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父亲的烦恼     
刘霞 《生活教育》2013,(6):117-120
一个父亲的烦恼事上周,应邀在苏中地区某县中给高二家长做报告,报告结束后一位姓李的父亲和我聊到了他的家庭。李先生是一名优秀的汽车设计师,因为当地没有汽车制造厂,所以他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一直在外省工作,每年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很少。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从李先生到外地工作开始,他的爱人秦女士便辞职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已经十多年的时间。李先生说他的儿子小学时候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小  相似文献   

2.
<正>一位老师给一群残疾孩子上课,当讲到"幸福"这个词时,面对这群残疾孩子不知如何解释。老师经过一番思考后,有了一个好主意。他把这群残疾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是聋哑的孩子,一组是失明的孩子。他先问聋哑的孩子:世上最幸福的事是什么?聋哑的孩子用手势告诉他,世上最幸福的事就是每天能听到声音;接着他又问失明的孩子,失明的孩子对他说,世上最幸福的事就是每天能看到阳光。然后,他把聋哑孩子的"幸福"答案告诉失明的  相似文献   

3.
《父母必读》2011,(9):22-32
让孩子做喜欢的事,他就能专注而持续;让孩子做喜欢的事,更容易培养出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孩子做喜欢的事,他就能成为他自己。而成为他自己,就意味着成功和幸福。  相似文献   

4.
最近 ,和两位学生家长聊天 ,他们的一番话令人惊愕。其中一个家长的孩子因经常去网吧上网聊天而被其他同学举报。我和这位家长谈起这件事 ,他振振有词地说 :“现在孩子减负了 ,没什么事做 ,闷得慌 ,去网吧放松放松也无所谓。”另一位家长的孩子连续几天没到校上学 ,家长却对此一无所知。当问其原因时 ,他说 :“孩子减负以后 ,我每天就很少过问他的作业 ,和他接触的时间也较少 ,所以对他逃学的事一无所知。”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家长和老师共同担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孩子减负后 ,家长该帮些什么?首先 ,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  相似文献   

5.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把学习搞好,或者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经常用实物刺激孩子,以期达到目的。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物质奖励是必要的,但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更应该注重精神鼓励。比如:要让孩子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待他守成后,家长右以给他讲一个故事作为奖励。  相似文献   

6.
忍住一份甜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儿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他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糖,他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回来,我会再奖励给你们两块软糖。”他出去了。寂寞的孩子们守着那块诱人的软糖等啊等。终于有人熬不住了,吃掉了那块软糖。接着,又有人做了同样的事……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他履行诺言,奖励没有吃掉糖的孩子每人两块糖。实验远远没有结束。心理学家继续追踪研究那一群接受实验的孩子。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这座城市的电视台有一档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近些日子,这个节目每天都在播送着一个找人的消息。要寻找的这个人姓李,大家只知道他叫李先生。在茫茫人海之中,在这样一个有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寻找一个姓李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但是电视台依旧锲而不舍地在找,当然了,好多观众也很想看到李先生——一个不留地址不留名的好人。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有一位父亲,几年前被拐走了孩子。他骑着一辆自行车,一路风餐露宿找遍了大半个中国,几近倾家荡产,然而孩子一点音信也没有。他实在骑累了,就在这个城市租了一间房子,一边打听自己的孩子,一边帮着别人找孩子。结果他的孩子没有找到,却帮助了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后来,他干脆在这座城市住了下来,安装了一部电话,无偿为所有失去亲人的人打听下落。这样过了三年,他病倒了,医院检查的结果是癌症。他没有告诉家里,依旧为别人忙乎着找孩子的事情,他想就这样在平静中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一次晕倒过后,他被人送进了医院。媒体为他的事情所感动,很快便披露了他  相似文献   

8.
我们     
《现代教学》2014,(6):80-80
本刊从2012年起开始新优质学校的系列报道,一直以来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常有读者来信与我们讨论他们看了报道之后的体会。作为教师的王静读者对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促进教师专业自觉发展的做法深有触动;家住静安区的李先生看了对培明中学美育特色的报道后,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入这样充  相似文献   

9.
我的选择没有错四川省邻水县合流职业中学刘刺我是独子,父母都非常疼爱我,很多事总是依着我。于是,我逐渐养成了一个怪脾气,即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任何人也别想阻止我。我二叔的孩子比我大5岁,他从职高家电专业毕业后自谋职业─—修理家电,两年后存折上有了4位...  相似文献   

10.
清白     
薛涛 《新读写》2009,(4):20-21
这件事过去好几年了。现在他是一个男孩的爸爸,他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引导成为一个好孩子。下面这件事,他讲了几次了,他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个故事,使两个男孩的灵魂得到清洗。  相似文献   

