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第一声呼号划破天空至今,新中国的广播事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期间广播改革潮起潮落,几度沉浮。一些仁人志士为探寻广播的发展之路煞费苦心:有人呼吁广播的再次改革势在必行;有人提出广播改革应重在推行主持人制;有的人则倾向于宣传方式的变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刊第二期刊发江元舟先生《广播须有第三次改革浪潮》一文提出:“培养高素质的主持人,是实现广播第三次改革浪潮的上策”。第五期朱海同志又著文《广播改革:关键是以新的形式,给听众带来新的感受》与江先生商榷。而朱燕之先生的《大新闻观的聚焦》一文则通过北京电台晚间新闻板块节目改革的经验介绍,引发了关于广播改革的一系列思考,本刊特将此文作为成功的个案呈现给读者。本期再次刊发吴必尚先生《优势利用·特色服务·集团运作·人才培养》一文,虽然这些论述均为作者的“一家之言”“一孔之见”,但由此引发的争鸣探讨将为我国广播事业的改革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广播事业的发展前景作出理论前瞻和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杂志2005年第10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内文有两处犯了基本常识的错误。先说第56页的《主动转型》一文。第一段第五行有这么一句:“过了不惑之年,到而立之际的中年人,面对这‘年轻化的浪潮’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珠江经济台为开端,以上海东方台为颠峰的广播新闻改革浪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它使人们看到广播的巨大潜能和美好前景,一时间,几乎再也没有人说“广播没前途”了,赞美之声如潮。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期的“轰动效应”渐趋平静,一个现实而严竣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广播界思考的焦点:怎样才能巩固前一阶段广播新闻改革取得的成功?怎样才能使听众的兴趣和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这实际上也是广播新闻改革下一步朝何处去的问题。 前一阶段广播新闻改革的成功,应该说主要是以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为主要特征的节目综合改革的成功。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这两种新的形式,实际上是前一阶段广播新闻改革获得成功的两个支撑点,也可以  相似文献   

4.
杨文萌 《新闻知识》2007,(2):13-16,79
一、风生水起的电视民生新闻国内电视理论界人士认为,从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到现在的40余年中,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经历了三次浪潮。197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新闻联播》,开辟了“时政新闻”的先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创办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开播《焦点访谈》、推出《新闻调查》,一系列的新生栏目让新闻有了故事,有了深度。中国电视新闻的这两次改革浪潮都是由中国最大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发起和推波助澜的,而进入新世纪后,电视新闻改革掀起第三次浪潮的始作俑者则是地方电视台。2001年是新旧纪元之交,当年一个标志性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全世界范围内都在议论所谓“工业化后社会”、“第四次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信息化社会”、“电子化社会”等等。我们怎样看待这些议论,又应该透过这些纷繁喧嚣的现象得到哪些启示?这里,我想从五个方面介绍一些情况,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一、所谓“第四次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提出的背景早在七十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一个有名的学者比尔,写了《工业化后社会》一书,最早提出了“新产业革命”问题。一九八○年,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写了《第三次浪潮》一书,他从生  相似文献   

6.
专业化办台,是近十年来广播行业的话题。美国人托夫勒写的《第三次浪潮》较早预言了电台专业化的大趋势。并且,他的预言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美国广播的现实。美国广播的商业化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使他们较早地认识并实行了专业化,他们也因此在媒体的竞争中稳定并扩张了自己的份额。  相似文献   

7.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第二张都市报——《城市早报》于1999年春出版发行,就像一声春雷,平地掀起了中原报战又一个浪潮。第一个浪潮是由《大河报》带头掀起并捷足先登“霸主”之位的,而第二个浪潮却使《城市早报》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荣获“亚主”的称号,从而壮大了报业集团的实力。此后由于报纸竞争的现实需要,《城市早报》经过三年零三个月的鏖战,与老大哥《大河报》合二为一,但该报当年奋勇迎战,历经系列严峻竞争考验威武雄壮的形象,仍然留在广大读者心中。李蓬作为年轻一代报人,以“都市报总编办报手记”的形式写出了《中原报战》一书,以一颗…  相似文献   

8.
经历了两个充满活力的浪潮广播改革事业已经进入第12个年头,在过去的年代里,广播发生了重大和显著的变化。回顾广播改革所走过的历程,人们可以发现,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广播界经历了第一次浪潮。这股改革的浪潮主要集中在整个80年代。当时最令人瞩目的,应首推1986年末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以台为单位总体性节目改革,引起了全国广播界的轰动和连锁反应,大板块节目、热线电话、主持人直播、听众参与,大大地提高了广播的竞争力。一种崭新的节目样式脱颖而出,一度冷遇的广播,卷起了一股股热浪,同仁们欢呼:“广播的春…  相似文献   

