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语文诗化”的观念,认为诗化语文的前提是充分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核心是引诗人课堂,关键是教师要有大量的诗词积累。其实,“诗化”一词多见于哲学著述,如维特根斯坦就曾倡导哲学应该当作诗来写,是所谓诗化哲学,强调语言表意的模糊性和多向性。语文领域的“诗化”很难说是移植的产物,因为它既与传统的诗教密切关联,又是语文教师们心中呼之欲出的存在。语文的诗化显然异于哲学的诗化,它不管是内生还是移植,只有适应语文的土壤才能生根长大。在语文教学正走进新课标的今天,综览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状况,觉得这个话题很有再谈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陈勤芳 《学语文》2003,(3):10-11
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红楼梦》时,应该不会忽略小说第四十八回黛玉教诗的片段。这一片断已以《香菱学诗》为题收入高中语文新教材,它对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也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何“不识庐山真面目”在小学语文古诗中,哲理诗所占比例不大,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其哲理性的研究。哲理诗是通过托物言志,借助客观事物的某些景象来抒发情感,表达某种深邃的、富于思辩的人生哲学,给人以较多的思想启迪的诗。它用诗来说理,在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  相似文献   

4.
杨厚军 《陕西教育》2011,(12):37-37
语文.它充满灵气.洋溢着诗般的气息。诗中画,画中诗.尽在语文的课堂中酝酿。诗意是生活的灵魂,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语文美学的追求。是语文本色的回归。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意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5.
夏子 《天津教育》2001,(10):44-45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其精美的艺术构思中都不忘“眼”的埋设。同样,作为一门艺术的教学活动,许多教艺娴熟的语文教师在上课中也总不忘巧妙地给自己的课堂教学设下“课眼”。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而“课眼”是一课之窗户,它是在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最能体现教学目的或对实现教学目的有重要作用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是能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统摄于一体的结构点。循着“课眼”,我们可以窥见教师全篇课文组织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及其教学风格等相关情况。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怎样为课堂教学活…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师应具备四个特点,即"诗"情"话"意"。"诗"是指语文教师与诗歌的不解之缘,"情"是指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里的充沛感情,"话"是指语文教师独特而优美的话语追求,"意"是指语文教师个性化的语文思想。一、不学诗,无以言:语文教师与诗歌  相似文献   

7.
诗意语文是以言语实践为本体的归真、求善、至美的语文。它是在"陶冶诗情—启迪诗思—感悟诗理—践履诗意—积淀诗语"等组织程序中展开的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多元互动的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从读诗、赏诗、画诗、用诗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细致指导,以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牛汉的《华南虎》选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连续听了几节课,感到教师教的浮光掠影,学生学的“云里雾里”,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这首诗的理解深度不够,说句不客气的话,有些教师根本没有理解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朱波 《林区教学》2012,(9):30-31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思想是:"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并强调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资源还包括课外学习资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联,作为一种浓缩的艺术,它被称为文学小品,艺苑奇葩,"诗中之诗",将对联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丛翔  徐飞 《山东教育》2005,(17):20-21
欲把心事付瑶琴——聆听诗歌的天籁之音 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不会漠视学生人格的孱弱,因为语文教育是为生命奠基的工程,可以让人的头脑、精神直至灵魂变得澄明、丰富、深刻和美好起来。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它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因而诗教几乎承载了语文教育的全部使命。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诗化”的观念,认为诗化语文的前提是充分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核心是引诗入课堂,关键是教师要有大量的诗词积累。其实,“诗化”一词多见于哲学著述,如维特根斯坦就曾倡导哲学应该当作诗来写,是所谓诗化哲学,强调语言表意的模糊性和多向性。语文领域的“诗化”很难说是移植的产物,因为它既与传统的诗教密切关联,又是语文教师们心中呼之欲出的存在。语文的诗化显然异于哲学的诗化,它不管是内生还是移植,只有适应语文的土壤才能生根长大。在语文教学正走进新课标的今天,综览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状况,觉得这个话题很有再谈的必要。一、语文…  相似文献   

13.
王玉荣 《新疆教育》2012,(22):95-96
好的语文课如一首精巧的诗,它的创设,需要教师有诗人般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好的语文课首先应注重预设,应该拥有语文味,应该体现人性。如何上好语文课,创设灵动的语文课堂,已成为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诗有诗意,花有花语,将二者有效地融合,可实现中职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双赢。在“诗入花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插花解说促进诗词学习,用诗词歌赋丰富插花创意。  相似文献   

15.
夫诗者,兴之所至,情动而辞发。诗歌是最具灵性的东西,每一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就像一坛芳香四溢的美酒,需要细细品味才知其甘甜。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试问自己:在执教诗歌时,你已入情入境了吗?你是否已经体会到诗歌的妙不可言并深深地喜爱上它?诗歌教学是来不得半点含糊的,教师在教学处理中稍有不慎,诗的美感便会荡然无存。即使教师再激情  相似文献   

16.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是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首诗,它通俗易懂、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课例。我们应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喜读、爱读,品出诗味儿,读出诗情。  相似文献   

17.
像一首优美的诗,合辙押韵,琅琅上口;似一幅迷人的画,生动传神,形象逼真。其实,它非诗非画,却有诗的韵昧,画的色彩。这就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首创的“词串识字”。  相似文献   

18.
《春晓》选入了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人教社编),其中有几个词语解释令人疑惑。疑惑不解,教师就不能正确理解诗文的含义,不能正确地读出诗中的感情,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诗情画意,就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朗读。可见,正确理解诗中词语的含义,是教师能正确朗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可谓千变万化.如何使“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得到完美的体现.就需要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教学实际进行摸索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每课一诗”是语文教学上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它既转变了教学模式,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童谣是在生活的土壤里培育出来的。是儿童体验生活、融于生活并从儿童心里流出的,活跃在儿童口头的纯洁无瑕的诗。这样的诗是诗化语文的一种体现,因为它将语文学习根植于人文精神的土壤里,是学生们语言栖息的快乐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