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优秀男排队员后排扣球技术助跑起跳动作环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优秀男排队员的后攻技术助跑起跳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后排扣球时,助跑速度快,最后助跑制动动作表现出第三步步幅适中,着地瞬间后倾角小的技术特点。由于起跳瞬间两足间距离长,因而决定了两足蹬伸离地为依次性的,先右足,后左足,左足在整个蹬伸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后排扣球起跳初速度大于前排扣球,并以接近于45°的腾起角跃起,因而决定了后排扣球起跳起落点间距离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后排扣球中助跑起跳技术动作进行解析与探讨,目的在于提出进攻技术在助跑、起跳等方面的一些技术特征和差异变化,为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论:运用后排扣球已成为赛事中一项主要的进攻技术。助跑和起跳的技术动作关系到人体的腾起高度,直接影响空中动作技术完成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德国Dartfish视频分析软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决赛中国VS与意大利队比赛中王一梅与皮切尼尼的前、后排的扣球中的助跑起跳动作环节及空中击球的技术进行对比与分析。研究表明王一梅前、后排扣球技术中,前排助跑速度低于后排,都有充分利用助跑速度前冲起跳的特征;后排扣球重心移动距离较长,动作幅度较大。皮切尼尼的后排扣球动作的数据都明显小于王一梅,但是击球后的球速却略小于王一梅,其中躯干的前屈动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1、单脚起跳后攻中的技术特点 1.1助跑踏跳速度快。双脚起跳后排扣球,有起跳后身体平衡能力强、动作舒展、扣球力量大的特点,但是双脚起跳时,第一只脚着地后,必须要等第二只脚着地后再起跳。另外,从助跑到起跳身体起伏大,脚与地面接触时间长,  相似文献   

5.
以跳发球、后排扣球技术动作的助跑起跳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揭示跳发球、后排扣球助跑起跳技术的相同之处与差异,为教练、运动员正确掌握跳发球、后排扣球技术提供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前排扣球和后排扣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是中、日两国学者应用DLT法,对1991年世界杯排球赛中男女优秀选手的前、后排扣球技术进行的现场测试分析,并阐述了两者助跑方向、速度、步幅、起跳方式、高度以及扣球动作幅度等系列技术的同异点,为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10名辽宁省排球队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获取受试者3步助跑后衔接跳跃扣球的起跳期在三维空间坐标中的轨迹和与地面的反作用力参数,以及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最大伸肌力矩和最大伸肌功率,研究排球不同扣球起跳下肢运动学的特征,为提高排球扣球起跳时的动作质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后排先行脚、跟随脚的动作时间、动作总时间短于后排,后排起跳动作距离长于前排(P<0.01);(2)先行脚和跟随脚的髋关节、膝关节伸肌力矩后排大于前排(P>0.05);在踝关节伸肌力矩中,后排的先行脚大于前排(P>0.05),后排的跟随脚大于前排(P<0.05);(3)除先行脚的膝关节向心功率后排均小于前排外,先行脚和跟随脚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伸肌向心功率后排均大于前排。先行脚和跟随脚的髋关节、膝关节肌坏踝关节离心功率后排大于前排。  相似文献   

8.
以排球运动员4号位上步扣球的起跳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摄像、足底压力和肌电多机同步测试结合等速测试来准确获得排球运动员上步扣球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和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排球运动员起跳过程下肢伸肌群完成的是"拉长-缩短周期"收缩,因此训练中要加强下肢伸肌群超等长力量素质的训练;排球运动员在上步扣球起跳过程中足底压力随时间变化呈双峰形曲线,足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影响起跳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训练中要重视运动员快速起跳能力的训练;排球运动员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等伸肌群在起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训练中要重视下肢伸肌群起跳能力的训练;排球运动员下肢多关节等速深蹲起测试结果表明下肢肌肉工作特点与起跳动作的蹬伸阶段具有相似性,提示可以利用先进的等速测试与训练系统进行排球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一、双脚起跳扣球技术的特点1.速度快。双脚起跳扣球,起跳后易控制身体的平衡、动作舒展、扣球力量大,而单脚起跳从最后一步助跑到起跳,身体起伏大,腿部弯曲的角度和上体前屈的角度相对较大,身体不能较好的控制平衡,双脚起跳最后一步只需到达起跳点即可起跳;同时,在蹬地跳起时,  相似文献   