9.
我和通州人民广播电台张国梁同志采写的通讯《“花样”里面也有“法”》获得了1997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一等奖;同主题、同内容的广播专题节目《图案里面也有“法”》也获得了1997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回顾这两篇新闻作品的采写过程,我觉得,立足于唯物辩证法“联系”与“矛盾”的观点,对基层记者和通讯员来说,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抓住亮点新闻的“指南针”。采写通讯《“花样”里面也有“法”》和广播专题《图案里面也有“法”》,可以说是我将“把握联系,找准矛盾”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过程的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0.
河北电台的《阳光热线》是全国省级电台第一个在早间黄金时段开播的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阳光热线》以其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被有关领导和专家称为“全国新闻改革创新的一面旗帜”、“党委政府通过媒体施政的典范”。开播三年,《阳光热线》从“阳光一缕”到“朝霞满天”,到目前已有全国21家省级电台和9个省市纪委系统的领导先后到河北电台考察学习,25家省级电台效仿开办了此类节目,形成了影响辐射全国的“《阳光热线》现象”,被称为是继1986年广东电台“珠江模式”、1992年上海东方电台“东广模式”之后,引发全国广播界第三次改革浪潮的河北“阳光模式”。忽如一夜春风来。《阳光热线》从“现象”到“模式”,从“耳目喉舌”到“施政工具”,从“广播业内”到“社会各界”,从“河北”到“全国”,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阳光热线》现象”何以形成?发展趋势怎样?如何进一步提高?它对中国广播乃至整个新闻界的启迪与思考是什么?今年5月14日,河北电台会同河北省纪委省监察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全国省级电台《阳光热线》类节目论坛。下面摘要编发在这次论坛上部分领导、专家、代表的讲话、发言。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80年,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2009年前后,“大数据”一词才开始逐步受到信息技术行业的重视.在经历了几年的批判、质疑、讨论、炒作之后,大数据迎来了属于它的时代.2012年3月,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成立“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率先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2.
目前,广东期刊界正兴起近10多年来的第三次改革浪潮,众多的期刊从内容、版面以至经营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冲破旧框框,勇创新局面。本文试就广东期刊的改革形势,特别是三次的改革浪潮,作一些回顾和探讨。一、第一次改革浪潮——改名热1.广东期刊界在1981—1983年左右,曾出现过一次影响颇大的以更改刊名为标志的改革浪潮。广东期刊原来基础并不雄厚,多数刊物是1980年以后创刊的,原有的几份期刊如《作品》、《花城》、《广东青年》等,发行量也不很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广东期刊界吹皱了一池春水。1981年,《广东青年》在团省委支持下率先实行改名,刊名改为《黄金时代》,寓意深刻,内容也冲破原来偏重自上  相似文献   

13.
应变大数据     
“如果说IBM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数据才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早在1980年。美国社会思想家、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他的著作《第三次浪潮》中这样说道。而在30年前,由于科技水平的局限,大数据对于人类而言似乎还十分遥远。直到2009年前后,“大数据”一词开始逐步受到信息技术行业的重视,托夫勒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也随之得到印证。世界,终于做好了拥抱大数据时代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在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的鼓舞和指导下,我国广播界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一年后,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系列电台、专业电台,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广播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标志着我国“广播”变“窄播”改革的帷幕正式拉开。  相似文献   

15.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把它称之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的观点蔚为流行。《对“第四媒介说”的再质疑》一文对“第四媒介”这一提法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挖掘和理性思考,指出在我国流行的“第四媒介说”在理论和实践中产生的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5,(Z1)
“三个女人”告《女友》文/谭笑声名显赫的《文友》杂志,竟被“三个女人”推上了法庭。这“三个女人”。是指《女友》刊登的一篇文章《三个女人,三个小小人物》(以下简称文章);也是指同时发表的一幅配文照片中的三位女性。一幅照片,两起诉案《女友》1993年第2...  相似文献   

17.
改革催生大批改革者,深化改革必将涌現更多的改革家。在改革浪潮中,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难免会有一些改革者挫折、失败。如何报道改革者,这是人物报道需要探索的新问题。步鑫生是新闻媒介作过多次介绍的人物。今年初他被免职,报纸、广播、电視再次纷纷报道。这些报道引起读者种种议论,有褒有贬有建议,值得新闻工作者分析、反思。本刊第三期曾发表《冲击了滞后的思维》一文。这里再发表4篇来稿摘要。  相似文献   

18.
黄宁 《记者摇篮》2006,(6):60-60
目前,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在日常采访报道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体裁,也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这是因为现场报道能够充分发挥出广播传递快捷、信息量大的优势。但是,要想使听众在“此时此刻”听到“绘声绘色”的现场报道,闻其声,如临其境,这就对广播记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作者从在《新闻招手停》和《整点播报》两个现场报道类栏目的工作实践,论述广播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9.
改革催生大批改革者,深化改革必将涌現更多的改革家。在改革浪潮中,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难免会有一些改革者挫折、失败。如何报道改革者,这是人物报道需要探索的新问题。步鑫生是新闻媒介作过多次介绍的人物。今年初他被免职,报纸、广播、电視再次纷纷报道。这些报道引起读者种种议论,有褒有贬有建议,值得新闻工作者分析、反思。本刊第三期曾发表《冲击了滞后的思维》一文。这里再发表4篇来稿摘要。  相似文献   

20.
“一枚信息炸弹正在我们中间爆炸,这是一枚形象的榴霰弹,像倾盆大雨向我们袭来,急剧改变着我们每个人内心世界据以感觉和行动的方式”。这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描述的场景。的确,高度发达的信息传播,正在使我们的地球“变小”,在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下,资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