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黎常 《科研管理》2019,40(8):145-155
摘 要: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广受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本文基于归因理论,以63位具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方法,研究创业失败者对于过去创业失败经历的归因,如何影响他们再创业行为的选择。本文发现将失败归为不稳定的外因,或可控的内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新手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将失败归为不可控的外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习惯性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不同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决策,受到创业者对失败归因的不同维度组合的影响。本研究为中国情景下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广受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本文基于归因理论,以63位创业者的创业失败经历作为二手资料来源,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方法,研究创业失败者对于过去创业失败经历的归因,如何影响他们再创业行为的选择;并另外对5位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进行案例访谈分析。本文发现将失败归为不稳定的外因,或可控的内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新手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将失败归为不可控的外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习惯性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不同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决策,受到创业者对失败归因的不同维度组合的影响。本研究为中国情景下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失败是创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更好地挖掘创业失败的价值,本文探究了连续创业者的先前创业失败经历对其后续学习行为的影响,并从创业者不同的归因倾向出发,探究了失败经历对失败后学习行为影响的边界条件。基于创业学习理论和归因理论,对181位创业者的调研结果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创业者失败经历对于该创业者后续创业活动中的探索式学习行为有促进作用,抑制了利用式学习行为。而在失败后,失败归因对于创业失败经历和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当创业者将失败原因更多归咎于外部归因时,创业者更倾向于采用探索式学习行为,而不倾向采用利用式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较高,从创业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方能实现“失败是成功之母”。基于239份大学生创业失败调查问卷,按照“失败归因-失败学习-失败修复”理论逻辑,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失败归因对创业失败修复的影响。研究发现:失败归因对失败学习具有正向影响,失败学习对失败修复具有正向影响,失败学习在失败归因和失败修复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由此提出提升大学生创业元认知能力、创业运作能力和创业心理恢复能力的措施,从而帮助大学生由创业失败转向创业成功。  相似文献   

5.
创业失败是大概率事件,如何从失败中恢复是创业者平复消极情绪、开展后续创业活动的关键,但是具体的复原过程,特别是基于中国情境的创业失败复原过程尚不明晰。本文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以4名具有失败经历的习惯性创业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纵向研究的方法,通过编码分析,得出创业失败复原过程:按照创业者的反应,创业失败复原过程可分为回避、接受、归因和学习4个阶段;在复原过程中,创业者的思维经历了恢复导向、下行反事实思维、损失导向和上行反事实思维的变化。研究结果为中国本土化创业失败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为中国创业者从失败中恢复提供了借鉴和思路,深化了创业失败复原研究,为进一步理论探索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朋举  熊壮 《科研管理》2023,(6):144-153
创业失败修复对科技型企业失败再创业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资源有限约束下需要对创业失败的科技型企业进行甄别,才能发挥好资源支持对科技型企业创业失败修复的效用。为了对科技型企业创业失败修复对象进行科学、准确地甄别评估,在系统分析科技型企业创业失败源的基础上,从属性归因和因果归因的双重维度,构建了包括创业资源获取能力,资源、渠道和方式,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市场条件,团队关系和团队正式化等6个一级指标的科技型企业创业失败修复对象甄别评估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区间AHP法、熵权法和拉开档次法,设计了一种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方式,建立了科技型企业创业失败修复对象甄别评估模型。同时,应用模型对10家创业失败的科技型企业实践案例对象进行了甄别评估。结果表明,根据评估结果在不同属性-因果维度的得分,将科技型创业失败企业划分为能力不足型、缺乏远见型、关系矛盾型、资源稀缺型、市场不佳型和团队背叛型6个类型。研究结论为科技型企业创业失败修复的对象甄别提供一种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经验学习理论和失败归因理论,构建创业失败与再创业绩效之间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整合模型,利用235位农民创业者访谈数据,实证分析创业失败对再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研究发现:①农民创业失败与其再创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②失败学习在创业失败与再创业绩效之间发挥积极中介效应;③失败内归因正向调节创业失败对失败学习的积极作用,但内归因在创业失败与再创业绩效之间未发挥显著调节作用;④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显著,即失败归因显著调节失败学习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农民创业者应重视创业失败恢复,加强失败学习;政府应开设创业失败学习培训,同时应创造包容的创业失败文化。  相似文献   

