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李弗不 《知识窗》2008,(4):28-28
咏莲 水宫仙子玉环滑, 蓬籽幻成君子花。 湖目蓬瓤浮玉蛹, 凌波仙子奏莲茄。  相似文献   

2.
张金刚 《知识窗》2011,(8):44-44
荷是夏的精灵。因其亭亭玉立之身姿、圣洁高雅之气质.获得荷花、莲花、菡萏、芙蓉、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六月花神等雅称。观荷.碧水之上.绿叶之间,嫩荷灿然绽放:噢荷,水塘上下,四野之内,荷香悠然弥漫:品荷,出于泥沼.清洁示人,荷韵傲然远播。故而.荷花入诗.自成佳句。荷塘清清.荷花灼灼.荷叶田田,一派美景怎可错过?赏荷、采莲、泛舟、浣纱,当为绝妙消受.  相似文献   

3.
郎中,人们习惯称中医师为郎中.其实,郎中原是秦代所设立的官名,取分文武,都是皇帝的侍从官员,历朝均有沿用.称中医师为郎中是从宋朝以后民间开始的.当时,有位郎中官名叫陈亚,为人诙谐,又爱好文字游戏.他曾以中药名写诗百首,时人誉为"药诗".如"风雨前湖夜,轩窗半夏凉"、"但看车前牛岭上,十家皮没五家皮"等,都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技巧将前胡、半夏、车前、五加皮等中药名糅入诗中,而不觉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深圳市洪湖公园利用荷花等多种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生态环境,并取得良好效果.洪湖公园以荷花为主题,通过种植20多种水生植物、建造10km2的人工湿地,对长期富营养化的莲香湖、静逸湖和洪湖三级湖面的水体进行了生态修复.经近五年的修复治理和运行,使公园水体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GB3838-88V类标准,并获得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湖面荷花自然景观层次丰富,湖中鱼类、蛙类、虾类及底栖生物逐年增多;并成为鹭、鹤、水鸡、野鸭等多种鸟类的常年栖息地,其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现正逐步地形成一条"鸟类→鱼类(包括蛙、虾、底栖生物等)→水生植物"生物链,常年周而复始地循环,使得公园的水体生态系统一直保持着平衡.  相似文献   

5.
戏剧界称最后一出戏曲为"大轴戏",而紧挨大轴的戏才被称为"压轴戏",也叫"贴轴""倒二",是指倒数第二出戏,其名意为"紧挨大轴".在旧时中国的戏剧社演出中,往往是名家云集,同台献艺,多以折子戏组台演出.剧目少则五出戏,多则七出、九出、十一出戏不等.以七出戏为例,第一出戏叫"开场戏",或称"开锣戏";往下依次第二、第三、第四出戏叫"中轴";第五出戏叫"贴轴";第六出戏为"压轴"或称"倒二";最后一出戏叫"大轴戏",或叫"轴子戏""压台戏"."轴"字的读音戏剧界统读去声(四声),不读阳平(二声)."压轴戏"多为戏班头牌演员或名角演出唱作兼重的文戏.有人认为"压轴戏"是"压台戏"和"大轴戏"的同义语,这是理解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张欣然 《百科知识》2021,(21):62-63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特殊的格律和句法韵律的特点,更决定了诗词翻译的难度.我国诗词翻译以许渊冲先生的成就为最大.许教授以其杰出的诗词译文作品和深厚的理论研究,被称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倡导的"三美"初见于鲁迅的《自文字至文章》.在鲁迅的"诵习一字,故其所函"的三美释义中,意美感心,音美感耳,形美感目.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原则得益于其在中国古诗词翻译实践中的感悟和体验.因而,"三美理论"对文学翻译,特别是"唐诗中意象、韵律以及情感的传递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以诗译诗,以韵译韵"的美学主张下,诗词翻译应突出诗意的"意境美"、神韵的"情感美"以及音韵的"节奏美".而"形象美"将汉语的平仄、韵脚孕育于英文的扬抑、音韵之间,体现了"诗词句式的长短和对仗工整方面,尽可能的形似".  相似文献   

7.
莲花之美     
正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故有"花中君子"之雅称。历代文化名人笔下的莲,文化情韵与亭亭玉姿相辉映,曼妙无限。莲花的种种美态,极应宁静之心,极富清雅之味,令人流连。莲花之美,美在意态。每逢仲夏,莲花挺立于碧叶之间,在绿叶映衬下,风姿绰约,格外销魂。此时若有采莲男女泛一叶轻舟、穿梭于莲丛之中,那种"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至妙情境,如仙似梦!莲花之美,美在颜色。"满池碧叶铺水面,白红粉莲次第开。"湖上,仿若是会动的工笔长卷,  相似文献   

8.
荔枝(Lichi chinensis)属无患子科荔枝属的常绿乔木.主枝粗大,分枝多而开张,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圆锥花序,春天开绿白色小花,夏天结心脏形果实.果皮有瘤状突起,熟时红色,果肉白色,汁多味甜,称"百果之王"或"果中牡丹".唐·张九龄的<荔枝赋序>说:"荔枝状甚环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因此陈简斋的诗日:"炎精孕季多灵植,荔枝佳名闻自昔.绛囊割虚出琱盘,寻常百果无颜色."古人把牡丹比作"花中之王",把荔枝比作"果中牡丹",皆因荔枝的色、香、味都是绝一无二的.宋·蔡君谟云:"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自号"荔枝仙"的明·宋珏亦云:"荔枝之于果也,仙也,佛也,实无一物得拟者."宋·苏东坡尝到荔枝后,大加赞赏,曾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  相似文献   

