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是华人图书馆学家李华伟先生的八十华诞之年。广东图书馆界及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CALA)共同举办了其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从人品、专业经验、期待传承的问题三个角度全面介绍了李华伟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国际图书馆学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是由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CALA)编辑出版的开放获取期刊,系图书馆学、信息科学领域的同行评审期刊,一年两期。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创期刊,旨在分享跨界图书馆学新理念和新进展。在成功推出创刊号后,现征集特刊稿件。特刊将聚焦数据服务与数据管理这一迅速演变的领域,和全球图书馆员正在面对的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规则和理论上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图书馆协会消息,在新奥尔良召开的2011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会议上,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CALA)启动了名为“拥抱变革:数字时代的多样性和全球视野”2011—2012年计划。该计划的技术、全球视野和协作、多样性内容吸引了超过150美国图书馆协会参会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苏联著名图书馆学专家H.K.克鲁普斯卡娅早在60年前对图书馆专科学校学生们的演说中就曾讲过这样一段话:“一位不喜欢读书的图书馆员无论放到哪个岗位上都是不合格的……喜欢读书就意味着喜欢图书馆事业……作为一名图书馆员不仅应该喜欢读书,而且应该学会善于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乐趣和能够提高效益的导读艺术”。(见1982—1985年版《H.K.克鲁普斯卡娅全集·论图书馆事业》一文) 图书馆员要想使自身达到称职与合格,就应该时刻不忘刻苦读书。读书对每一个图书馆员来说,决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四川省图书馆学会承办的中国图书馆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于2001年9月25~2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这次年会的主题是:“21世纪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分主题为:图书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作用;图书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开发与建设;文献信息情报工作在科技创新和立法决策中的作用;图书馆的管理与改革;新时期图书馆理论研究等。全国各系统的700多名图书馆界同仁出席了会议,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CALA)也派代表团参加…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下简称高校分会)拟定于2014年5月28日-30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2014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会议依照往年惯例,将设主会场和多个分会场,将举办学术论文征集、案例评比和图书馆设备展览和产品演示活动。与此同时,还将举行高校分会第三届"优秀网站特约通讯员"的颁奖活动。会议还将邀请美国ALA和CALA代表团一行与我国图书馆员一道共商良策,共镶盛会!  相似文献   

7.
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形成了他们进行知识服务、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既在北美图书馆界提供中文文献资源服务,又在海外中国研究领域进行学术活动,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在职业身份、学术追求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共同认知,促生了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这一专业组织的出现,标志着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共同体的正式形成。本文立足于海外中国研究和“文化中国”的学术背景,从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角度,对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及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进行了系统考察,希望在呈现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共同体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同时,揭示出这一共同体对于中国图书馆服务转型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图3。表6。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8.
戴滨 《中国索引》2007,5(1):11-13
辞旧岁,迎新年!首先,向中国索引学会及全体同仁问候———“2007新年好!”这个团体教会我们认认真真做人,不为名利,踏踏实实做事,不图回报。十年前,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中国索引学会。我怀着试试看的侥幸心理,冒昧地给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张琪玉先生写了一封信,说明我想参加学会的意愿,很快先生给我回了信,并告诉我最好要有编过索引的成果同时报给学会。我当时完成了《全国电力报刊名录》的编辑工作,连同我的入会申请和这本《名录》一起寄给先生,先生亲自为我作入会的介绍人,1996年我被批准为正式的中国索引学会会员。时间过得…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阅读完沈国强先生回忆录之后,深有所感。对普通图书馆员撰写回忆录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普通图书馆员撰写回忆录,不仅可能,也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在宣传推广和组织实施《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的过程中,图书馆学会等学术团体、各级各类图书馆和图书馆员自身应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图书馆员职业阅读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静 《图书馆杂志》2012,(1):112-113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与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河南省图书馆学会、中原工学院联合,于2011年4月在郑州举办了"校园阅读与学习型图书馆"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学者济济一堂,探讨了图书馆员的职业阅读和书香校园与"学习型图书馆"的建设问题。中原工学院的张怀涛先生结合本校图书馆工作情况,提出学生对待图书馆的感  相似文献   