8.
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动态制度环境对失败创业者再创业选择的负面影响。通过引入微观归因理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设:正式制度快速改善会影响创业者对先前创业失败的归因,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从而不再尝试创业;而男性创业者和集体主义文化中的创业者更多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因而其再创业选择更多受到制度改善速度的影响。基于2011—2015年3 793个失败创业者的跨国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假设得到了支持。研究结论不仅从失败再创业的角度揭示了制度改善过快的消极影响,也有助于丰富对创业失败归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创业者大多经历失败,但经历失败的创业者并不一定能走向成功。能否将失败视为学习机会并从中进行有效学习对新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创业失败学习问卷,并检验创业失败学习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探索团队创业精神对该过程的作用机制。通过292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表明,创业失败学习可以区分为认知改变和能力提升两个维度,创业失败学习与团队创业精神、新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团队创业精神中集体创新和协作进取两个维度作为中介变量影响创业失败学习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530名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小微企业创业者为调查对象,编制了创业失败成本量表,并检验了其信效度。基于对179名有过创业失败经历的小微企业创业者的调查结果,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创业失败成本及其心理成本维度均对创业失败学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内疚在创业失败成本及其心理成本维度与创业失败学习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不仅开发了测量创业失败成本的有效工具,而且还初步揭示了小微企业创业者的创业失败成本与创业失败学习之间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1.
首次创业失败会对连续创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创业失败的负向烙印效应如何消褪?本研究探索首次创业失败的烙印效应与消褪机制,并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跨区域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次创业失败对连续创业具有负向影响;但创业者越年轻、创业失败持续时长越短、失败时处于企业成长期,以及当失败发生在社会环境宽容和支持的区域,首次创业失败者更容易重整旗鼓、连续创业。本研究拓展和补充了烙印理论在创业失败领域的应用,对创业者走出失败藩篱、东山再起具有实践意义,对政府推动高质量创业活动也具有启发。  相似文献   

12.
既有研究聚焦于创业者个体内部因素来解释连续创业者的再创业绩效,而嵌入于社会环境中的连续创业活动如何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研究尚处初始阶段。在创业失败率较高的背景下,对失败宽容的创业文化如何影响连续创业者的再创业绩效尚未清楚。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从连续创业者的情绪以及认知视角切入探讨宽容的创业文化对连续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以来自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的225位有过创业失败经历后又再创业的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检验方法。结果表明:社会宽容对再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宽容和再创业绩效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创业激情与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宽容和再创业绩效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宽容的创业文化对再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证实了文化因素是驱动创业激情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变量,对创业文化与连续创业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对推动宽容的创业文化实践也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成败归因倾向与知识转化模式理论,构建失败归因、经验-知识转化模式、后续创业意向的关系模型。通过162份有创业失败经历的珠三角区域创业者一手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创业失败的内部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对后续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定性归因对后续创业意向无显著影响。失败归因均能促进探索式和利用式知识转化,探索式知识转化模式作为中介变量,在失败归因与后续创业意向间起到显著正向中介作用,利用式知识转化在失败归因与后续创业意向中没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相应的管理启示对创业者的进一步创业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连续创业行动及其特点反映了再创业活动过程中的动态性特征,决定了创业成功与否,其重要性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但究竟什么因素影响连续创业行动的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连续创业行动效果出发构建了连续创业行动的维度,通过对马云、史玉柱、任正非等连续创业者的案例分析,提取连续创业行动的影响因素,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连续创业行动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层次结构进行解析,提出创业精神是促进连续创业行动展开的前进助力,创业学习是重要基础,情绪管理是必要条件,创业资本是基本保障,为连续创业研究提供了理论补充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5.
周键 《科研管理》2022,43(1):200-208
   “激情创业,理性行动”已成为创业实践领域的共识,也是提升创业成长水平的重要手段。基于“Affect-Behavior-Output”分析框架构建了创业激情对新创企业绩效作用机理模型,并分析失败事件学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25份创业者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创业激情有助于提升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2)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的绩效表现,且创业资源拼凑行为在创业激情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失败事件学习正向调节创业激情与创业资源拼凑以及创业资源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成败归因倾向与知识转化模式理论,构建失败归因、经验-知识转化模式、后续创业意向关系模型,对珠三角地区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展开调研。研究发现: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的内部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对其后续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定性归因对其后续创业意向提升并无显著作用;失败归因均能促进探索式和利用式知识转化,但只有探索式知识转化在失败归因与后续创业意向间起显著正向中介作用,利用式知识转化的中介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卢吾 《科教文汇》2020,(5):20-21
日新月异的数字网络发展环境下,"互联网+"逐渐主导了新时代创新创业的主旋律。在动荡复杂的创业环境影响下,创业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创业行动和行为模式,更在于创业者卓而不群的创业认知能力以及与环境动态互动的心智模式。本文以创业心智为研究视角,通过202份针对网络创业大学生的有效问卷,使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来讨论创业心智对网络创业行为的影响。数字时代创业更加强调创业者通过持续性训练和完善的创业知识结构形成独特的创业心智模式,动态地自我调节(创业态度与效能感)、正确地判断问题(创业认知能力)、灵活地解决问题(创业行动能力),建议学校及政府针对性进行引导、鼓励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