11.
带孩子散步,过去我们总是拉着他的手,按照既定目标,拖着他走。孩子想看看路边景物,就催他:“快点!快点!”这样散步,孩子不感兴趣,我们也觉得很累。为什么呢?我们思考了一下,感到关键是没尊重孩子的那颗童心。孩子虽然阅历浅,知识面窄,但他们观察事物也有自己的角度,大人感兴趣的事,他们往往不感兴趣;大人不注意的某些事,他们却津津乐道。认识到这点后,我们再带他散步时,就先确定一  相似文献   

12.
杨一鸣 《家教指南》2003,(10):11-13
父母权威不再 “儿子瞧不起我们太让我们伤心了!”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对儿子感到很无奈:“我们是一对比较开明的父母,从不无端干涉孩子。我们希望和孩子交朋友,但遗憾的是,他和同学有说有笑间总有意无意地认为我们什么也不懂。你想了解他,和他谈心,他敷衍你,说多了,他干脆回一句:“连上网都不会,你们没有我懂得多,还好意思教育我?”“以前我还能看看孩子的日记,现在孩子间流行‘伊妹儿’、ICQ、OICQ,我们一点儿也不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曾试着没收孩子的鼠标、电线,可不知怎么,孩子总能变着法儿打开电脑上网,实在不…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一位朋友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班主任二话没说,拿出了一个小本子,历数他的孩子某天违反了什么纪律,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某次考试考了多少分,给班上抹了黑……他听后大为光火,回家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  相似文献   

14.
责备孩子的话语,除了要讲道理,还要让孩子明白你的感受和你对他行为的看法。要让孩子知道,你不会因为他做错了一件事,而改变对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有些孩子在学校揽下事,回到家就把事交给父母做,做好后孩子再拿到学校交差。可能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验,因此,对待孩子揽下的活儿一定要小心谨慎。有的孩子确实是希望为班集体服务,这样的想法首先是值得肯定的,但要尽量让孩子参与到他揽的活当中来,尤其是他能独立做的,就让他自己来。比如有个叫张帆的孩子,揽下了出科技小报的任务,他本想让搞美术工作的妈妈帮他完成,但他妈妈说:“既然是你答应下来的,你就应该自己干,妈妈不管。”没办法,张帆静下心来,思考构图,翻箱倒柜找资料,忙了一个晚上,竟完成了一份相当不错的科技小报。张帆笑了,妈…  相似文献   

16.
《母婴世界》2013,(2):62-63
2岁的孩子希望有人和他玩这是很正常的事,而他有时无缘无故发脾气的原因正是这个——希望有人和他玩,都没人和他玩。当妈妈下意识叫他停的时候,他明白了,我这样做你就有时间陪我玩了,因此,他就更变本加厉了。妈妈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做什么,并向他说明只要做完了这件事情就和他玩五分钟或X分钟。或者让他自己先独立玩五分钟,只要玩得乖,就和他一起玩。一般说来,让孩子有了希望后,孩子都是比较听话的。  相似文献   

17.
乔纪华 《成才之路》2011,(25):97-I0014
一次会议中,我认识了一位企业家李先生。早听说李先生创业的传奇了,于是我便问起他的创业秘诀是什么。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8.
刘振天 《成才之路》2013,(2):8-I0003
欧美国家学生升学,实际上是一件非常理性的事,学生和家长主要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今天让我们来讨论这个看似古老却远未谈透的话题——前不久,旅居北欧多年的好友回国探亲,期间与其小聚,我把刚读大学一年级的女儿也带上了。之前我向他咨询过孩子留学的事,这次相聚自然离不开国外学习、教育、生活等话题。当得知孩子在一所高校学习金融专业时,朋友问  相似文献   

19.
家庭与法     
我的孩子才12岁,一天放学时,他捡到300元钱。不料,几个高年级学生骗他说钱是他们的,将钱抢走了,还吓唬他不许说出去。孩子被吓得不敢吭声。不久,失主听说我的孩子捡到钱,就找上门要我的孩子还钱。请问,我们该不该把失主的钱补给他?安徽李敬业李先生:你的孩子捡到了钱,随后此款又被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抢走,那么这笔钱就应当由抢钱的那几个高年级学生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因此,你的孩子应当将捡到的300元钱归还给失主。但…  相似文献   

20.
成功能给孩子带来喜悦,能给孩子增长信心、勇气,能给孩子增加克服困难的毅力。所以家长不要给孩子做相对于他太难的事,太难就不容易有所成就,孩子就容易灰心,下次不肯再做了。反之,给孩子的事不是很难,经过努力能够做到,这样他就有信心了。成功越多,自信力越强,自信力越强,就更容易取得成功。做家长的要想方设法引导孩子不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