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10月,从部队离休回来的李泰昌老人,担任了我校的校外辅导员.一次闲聊时,李泰昌同志告诉我:3个工商管理人员,在大街上强行要买一位乡下小孩拉的羊,小孩不从,这3人要动手打人,恰在这时李泰昌同志路过,他毅然上前阻止了这起违法事件.当时,我意识到抓住了一件好新闻,几经采访,以第三人称写了一篇赞扬性新闻故事,经李泰昌同志过目后,投出半月不见音讯.我  相似文献   

2.
编辑工作究竟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有的人解决了,有的人还没有解决。我想还得把鲁迅请出来解答。在出版界老前辈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里讲到他第一次见鲁迅时,在谈到出版编辑工作时鲁迅对他说:“这是一件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过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短短两句话就  相似文献   

3.
1996年12月6日下午3时,刘杲同志给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龚心瀚同志通了电话,请心瀚同志出席中国编辑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心瀚同志说(大意): 我因另有安排,开幕式不参加了。我一直认为,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工作很重要,编辑学研究也很重要,都要大大加强。现在有些同志不重视编辑工作,或者在编辑工作上没有严格要求,这都不利于提高图书质量。编辑工作要规范化,就要重视编辑学。编辑学会的工作很有意义。我祝中国编辑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编辑,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学问。我很赞成胡乔木同志的提议,希望我们广大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特别是老编辑、老报人、老新闻教育工作者,能够把编辑工作作为一门学问加以探讨,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建立一门过去还很少有人专门研究的学问——编辑学。什么是编辑?编辑的社会职能是什么?编辑工作的性质、任务、内容和方法是什么?编辑要具备哪些基本的修养和技能?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和出色的编辑?这里面是大有学问的。  相似文献   

5.
我从事编辑工作三十余年,深感作一名合格的编辑之不易。一个真正称职的编辑,不但应当是知识渊博的“杂家”,还必须具有多方面的修养,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可以这样说:一个缺乏道德修养,品格低下的人,是很难胜任这样一种高尚的工作的。青年同志从踏进编辑部的门槛起,就应当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修养不是抽象的东西,是我们的主观意识见之于客观的东  相似文献   

6.
谈编辑学三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杲 《编辑之友》2010,(12):87-89
振铎同志的著作<编辑学理与媒体创新>已经出版,我很高兴,这是他对编辑学研究的新奉献.振铎同志鼓励我为之写几句话. 我和振铎同志在中国编辑学会同事多年,对他研究编辑学的刻苦治学精神,我一直深为敬佩.他的著述甚丰,全面涉及我做不到.我选振铎同志提出的编辑学三原理,说一点读后感吧.  相似文献   

7.
1962年,我在上海高中毕业后踏上了工作岗位.当时,为了培养财贸系统的会计接班人,全市招收了约二万名高中毕业生,分配到商业系统各个部门.我即是这二万人之一,被安排到上海市静安区糖业烟酒公司泰昌中心店下属的泰昌食品商店当会计练习生,而泰昌中心店的经理正是余学文先生,我们那时尊敬地称呼他"余经理".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和余经理比较熟识了,经常有机会闲谈.他见我比较爱看书学习,也就常常谈起他的儿子,即比我小二岁的余秋雨的一些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若是能够从事一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吻合的职业,那他一定是一位很幸运的人,说“工作着是幸福的”一点不过分。每当我坐在案头开始我的编辑工作,我的心头总会涌起这样的念头,于是喜悦和快乐总是随之而来,让我始  相似文献   

9.
黄洛峰同志是我国出版界的一位老前辈,解放前是读书生活出版社的负责人。生前凡是同他一道工作过的同志,对他的为人都很敬重。我曾长期在洛峰同志领导下工作,有一件事印象很深。1943年,我在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工作。那时出版社经济困难,要经营副业来补助。我被派和新华日报馆的苏国华同志合作经营梁山土报纸生意。洛峰同志是内部的总负责人。我是对外经理,苏国华同志是产地负责人。因为一件事情,我和洛峰同志看法不一致,并且都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争得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界,大多数同志干的是编辑工作。从二十几岁开始至到现在,我已有二十六七年的编龄。本以为自己这个编辑已经很资深、很老道、很成熟了,但读了朱金平同志撰写的《新闻编辑论》一书,我突然觉得很惭愧,发现自己这个编辑当得那么盲目、那么粗放、那么浅薄,进而知道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意的编辑、有建树的编辑、有贡献的编辑。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爬格子”,自然多与舞文弄墨者一起切磋技艺,研究作文之道,从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同志文章写好后不愿修改,草草邮走。等待编辑给修改。这种态度很不足取。我在某报社帮助工作过,体验了一段“编辑”生活。文章一经编辑之手,一般会增色不少。但有些东西编辑是不能随意改动的。比如引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李景峰这个名字。是的。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编辑。但他在我心里却沉甸甸的,很有份量。  相似文献   

