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平衡”及相关概念进行思考和研究,对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九章第一节内容的完备性和自洽性进行细致分析,并例举一道涉及相关概念的南京市中考物理题,以此佐证不区分“平动”与“转动”的表达易造成理解的歧义及解题的障碍。提出“不同平衡,不同概念”的主张利于学生厘清概念的细微差别,也利于培养中学生科学合理的物理观念。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云南省106名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成年人,研究探讨了父母依恋和工作满意度,家庭角色以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通过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得出:不是父母依恋和父母满意度,而是工作和婚姻满意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大;但进行开放式问卷的结果显示父母依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被试的职业、家庭、养育方式和生活满意度。这对未来的职业咨询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课堂环境研究的现状、意义及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环境的含义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回顾了国外课堂环境研究的状况;论述了课堂环境研究的现实意义;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员工工作与家庭冲突及其平衡策略研究成为研究的新话题,尤其是职业女性工作与家庭冲突与平衡策略研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职业女性多重角色的特殊性,工作和生活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通过对赣州市职业女性的问卷调查,可以理清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现状及平衡策略。  相似文献   

5.
混合装配线平衡问题的启发式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制造业中,装配线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系统的效率.本文首先回顾了装配线平衡问题研究的历史,对主要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其次,对实际中广泛应用的混合型装配线,提出了平衡优化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较为实用的启发式平衡方法.最后,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平衡化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近年来关于平衡化的研究逐年增多,本文从平衡化概念的提出、平衡化的本质、平衡化的特征、平衡化的模式、平衡化的水平及平衡化的阶段六个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科学素养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中心概念。科学素养理念在理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落实情况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笔者整理出当下以科学素养为视角对"正式课程"分析的两种理论模型:"课程重点"和"课程平衡"。本文对两种理论模型及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了介绍、评述与比较,希望为我国科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理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郑萍 《华章》2007,(8):59
20世纪60年代,国外法学界掀起了一场经济分析法学运动,经济分析法主要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来考察法律制度的形成、效率及未来发展.本文试图从经济分析法学的角度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利弊进行分析,进而说明构建知识产权制度的平衡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某高校的500名在职教师平衡工作和家庭控制感的能力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对平衡工作和家庭控制感的能力非常的低。影响高校教师平衡工作和家庭控制力的因素:工作因素影响显著,而家庭因素影响比较弱。但是,目前高校教师总的来说,对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都比较满意,主要的原因在于家庭在缓解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在国内外的非盈利性的组织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应用。论文对平衡记分卡在国内外高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归纳和评价,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检察官职业道德准则的提出,标志着检察机关对检察工作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检察官在政治生活、检察工作、社会生活中应如何体现职业道德的内涵、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既对检察工作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也是其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学说以“致良知”为核心,侧重于人的道德修养,通过“事上磨炼”的工夫,存善去恶,使天赋良知复明,从而使个人身心和谐,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求得社会的和谐。阳明学说对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保持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外在二战以后,普遍开始关注生命教育这个课题,并在各个国家中逐步开展实施生命教育。美国的生命教育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代表性著作是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完成的《生命教育》一书。国内的生命教育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开始,90年代,大陆开始有零散的生命教育,理论成果也开始出现。但总体来说,起步晚,成果少,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关心是一种关系,关心品质的培养应注重关系的再认识以及再营造。而初中生认识到的关心主要是"单行道式"的付出,对关心意义的理解主要还是"单向度"的树立榜样、传播美德。所以,本研究以诺丁斯的学校关心理论做支撑,采用问卷、访谈、现象学等方法探寻初中生对关心本质的把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以实用的态度对待关心;他们专注与动机替代能力强,但行动能力明显不足;他们接受关心后感触不一,普遍缺失及时反馈的行为。最后,借鉴现象学方法与理论提出营造关系性关心的新策略:借助明见性直观的方法召唤初中生的关心意识;运用描述方法揭示关心中的教育关系;从课程、榜样与媒介三个方面营造关系性关心栖居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5.
The higher education landscape is undergoing major transformation, with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ork and family practices of academics and professional staff. The purpose of this exploratory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1) time-related, (2) strain-related and (3) demographical variables impact on the work/family balance of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staff in Victorian universities and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TAFE) institutes. Our findings reveal that university employees experience greater work/family imbalance.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 how the three constructs contribute to work/family imbalance in academia, especially within the university sector. This paper is believed to be the first to explore work/family balance from an Australian cross-sectoral perspective. It provides an agenda for future theory and research to increase understanding of work/family balance from a cross-sectora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平衡特征教学时,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等效平衡问题是该节教学的难点,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首先应向学生介绍等效平衡原理的含义,其次讲清等效平衡的三种类型,并伴以典型的例题分析,学生就能顺利地突破这一知识难点。  相似文献   

17.
由于父亲、母亲参与孩子游戏的类型不同,父亲、母亲提供给孩子的情绪情感体验不同,父亲、母亲与孩子建立的亲子关系不同,父亲、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大小不同,在研究中发现父、母亲参与亲子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自我发现,可以提高孩子玩游戏的兴趣,促进他们良好情感情绪体验,为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亲应该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孩子的养育,多与孩子接触,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五行学说是我国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浓厚的思辩色彩,它包含的哲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有某种程度的契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运用五行学说,将人生分为五大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五大内容的态度,运用五行思想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统筹兼顾,平衡协调人生五行,端正人生态度,领会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课业负担问题是我国国家教育改革层面面临的一道难题,找准导致这一难题的病根尤为重要。学生课业负担的形成是一个自然过程,课业平衡态的形成既是学生课业负担化转变的临界点,也是课业负担问题久治不愈的症结所在。学生课业的五大相关利益主体———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加强联动,主动携手,形成最大化的政策合力,是破解我国课业负担"瓶颈"的入手点。  相似文献   

20.
夏中义站在人本立场,用发生学的研究方法为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建立了"忧生诗学"的体系。在本体论层面,他以"忧生诗学"贯穿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在方法论层面,他既吸收了影响研究的合理内核,又将其上升到发生学研究的层面,分析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思想的深层次原因。这种研究理路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把王国维对叔本华的接受视为被动消极接受的弊端。其实,王国维的思想一直纠结在"忧世"和"忧生"之间,到最后终于向二者告别。仅用"忧生诗学"概括王国维的文学批评不能说明其诗学思想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