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加强档案宣传,迅速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创造良好的档案工作环境,是各级档案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一直在进行着努力与探索,但客观地说,尚未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本文试从档案文化的角度加以探讨,旨在给大家一点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陈宝生 《档案天地》2010,(4):10-10,15
说起档案。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多年在政府部门工作,又分管档案工作,有些认识,说陌生。是对于档案专业来说。却是站外汉。档案是什么?是一个国家、民族留存下的历史记忆。是国家的珍贵宝藏。目前,全省上下都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大省离不开档案文化的建设和强力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档案的作用是非凡的。  相似文献   

3.
甲骨商代“非档案说”是针对甲骨“王家档案说”而言 ,意在否定“商人存在较强的甲骨档案意识”之观点。“王家档案说”和“非档案说”对档案一词的定义有相同的认识。若认为原始记录材料就是档案 ,那么甲骨文无疑具备档案性质。本文对有关质疑“非档案说”的两篇论文进行了回答和质疑。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中国档案》迎来了创刊60周年,应该说这是不平凡也不简单的60年。作为她的一个忠实读者、一个老通讯员,我不禁感慨万千。可以说,我从跨进档案大门的那天起,就与《中国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档案工作》引领我步入档案之门1985年初,我随父母从齐鲁大地来到了塞上江南——银川,又从自己熟悉的教育岗位转换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  相似文献   

5.
一位美国档案工作者曾经说过,也许我们从事的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档案不用,又有谁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呢?20世纪当信息能从各种渠道得到时,档案人员再继续扮演看门人是一种时代的错误,我们职业的荣誉和社会地位依赖于档案的利用。档案利用工作是实现档案价值的必由之路,没有档案利用,档案价值就不能真正的实现。而实际上,在档案被利用之前,开放和控制之间的博弈就已经存在了,最终档案开放占据了主导地位,于是档案开放成为了全世界的主流。虽然如此,档案开放与档案控制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比较中英文献中日益增多的档案多元现象的基础上,归纳了国外档案多元论代表性作者的代表性学术观点,探究了档案多元论与档案中立说及文件连续体管理模式和文件管理信息学的关系,讨论了档案多元论对档案教育与研究的影响以及对档案实践应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常开玩笑地说,档案部门是第二妇联,档案工作是婆婆妈妈的事。先说档案工作者中的婆婆妈妈。根据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事业统计综合年  相似文献   

8.
李金海 《浙江档案》2001,(11):18-19
我们常说档案是有价值的,实际上是指档案的潜在价值.因为档案价值的潜在性,使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中"困惑性"和"疑难性"最大的一项业务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本文试从鉴定档案潜在价值的难点、方法及提高档案工作者鉴定能力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9.
深圳、香港两地档案意识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真 《北京档案》2003,(6):28-30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深圳市档案部门充分利用优越的社会、经济环境,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档案事业建设,有关他们工作创新的消息频频见于报端,深圳市档案工作可以说是我国档案事业改革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王奇 《兰台世界》2002,(5):24-24
档案鉴定就是档案馆通过严密的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来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剔除已经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并予以销毁的工作.简单地说,它是通过有所"毁",而更好地"存".档案鉴定的目的是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提高库藏质量,减少库存压力.档案鉴定的原则是从整体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发展的、历史的、效益的观点去判定档案.对档案的鉴定,不应立足于预测,对它的判断也不要形成"风向标",因为档案证据的神圣性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11.
论私人档案     
孟歆 《天津档案》2006,(9):18-20
早在1939年。意大利就在档案法令中规定:一切公务档案和有关公共利益的私人档案都归国家监督。这是西欧国家第一次把对私人档案的监督管理写进档案法规。并在全国专门没立了9个用以监督公共档案和私人档案的机构。自从1950年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以来,私人档案问题多次被作为国际档案大会的中心议题,几乎所有的西欧国家在战后制定的档案法令、条例或各种规章中,都无一例外地涉及了私人档案问题。可以说,在欧洲对私人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私人档案大多分散在个人手中。国家对其具体情况并无总体把握。而且我国档案界对私人档案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2.
沧海一粟:档案宣传工作尽管是档案工作大家族中的一员,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我们把其他各项工作做好了,档案宣传工作可有可无。客观地说,与以往相比,近年来,我们的档案宣传工作确实是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13.
档案作为人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的历史记录,从理论上说,它的真实可靠一般要高于其它种类的文献。但档案史料中往往也有伪造、假托、篡改,内容记述不详,以及作者、年代不清等情况。而这些伪误档案的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档案职业一直是和史官交互在一起的,是秘不示人的,可以说是很神秘和很有地位的职业.从古代的辉煌到上世纪50年代,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档案事业重新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一度出现抢救历史档案和研修档案理论的热潮."文革"以后至上个世纪80年代档案事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档案学和档案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东斌 《档案》2014,(3):46-50
关于档案是如何形成的观点,目前主要有档案自然形成说、档案有意识形成说和部分无意识形成+部分有意识形成说等三种,而这三种观点的实质都是档案"有意识形成"观。其实,按照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的限定,档案应该是人们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16.
"档案"一词源自哪里的问题一直为档案界所探讨,四十年间从未停息的探讨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对"档案"一词的研究成果归纳为"文献记载说""、中,当,档说"和"民族融合的产物说"三大研究方向的基础上,阐述支持"民族融合的产物说"的四大依据。  相似文献   

17.
档案理论研究必须以档案工作实践为基础,以指导档案工作的发展。可以说任何理论都不可能脱离它的现实基础而独立存在。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理论来自于实践。”同样,档案理论也必定符合这一客观规律。一方面.档案理论的各种原理、概念都是来自档案工作的实践。在实践中,档案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其他  相似文献   

18.
正在信息技术与网络不断发展进步的数字化时代,电子文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可以说与纸质档案并驾齐驱。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由电子文件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因其在诸多方面所展现出的优异的特性,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逐渐取代纸质档案。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纸质档案将就此消失,本文将阐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各自的优势特点,以期证明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将在未来的档案工作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纸质档案的特点(一)档案信息的不易篡改性。由于载体与信息的  相似文献   

19.
档案研究30年(之二)——关于档案定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档案定义问题的研究,几乎贯穿我国档案学和档案史研究的全过程。研究档案概念及其定义,从根本上说,乃是档案工作实践的需要,绝不是任何人凭空提出来的要求。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档案工作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对档案概念及其定义的讨论一直不断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档案形成在前说”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档案形成在前说”系列文章在论述其观点时大量原文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和语句.造成了前后论述的矛盾.并从档案概念定义.档案实体所指.“档案形成在前说”与档案实际结合问题三方面指出了“档案形成在前说”存在的问题及需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