12.
以张遵俭先生“熟悉文献、熟悉读者是图书馆员的基本功”的理念作为出发点,联系自身实践的感受和体会,阐述图书馆员熟悉读者的意义、内容和基本要求,就高校图书馆员熟悉读者的途径和方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金恩晖 《图书馆论坛》2007,27(6):243-247
图书馆员终成专家学人之典型 2007年夏末某日,我收到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我的同班学友刘尚恒先生来信,向我事先透露了这样的信息:为纪念建系60年,母校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原图书馆学系)将于2007年10月中旬在京召开一次图书情报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诚邀系友参加;同时,这年10月,恰是我们班级(1957级)50年前入学北大的日子,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问题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再芳 《图书馆学刊》2010,32(6):18-20,104
基于对图书馆员职业化内涵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图书馆员职业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加强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是图书馆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问题与馆员群体、行业学会或协会、制度环境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图书馆业界首先要做的是馆员群体与行业学会一起联手解决自身职业认同和行业自律问题,夯实自身职业化基础,以促进并力推制度环境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以图书馆期刊编辑部投稿论文为主要分析对象,分析图书馆员在论文写作上存在的各种技术性失范问题,指出其背后的原因是由于馆员学术素养的不足;从馆员自身、图书馆领导、图书馆学会三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之策,以期为图书馆员学术论文的规范写作与发表以及学术素养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素质教育浅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化图书馆强调以人为本,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图书管理者队伍,要实现图书馆的现代服务是不可能的。图书馆员首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要增强竞争意识。学会在竞争中求生存,是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员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1月5日,由河南省图书馆学会与平顶山市图书馆学会联合举办的图书馆员业务培训班在平顶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  相似文献   

18.
博客选萃     
7、8月份是大学毕业生告别校园、走向社会的激情岁月,对学习图书馆学的毕业生来说,如何在工作岗位上做一名优秀的图书馆员,无疑是他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问题。在此我们编发图书馆员博客中的两位"高端博客"——吴建中先生和程焕文先生对图书馆员的殷切期望。吴建中先生是上海图书馆馆长,思想先锋,高瞻远瞩,著有《21世纪图书馆新论》,被翻译为多国语言,畅行海内外。目前为止,吴馆长是图书馆员博客中地位最高的名人,他认为作为服务行业的一员,图书馆员首先要做到的是"有型"。"有型"是年轻人当中流行的锐词,由吴馆长之口说出来,多少有点出人意外,由此也可见吴馆长对时代的敏锐感知力。他的建议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值得我们新老馆员采纳和学习。程焕文先生是中山大学的多面手,出任过网络教育学院院长、资讯管理系主任,现在是图书馆馆长、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他对图书馆学毕业生的赠言是"忘我",也值得我们新老馆员们认真领悟,体现到工作和生活中。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些感性认识,另外还编发了一组赞美普通图书馆员的文章,介绍了小钟、sogg、倪代川、丫枝、金妮、云影等6位榜样,他们都是"有型"和"忘我"的完美结合,但愿新老图书馆员们能够认可他们的表现,接受他们的精神的感染,在工作中更有型、更忘我,做个优秀的好馆员。  相似文献   

19.
一位不喜欢读书的图书馆员无论放在哪个岗位都是不合格的,作为一名图书馆员不仅应该喜欢读书,而且应该学会善于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乐趣和能够提高效益的导读艺术。这就是说图书馆员要想使自身达到称职与合格,就应该时刻不忘刻苦读书。一定要做到把自己的兴趣同广大读者的兴趣密切联系起来,把自己的目的同广大读者的需求乃至国家的需求紧紧地连结在—起。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个图书馆员热爱图书馆事业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图书馆员职业精神等问题的学术通信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近年来,图书馆精神、图书馆员的核心能力、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等课题,在图书馆学界已经有过较多的讨论。但在热烈的议论与具体的实践之间,总有一定的距离,真正的效用更难以评说。新年之际,吴建中先生、范并思先生的两封学术通信,把以上各个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逻辑上勾联起来了,初步建构了“图书馆员:职业精神与核心能力”的研究命题。编辑部认为,这一命题,对于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发展和图书馆管理实践创新,应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吴、范两位的学术通信原文发表,作为《图书馆杂志》关于这一专题研讨的开篇,我们衷心希望全国图书馆学界和各级各类图书馆工作者积极参与这场讨论,共同为当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