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棋联拾萃     
下棋,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不但与棋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还留下了许多情趣盎然的棋联,现把搜集到的数副棋联抄录如下,与读者共赏.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与黄庭坚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纹枰对弈.一次在松树下弈棋,偶有松子落于棋盘上,苏东坡脱口吟出上联:"松下弈棋,松子偶随棋子落."黄庭坚看见对面江边有一渔夫在柳树下垂钓,灵机一动,便对出了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对得天然工整,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2.
钓鱼趣对     
相传,宋代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下走棋,一阵和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乃以半联邀对。这半联是: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随即对道: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垂。 后有人由此启发,选得半联征对。这半联是:麦浪无鱼,杨柳垂丝空作钩; 此联一时成为绝,后终于被人对出: 屋山有雀,蜘蛛结网费张罗。 上半联想象奇巧,似用画笔勾勒出一幅田园图画:翠绿的柳丝垂入金黄色的麦浪,似乎在垂钓一般。然而浪中“无鱼”,岂非“空作钩”么?下联则巧于构思,反过来从“有”开展思路,即使“蜘蛛”布下密网,要逮住麻  相似文献   

3.
枯棋与势棋     
查丕栋 《围棋天地》2006,(13):67-68
阅读古代咏棋诗的时候,发现诗人写到棋子时,有用“枯棋”一词的。如宋胡宿《寄昭潭王中立》诗日:“十干美酒花期隔,三百枯棋弈思沈。”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公渐》诗日:“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撙。”为什么把棋子称作“枯棋”呢?这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好奇之心,很想探索个究竟。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     
张科长和老李正在弈棋。保管员大刘跑来说:“张科长,发货急用俩车。”张科长没好气地说:“俩车都让老李吃啦!”  相似文献   

5.
棋艺原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之一,有不少诗人是棋艺爱好者,在诗人的诗篇中,留下了较多的咏棋之作。 弈棋是一种“脑力操”,既开动脑筋,也煞费苦心。棋子走得快时,往往是形势顺利的时刻,而棋子下得慢了,听其声响稀稀疏疏,则证明弈棋者已步入佳境或遇到了难关。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山行过僧庵不入诗”道:  相似文献   

6.
终弈且留宾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04,(10):45-45
这诗写棋之魅力,有一大半是美人的功劳。“侧光”对“回花”,“全照局”对“半隐身”,华烛、佳人与棋局相互映衬。所谓红袖添香夜读书,这里是美人执烛夜弈棋,这大概都是中国文人士子所期许的境界吧!  相似文献   

7.
棋类运动本身,实则是一种高深奥妙的逻辑运算游戏,其每个棋子的每一步都蕴涵着无数的可能性。对于弈棋的研究,从古代棋类问世之时起就已经开始了,人们不断总结、归纳名家高手弈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编写了不同版本的“棋谱”,建立了研讨、切磋棋艺的各种棋社、棋...  相似文献   

8.
棋僧野雪     
在中国,宗教的意义在于修身,文化修养高的僧人多喜欢弈棋。围棋“手谈”的称呼就出自西晋高僧支遁,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一行公本不懂弈,因观王积薪棋一局,遂与之敌”,并且说“此但争先耳,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手”。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古代没有棋史专著流传下来,后人对棋史的研究,都是一些既爱好弈棋又同时爱好文史的人们,从一些文、史书籍中零星发现的。在文史典籍中,有关皇帝的生活起居部份的弈棋的记载,从侧面为我们提供了某些新的棋史资料,使我们得以进一步了解现代所通行的中国象棋在其“少年时代”是怎样的形貌。  相似文献   

10.
程潜将军生前雅趣甚多,早年在戎马间常以弈棋自娱。护法战争他任湘军总司令时,军中称他为棋坛“盟主”。但这位“盟主”,有一次却败在一名年青士兵的手下,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立三。  相似文献   

11.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此乃杜甫名句。人生似棋,不少围棋高手纹枰论道,留下的名言佳句,在象征意义上对人生哲理多有呈示和揭橥。  相似文献   

12.
在民间,裙钗们下象棋,可谓是罕见之景。几千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化,已然要让女子远离接受教育,更遑论启迪智慧的下象棋之趣。而我此生算是荣幸,能够和裙钗们临枰对弈,体验另一种别有之趣。尽管和女棋手下象棋,在我弈棋历史上寥若星辰,但是她们弈棋时的一颦一笑,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农民甲到农民乙家去弈棋。乙非要让甲双马,甲问为什么,乙说。 “我们家那两匹马太野,我怕它们上场会把自己。伙的人给踩着。”小幽默@王洪滨~~  相似文献   

14.
“黑五类”是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松子、黑加仑五种黑色食品的统称。“黑五类”是调整全身机能的健康食品。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疾病和癌症的发生都与基因有很大的关系,活性氧已开始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而黑五类有非常强的防止活性氧  相似文献   

15.
烂柯势新解     
“烂柯势”与“烂柯图”同样与“烂柯”有关,同样一并被收入我国较早的一部围棋名著《忘忧清乐集》中,“烂柯图”谱首注明:“晋王质入衢州烂柯山采樵,遇神仙弈棋,乃记而传世……”“烂柯”典故名声远扬,“烂柯图”也因此影响甚广。1995年中国棋王赛在衢州举行期间,棋王马晓春及后来被称为“世界围棋第一人”的李昌镐参观烂柯山时,均对“烂柯图”进行过点评,在此就不再详述。  相似文献   

16.
百岁棋王谢侠逊五十年代以后虽然不参加任何公开比赛,但他与棋界中人依然过从甚密。有一次,上海新成溜冰场弈棋夜花园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弈棋游园会,谢老应邀出席,当时他虽已是七十六岁高龄,仍是健步不让盛年。我随他遍览,在很多棋艺活动中,他对陶清源的残局“七星”擂台最为欣赏,特驻足而观,只见身为台主的老陶,从容应战诸方来宾,心灵技巧,步法老练,无一人能破其擂。这时人群中有挑战者要求台主能否下几局全盘应众…  相似文献   

17.
《钓鱼》2007,(4)
钓鱼兼有“赏画的雅致,吟诗的飘逸,弈棋的睿智,游览的旷达”。在休闲之时,带上一副渔具去郊外过一把钓鱼瘾,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风光,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享受一下鱼儿上钩时的乐趣,的确是一种富有情趣的享受,真乃“一竿在手,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文史》1992年第5期刊登了于学岭写的“先行者的足迹——杨荫深《中国游艺研究》介绍”一文。看了之后,深有感触,它提出了。游艺可分杂技、弈棋、博戏三  相似文献   

19.
签名记     
《围棋天地》2008,(5):102-103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1986年在苏州举行的全国围棋团体赛,使得我这个棋迷大饱眼福,不但欣赏了国手们风格不一的棋艺,而且还留下了他们各具个性的签名。  相似文献   

20.
围棋的别名很多,并都有来历。比如,有人称它为“方圆”,是从围棋盘和围棋子的外型来说的。梁武帝萧衍的《围棋赋》里就有“圆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亦泛指精致而轻巧的小匣子,如棋奁。)象天,方局法地。”有人称它为“忘忧”、“手谈”及“坐隐”,是从弈棋的特点来说的,两人对坐,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