10.
辽宁男排后排半高球扣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排半高球扣球是一项符合现代排球技战术发展规律的扣球技术。本文采用高速摄影法和影片解析法对辽宁男排后排半高球扣球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并指出:起跳时间对该技术的传扣时有直接影响,缩短起跳时间(尤其是右腿起跳时间)可有效加快其传扣节奏;该技术具备了向后排第一板快球过渡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参加2004年5月在石家庄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女子跳远决赛中成绩前6名运动员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的对比发现,我国运动员在起跳中具有良好的弹性,起跳蹬伸技术比较成熟,但起跳扇面角不够理想。在助跑中绝对速度较低,而垂直速度和腾起角接近世界水平,说明我国运动员起跳时垂直分速度占腾起初速度的份额较世界优秀运动员大,她们的腾起角与腾起初速度并不完全匹配,原因是一味追求腾起角度而忽略了水平速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及运用后排立体进攻技战术是当前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进攻环节应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近几年来世界排坛上女子后排进攻被广泛地采用也普及导致女排各项技战术男子化,就我国女排如何充分挖掘后排进攻技术并在实战中加以运用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中外高水平女子撑竿跳高技术的生物力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我国女子撑竿跳高的发展潜力,用爱捷录像解析系统解析获得数据,比较分析1997年室内世界锦标赛2名优秀选手蔡维燕(Cai)和埃玛·乔治(Ai)的撑竿跳高技术。结果表明,Cai的起跳速度和摆体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起跳速度,合理减少起跳角,对加大弯竿,提高握竿高度和摆体速度有高度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外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参数的运动学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关键技术参数的运动学比较和分析,发现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较慢,起跳角度相对较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认为,在今后的跳运训练中,应提高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改善起跳技术,加强起跳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选择10名广州大学高水平男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测力板、高速摄像机等仪器设备同步采集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资料,对游泳接力项目中常用的两种接跳出发技术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更适宜接力项目的摆臂式出发技术对自由泳成绩最好的4名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接跳训练,籍以探讨两种接跳出发技术的优劣及摆臂式出发技术训练对接跳时间的成效.结果表明,摆臂式出发技术相对于抓台式出发技术具有较大起跳角度、垂直速度和起跳作用力,入水阻力小,在入水距离、出发10m时间具有较大的优势,更适合游泳接力的项目特点,更适宜在游泳接力项目中使用.实验证明,运动员经过较长时间的接跳训练,采用摆臂式出发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游泳接力项目的接跳时间.  相似文献   

16.
对劳剑峰九运会决赛最佳跳次的技术录像进行解析,结合专项理论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统计数据对比,得出: 1. 适宜增加起跳阶段的水平速度损失率,从而加大腾起角度,使起跳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匹配更加合理,是改善起跳效果和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2. 改善起跳阶段的技术,减小着地脚和起跳阶段的扇面角,增大离地角是技术改进的方向.3. 加强膝关节快速用力条件下的退让式收缩能力和克制性收缩力量是专项力量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九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九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起跳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认为起跳 力量不足仍是制约我国男子跳远成绩的关键。因而,在保持和提高速度的前提下,增加运动员的 起跳力量训练是提高我国跳远运动员成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女子跳马踏跳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运动生物力学等方法对当今女子跳马踏跳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前手翻类、踺子类和跳转180°类三种类型踏跳技术的异同点,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9.
助跑与起跳重心水平速度对三级跳远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两步离地瞬间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呈递减趋势,重心水平速度较小,但在单足跳离地瞬间垂直速度较高,导致了过大的腾起角。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中不同时相速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影、影片解析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缓冲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减小,并与垂直速度增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蹬伸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略有回升,垂直速度保持增加的态势,且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呈现出相对较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