13.
难忘华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山同志去世已经十几年了。也许,有些年轻的编辑记者已经不知道华山的名字了。但是,凡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对新华社记者华山气势磅礴的战地通讯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时代前进了,党的新闻事业已空前发展,我觉得,新闻界不应该忘记华山同志,不应该忘记他给我们留下的那些宝贵的、纪录了一个伟大时代的新闻精品。 战地记者中一颗耀眼的星辰 我与华山相识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抗战胜利后,我随新华社的先遣队从延安赶赴东北,途经承德时,被留在《冀热辽日报》工作了几个星期。这时,华山正在该报当记者。报社的编辑记者不多,吃住都在一起,几天下来,大家就熟悉了。华山给我的印象是:尽管他言语不多,但待人、做事都满怀激情。加上我们先后都在延安鲁艺学习过,所以很能谈得来。不久,党中央电促我们先遣队立即赶往东北,我便与华山匆匆地分手了。半年后,我读到了他  相似文献   

14.
胡山源先生是江苏省江阴市人,他以91岁高龄离开人世已一年了。他的音容笑貌、高大身材,仍屹立在我的面前;他的几十本著作(包括翻译作品),仍在我的书架上。他不独是一名驰名中外的作家、教授,而且是一位令人难忘的编辑。胡山源先生的编辑工作是做得很出色  相似文献   

15.
编辑,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学问。我很赞成胡乔木同志的提议,希望我们广大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特别是老编辑、老报人、老新闻教育工作者,能够把编辑工作作为一门学问加以探讨,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建立一门过去还很少  相似文献   

16.
一、致王子野②(1964年3月26日)二十四日来信和《走廊》一期已收阅。我非常满意地读了吴国英同志的文章,③并为他的这种认真负责、不怕困难和麻烦、不盲从外国或权威的精神所深深感动。这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神在编辑工作中的体现。当然,他的工作中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仍应争取外援,全部解决,如仍有不尽妥善的地方也还要加以校正。总之,我很希望他的这种精神能够为所有编辑工作者在整个编辑工作中所学习,而不限于对中央所指定要学习的经典著作。④我更希望所有著书、编书、译书的同志们也能学习这种精神,有了这种…  相似文献   

17.
我的总结中没有编辑字数。因为我觉得,当代的编辑工作早已经越过了那个只讲字数的阶段了。就像中国举重队早已经不讲每天举起了多少公斤一样。编辑用脑四步走不久前,我与一位同事有次关于编辑工作的对话。他说,编辑是一件很辛苦的劳动云云。我说,是的,在某些阶段是,现在已经不是了。坦白地说,做  相似文献   

18.
我专搞和兼做新闻工作已三十余年了,经常与做编辑工作的同志打交道,我感到一张报纸的优劣和编辑的精选精编精心设计有直接关系。他是一张报纸的设计师,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天天伏案精心编稿,勤勤恳恳地“为他人做嫁衣裳”。编辑的责任心,紧迫感和使命感强,编辑不仅一篇一篇地单独编发稿件,而且从记者通讯  相似文献   

19.
编辑,特别是夜班编辑,是一项严谨、细致、把关的工作。经过长期的业务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编辑韵最重要的修养。有没有这种作风不仅关系到报纸的素质,而且会影响到一个人终身事业的成败,切不可小视。我了解这样一位同志,他从事编辑工作近二十年,有热情、有干劲,但由于粗枝大叶、简单化、经常出错,感到苦恼。一次他自叹道:“我不是干编辑的这块料啊!”  相似文献   

20.
“三审制”的回顾与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次与外商洽谈合作项目时,外商对我们的成本核算中要支付二审与三审的审稿费用表示大为不解。他提出.既然书稿已经由书稿编辑进行编辑加工,为什么还要有第二和第三个人来做这项工作?如果需要第二和第三个人来检查才能保证书稿质量的话,说明这样的编辑加工人员是不合格的,不合格的人员出版社为什么要聘他呢?……由于国情不同.编辑工作的模式不同,因此他的一连串问题使我们难以回答。但是引起我思考的是:这些国家没有三审制,图书的质量从整体上却好于我们(除去文字特点等原因),我们有三审制,图书的质量近几年却成了一个困扰人们的问题,在图书出版引入市场机制后,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审稿制度,才能确保图书的质量?这些都逼迫我们去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