9.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共生共存的整体.现阶段,为实现南宁市"山青、水秀、林茂、田整、湖净、草丰"及人与自然更加和谐,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浅析"山水林田湖草"的量化关系,并定性剖析"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结合《南宁市志》与实际情况对南宁市"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现状做相关分析,对现存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更有效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安德鲁·马维尔在他的"爱的定义"一诗中,用陌生化的意象打破了其常规的象征意义.读者感受到这些意象的冲击,且往往迷失在由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感情横溢而又似是而非的论断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强烈的直观反应,该论文引入了中国古代源自《周易》的"交感"思想以及后世学者如何将其发展成理论并用于文学作品的阐发和美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维尔在创作过程中,"心"与"物"的相互作用,既"交感",而"物"在这里既是他所观察到的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又是想象中的事物,再结合马维尔其人形而上学的思想背景.本论文论述了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发现深刻作用于他的心智和感受,同时为他提供了用以建构非传统意象的神秘之源.  相似文献   

11.
花鸟画是中国画艺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比于人物和山水,她有着其独特的审美取向;而比之西方静物画,则有着更大的差异.它没有要求观者仅仅留意自然物象的客体,而是让观者在人与自然之间,体会诗一般的绘画空间,意在"传神".本文认为:"大景"花鸟画在这一点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本身就完整地体现着真实的自然环境,反映出一种开阔的意境、具有宏大的场面和气势,与花鸟画中一度成为主流的折枝花鸟画相比,也显然有着更为复杂的艺术处理技巧,和更深远博大的情感联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今天的复兴,犹为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2.
薛宝钗生来带有一种病,症状"不过喘咳些",却"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一位专治无名之症的和尚说"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给了一包异香异气的药引子,告诉了一个"海上方",配制"冷香丸"治疗:用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花蕊十二两,在春分那一天晒好,再用雨水那一天的雨水十二钱、白露那一天的露水十二钱、霜降那一天的霜十二钱、小雪那一天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配上蜂蜜十二钱、白糖十二钱,团成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瓷罐内,埋在花根底上,若发了病,就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相似文献   

13.
知识是生成的(Generative)、演化的(Revolutionary),呈"螺旋"增长.皮亚杰的"认识螺旋"是知识螺旋的最初"源头".是认知之"根",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的"知识螺旋"则是建立在时皮亚杰"认识螺旋"的全面体察和深刻理解基础上.基于技术、共享与创新的"螺旋之螺旋"则是对知识管理螺旋理论的有益补充,"螺旋"之间相得益彰,最终使得知识管理的"螺旋"呈开放性增长态势.分别建立三种"螺旋"向度下知识管理模型.需要综合考量更多的因素对"螺旋"向度下知识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庄子以"无己、无功、无名"为人生理超境界.语文教学应该舍弃功利和包袱,摆脱"小我"中心,顺应自然规律,以"无为"之心,成无量之业.要进入理想教育境界,必须静心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坚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原则,并坚持不懈、终生不悔.  相似文献   

15.
萝藦科属龙胆目(Gentianales)的一科,280馀属,约2,000种热带草本或灌木状攀缘植物,稀灌木或乔木.多具乳汁,花瓣5枚,合生.双蓇英果,种子通常成簇,具毛、易被风从果中吹出传播.花药和柱头连合成合蕊柱.花粉粒集合成花粉块,每两个花粉块以来自柱头的轭状结构相连,虫媒传粉.一些种能育性低,植株虽然多花,但结果极少.现就该科植物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与纳税人之间是权力义务关系还是契约关系在理论界存在着很大争议.权力说认为,税收是国家无偿地参与经济单位或个人创造的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强调纳税人对国家课税的服从.契约说则认为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是"交换关系"、"债务关系"或者"契约关系".本文基于对税收的本质和性质的分析,认为"权力关系说"正确地解释了税收的本质,"契约关系说"则更能够解释某些社会形态下税收的性质.在此怂基础上,对税收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辨析,并阐明了两种学说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民"看病难、看病责"已经成为影响其身体健康和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则有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缺失以及经费投入不足、医药过度涨价和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多个方面.构建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体,以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民家庭合同保健制度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8.
关于周代礼乐舞佾的研究,由来已久,存有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是天子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六三十六人,卿大夫四四十六人,士二二四人.第二种是天子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八四十八人,卿大夫四八三十二人,士二八十六人.然而,目靠前所见的中国音乐史有关著述中,只重视第一种说法,而忽视了第二种说法,其原因不明,笔者本着对学术问题客观务实的态度拟对两种解释进行梳理、评析,希望对"舞佾说"形成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对第二种说法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杨雨利,今年46岁,北辰区青光镇韩家墅村的农民,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发明家".打家具,装电器、修农机,样样精通.爱钻研、好动手的他,脑子里总是有数不清的奇思妙想.日前,他发明的"高层建筑逃生装置"不但获得了国家专利,还走上央视,成为了备受关注的"乡村骄傲".  相似文献   

20.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由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循的一般准则,体现了现代行政的价值理念.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作为行政管理工作,也应适用此一准则.针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如何贯彻"一事不再罚"原则以及对"同一违法行为"的界定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