专业生态.  相似文献   

19.
高招情报站     
2009年高校新增及撤销专业发布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2009年全国高校新增及撤销专业,本次公布的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1662个本科专业和6个医学类专科专业,可自2009年开始招生;不同意设置或调整的412个本科专业和14个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学科专业管理体制相当成熟,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美国的学科专业设置主要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专业选择自主权,构建起了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灵活而广泛的课程体系。随着我国高校学科专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迫切需要借鉴他国经验,建立能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指导性、开放性的学科专业目录体系,改革学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建立柔性化的课程组织形式,进而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