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全一册《内能》一节的教学中,关于“压缩空气时内能增加”实验的教学要求是:“知遭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可见,这个实验的教学要求贯穿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所以教学中必须做好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2.
“压缩气体做功”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是“物体的内能”中的两个活动.在学生了解物体内能的基础上,通过两个实验活动,用明显的实验现象显示物体内能的变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再通过解释此现象发生的原因,进一步理解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相似文献   

3.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即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那么,如果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怎么变化呢?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利用身边一些常见的废旧物品来做实验,体会"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请同学们跟着我们做下面有趣的实验吧!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将该实验在课堂演示成功,学生看不到真实的实验现象,这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借助  相似文献   

5.
朱红 《物理教师》2014,(1):54-54,65
1 问题提出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9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物体的内能”中为了说明“做功改变内能”安排了2个实验,分别是“压缩空气发热”和“蒸汽对外做功”,见图1,前者说明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后者说明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和演示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内能与做功的关系1.用做功来改变系统内能的过程,是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转化过程.2.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还是减少,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3.做功不一定会改变物体的内能,如,用力把物体举高,对物体做了功,但物体的内能并没有改变.4.物体内能的改变不一定是由做功引起的.二、内能与物态变化的关系1.物态变化和内能有一定的联系.物态是由构成物质的分子间距决定的.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分子间距较小,气体的分子间距较大.物质在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都要吸热,内能增…  相似文献   

8.
在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的演示实验中,内能的减少是在温度降低这一现象的基础上根据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推导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气体做功内能增大和减小的演示实验采用两种仪器,分别是空气压缩点火仪和气体做功内能减少演示器,二者皆采用转换的思想间接呈现气体内能的变化,无法直接显示温度变化。用热电偶温度计创新改进实验仪器,可显示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和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该仪器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性高、不存在耗材损耗、便于分组实验等优点。学生通过使用该仪器直接观察并认识气体内能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可以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提高学生的实验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06年3月第3版)教科书中"物体内能的改变"一节,有两个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本人经多次实践,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使之简单实用,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空气压缩仪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学物理教学演示实验"做功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中常用的实验仪器。它的原理是由于汽缸的空气,在迅速下压活塞时被急剧压缩,活塞对空气做的功转化为空气的内能,使空气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着火点从而使得沾有乙醚的棉团燃烧。  相似文献   

12.
理论和实验表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2种:做功和热传递。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实例可以证实: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那么,如何非常直观有效地证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呢?经过仔细研究,利用打气筒、数据采集器、温度传感器、电脑等器材成功地进行了该项实验,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常可观察到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现象 ,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现象就不容易观察到 ,尤其是物体对外做功 ,使得物体内能减小的现象就更不容易观察到了 .但是 ,只要按照下面介绍的方法去自制一个简单的仪器 ,你就可以用它来进行功能转化实验 .在实验中 ,你可以清晰地观察到 :对物体做功 ,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物体对外做功时 ,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  制作材料 :1 2升装的空饮料瓶一个 ;2 自行车内胎用的气嘴一个 ;3 普通温度计一只 ;4 适当大小橡皮塞一个 .制作方法 :1 去掉饮料瓶…  相似文献   

14.
周健 《中学物理》2021,(6):25-26
笔者认为教材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验存在问题,现利用注射器与LED温度传感器组合的创新实验能获得更直观的效果,并分析呈现改进过程;将"对内做功""对外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进行结构化处理.  相似文献   

15.
在现行教科书中,《初中物理》安排了180多个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19个;《高中物理》也安排了100多个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17个。可见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实验演示,可保证教学顺利地进行,失败的实验演示,会引起学生许多不必要的疑虑,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教学的阻力,使教学效果变差。为确保实验的一次成功,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实验技能之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实验的课前准备。初中物理《做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课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实验说明:做功可以改变内能。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演示实验,若准备工作不充分…  相似文献   

16.
正在初中物理"内能"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两个演示实验来说明做功可以改变气体内能。其中,甲实验成功率较低,有时打压十几次才能成功一次,影响演示效果。此外,学生可能会怀疑是由于活塞直接碰撞、挤压硝化棉而燃烧的,并非空气被压缩而升温。乙实验中出现的"白气"现象不明显,且因为教师通常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器材较小,离学生较远,现象持续时间很短,所以学生不太容易看清楚。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做功改变气体内能的实验  相似文献   

17.
柳福提 《物理教师》2005,26(1):2-22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与大量的摩擦生热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学生们凭经验知识不难理解.但对于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相反,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学生们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理解起来存在很大  相似文献   

18.
大纲版教材演示"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实验的传统方法是:放在铁架台上的倾斜大试管中有适量的水,将其塞上橡皮塞后用酒精灯在试管底部加热,开水沸腾后汽化的水蒸气膨胀,对活塞做功,试管内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管内沸腾的水顿时停止沸腾。  相似文献   

19.
编者:学好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内能》关键是物体的内能是指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势能的总和.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应从下列两个方面下功夫:1.理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I)做功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方法之一,例如克服摩擦做功和物体相互碰团做功,都能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一般说来,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加;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减小.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机械能与内能间相互转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用做功…  相似文献   

20.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尽管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是等效的,但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二者的区别是:1.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单纯由做功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其实质是;机械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和内能之间的转化.例如,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外界对空气做多少功,外界的机械能就会减少多少,而空气的内能就会增加多少,即外界减少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空气的内能,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单纯由热传递引起的物体内能的改变,其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例如,温度不同的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