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管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介绍了α、β和γ微管蛋白的生化特征、解聚和聚合及功能,α、β微管蛋白是微管的主要组成成分,γ微管蛋白是微管在体内的组装所必需的。微管蛋白对于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原生动物细胞微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化与编码α-、β-微管蛋白基因的种间差异和微管蛋白翻译后的修饰有关。微管蛋白翻译后的修饰包括蛋白亚基的剪切和拼接以及微管蛋白的乙酰化、多聚谷氨酰化、多聚甘氨酰化、酪氨酸化和去酪氨酸化等。此外,在微管的功能发挥过程中,两类重要的蛋白与之关联:一类是分子马达,另一类是微管相关蛋白家族。  相似文献   

3.
以pErl30a为载体构建的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la的大肠杆菌EcoliM15(pET30a/His6一AtHsfAla)为实验材料,以IPTG诱导6XHis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经过Ni2+柱分离纯化AtHsfAla,再通过SDS—PAGE鉴定表达蛋白和纯化蛋白.结果显示,AtHsfAla蛋白在在PET原核表达系统中能够有效表达,并能通过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AtHsfAla蛋白.研究结果为揭示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la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TaMyb2-Ⅱ转录因子在细胞中定位的特异性,采用瞬时表达体系,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导入洋葱表皮细胞中,在亚细胞结构水平上研究TaMyb2-Ⅱ转录因子的定位取向。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TaMyb2-Ⅱ转录因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作用途经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正项目名称:稀土离子与玉米中心蛋白作用的化学研究项目编号:21201024主持人:王志军"稀土离子与玉米中心蛋白作用的化学研究",主要从分子生物学的水平出发,应用植物基因克隆、化学光谱学等多学科技术展开,对玉米中心蛋白全长、截短、突变等基因进行克隆并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将其与绿色荧光蛋白GFP以融合蛋白的形式一起通过转基因手段导入玉米基因组  相似文献   

6.
P1B型ATPase重金属转运蛋白(HMA)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中,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微量金属营养元素的运输.与双子叶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HMA1-8的大量研究相比,单子叶植物中HMA转运蛋白的相关功能与研究极其有限.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水稻(Oryza sativa L.)体内9种HMA转运蛋白的分类、结构、分子机制与转运功能进行了详细对比和归纳,对这些重金属转运蛋白在植物中的组织分布、亚细胞定位和金属特异性进行了阐述,推测了目前尚未明确功能的OsHMA1、OsHMA4、OsH-MA6、OsHMA7和OsHMA8的亚细胞定位及潜在的转运功能,以期为未来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细胞微管骨架的α-构型和β-构型,并利用Lloyd关于微管壁上量子信息过程的构想,讨论了大脑神经系统中的量子信息过程。研究表明,在微管蛋白中肯定存在量子信息过程,我们利用赝自旋原子模型讨论了系统的哈密顿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miR-17-5p的PC12细胞株。方法:将质粒PEGFP-N1-vector空载体和PEGFPN1-miR-17-5p表达载体扩增、抽提,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质粒转染PC1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转染PC12细胞miR-17-5p的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空载组和miR-17-5p组细胞都有绿色荧光蛋白高表达,Real-time PCR检测稳定转染miR 17-5p后PC12细胞内miR-17-5p的表达较空载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miR-17-5p在PC12细胞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iR-17-5p对神经细胞的调制作用提供有用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9.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体内都含有绿色荧光蛋白,这种蛋白质结构很特殊,在受到蓝光或紫外线刺激时可以发射绿色荧光,并不需要任何协同因子、底物,适合用作普遍的报告标记,尤其适合于活体细胞或组织。而且它发出的荧光稳定,检测简单,结果真实可靠。并且GFP对光漂白、氧化剂、还原荆以及其他许多化学试剂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易于构建载体。它独特的性质引起了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地概述了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上的应用,包括蛋白融合,细胞筛选,定位标记,基因表达调控,计算细胞生长速度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水稻低植酸基因OsLpa1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特别是深化对其可变剪切和表达的时空和组织特征,以及蛋白亚细胞定位的认识。创新点:确定了OsLpa1存在的三种剪切方式,明确了三种转录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丰度的变化;揭示了OsLpa1表达的组织和时空差异,确定其在根、种子糊粉层细胞和花丝中高度表达;明确了三种转录本编码的蛋白均定位于亚叶绿体。方法:通过培育OsLpa1启动子与β-葡萄糖醛酸糖苷酶(GUS)杂合基因的转基因植株,通过不同组织的GUS组织化学染色确定OsLpa1表达的组织特异性;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确定OsLpa1存在的转录方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三种转录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丰度;采用OsLpa1三种转录本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构建杂合基因并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瞬时表达,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论:OsLpa1在根、茎、叶和花丝有强烈的表达。它存在三种可变剪切方式,产生的三种转录本存在明显的时空和组织差异,但其编码的蛋白均定位于叶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