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月要闻     
《出版参考》2012,(13):4
正柳斌杰:中国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希望加强国际合作中英数字出版论坛17日在伦敦书展举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并呼吁同行加强国际合作。他说,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新兴产业发展,为加快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数字出版总产值要达到新闻出版总产值25%的奋斗目标。为此,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2.
陈登 《出版参考》2016,(6):26-28
面对数字化与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共识.一方面是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和推动数字出版发展和传统出版业转型的政策文件.“十一五”时期,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颁布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和推动数字出版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出版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出版业运用高新技术进程,带动数字出版、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读器、网络数据库、无线阅读等新兴科技出版媒体的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现代化水平,新闻出版总署决定于2006年10月13日~15日在北京举行“200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承办单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题: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合作发展专题发布: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调查报告(一)主论坛主题1: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政策和发展前景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与趋势数字革命/传统出版业面临的…  相似文献   

4.
建立省域高校学报联合网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锋 《编辑之友》2010,(12):47-50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在快速发展,如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已有95%建立了自己的网站,[1]数字出版的发展速度已远超传统出版业的增长水平.[2]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2010年"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新闻出版业将重点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同时.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加速推动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11月10日-11日,全国数字出版工作会议在安徽合肥举行,这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召开的首次数字出版工作会议。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柳斌杰在工作会议上作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加速推动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11月10日-11日,全国数字出版工作会议在安徽合肥举行,这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召开的首次数字出版工作会议。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柳斌杰在工作会议上作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7.
传媒资讯     
《新闻前哨》2011,(6):5-6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据中国新闻出版报: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产业增长速度达到19.2%,到"十二五"  相似文献   

8.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他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这期间,新闻出版产业增长速度要达到20%,到"十二五"期末全行业实现总产出29 400亿元,实现增加值8 440亿元.此外,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  相似文献   

9.
数字出版业在2006年的总产值约为200亿元,2010年这一数据已突破1000亿元,连续5年增长幅度接近或超过50%。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近日表示,《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将发展数字出版作为战略重点,通过科技创新、建设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实施重大数字出版工程、加快建设现代传播体系等措施,推动传统出版企业战略转型,发挥其在繁荣和发展新闻出版业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书目》2012,(9):7-7
8月30日,在第四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山东出版集团以"加快数字出版繁荣发展"为主题举办了数字出版论坛。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出席论坛并讲话。孙寿山指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面临重要机遇期,新兴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得益于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在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应用融合不断深入,数字出版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开始步入高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也是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回首已经过去的一年,有许多亮点和关键点. 发展规划 4月20日,《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颁布.《规划》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取得的成绩,描绘了未来五年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蓝图: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半月要闻     
《出版参考》2011,(22):4
柳斌杰:提升数字出版产业整体发展水平7月27日,新闻出版总署-上海市人民政府部市合作第四次联席会议在沪召开。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柳斌杰首先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对部市合作三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说,近年来,上海新闻出版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数字出版产业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统一部署和战略规划,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指导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结合自身业务实际和面向海内外两个市场的经营特点,确定了“创新理念、转变角色、战略先行、整体布局、坚持特色、层次分明”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12,(7):51-5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出版传媒集团在新闻出版改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按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要求,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11,(21):4
7月5日,新闻出版总署与中国移动签署《共同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时启动"新青年掌上读书计划"。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表示,以手机为载体的数字出版形态是数字出版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拥有巨大发展潜力。此次双方开启全面合作,是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必将对我国新闻出版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旨在促进出版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出版业运用高新技术进程带动数字出版、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读器、网络数据库,无线阅读等新兴科技出版媒体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新闻出版业现代化水平的“200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将于今年10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据悉,本年会由新闻出版部署主办。  相似文献   

17.
2010年5月19日,柳斌杰署长在新闻出版总署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指出:"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是中央推进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是推动产业实现战略转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新闻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手段."重大工程建设是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大思路、大战略、大手笔,将改变我们的传统出版格局,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开辟崭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六年前,也就是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联合相关部委举办了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六年来,我国的数字出版由点到面,由单一形态到“全媒体”,由产业概念到规模出版,由传统出版为主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重,已经成为推动新闻出版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是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的"布局年".在全行业不断努力和行政管理部门的持续推动下,新闻出版走出去在政策制定、渠道建设、版权贸易、数字出版等方面都有新进展,立体化格局初步显现. 一、各项政策纷纷出台 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一方面继续积极出台专项政策,不断完善和细化新闻出版走出去政策,另一方面广泛寻求其他部委的支持. 年初,新闻出版总署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这是继《新闻出版"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之后,总署出台的又一专项政策,对"十二五"末的主要目标提出量化标准,明确加强走出去宏观布局、加强版权贸易等八项重点任务,提出优化新闻出版资源配置的10条"新政".  相似文献   

20.
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对今后五年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蓝图进行了总体布局。《规划》明确了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