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从明北京城复原图上数,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629条,清朝北京的胡同比明朝又有所发展.据清<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当时北京街巷胡同大约已2076条.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街巷胡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通过这组老照片来看看早期街巷胡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原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图书情报专家杨世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6月8日7时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杨世明先生,1924年4月出生于北京,1943年就渎于北京中国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供职于上海公路总局筑路机  相似文献   

3.
北京天坛     
刘鹏 《北京档案》2006,(1):38-39
北京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从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计施工,历时14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明清封建皇帝祭天的地方,占地约4000亩,比故宫面积还大两倍.  相似文献   

4.
北京钟楼和鼓楼是古都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起点的两个单体建筑物,为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地安门大街北端.钟楼在北,鼓楼在南,占地约13000平方米.1925年在鼓楼成立京兆通俗教育馆,楼上展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屠杀人民和抢劫财物的图片、实物与模型.1946年鼓楼为北平市立第一民众教育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市第一人民文化馆.1958年改为东城区文化馆.1984年对鼓楼进行大规模修缮.1986年成立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1987年5月1日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5.
李寅  唐小艳 《湖南档案》2002,(11):41-42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建都应天,国号明。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亡。明朝共历16帝,统治277年。但其中建帝和嘉靖帝在两次宫廷政变中,均以失败告终,故明代不予承认,历代帝王像中没有他俩的画像。  相似文献   

6.
(2005年5月23日,北京)正值第八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CHITEC)开幕之际,全球文件处理专家——富士施乐在北京正式宣布任命高桥义明先生担任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国是富士施乐一个重要的战略市场,新上任的总裁兼 CEO 高桥义明公布了富士施乐2005财年的业务发展目标,即实现营业收入比2004  相似文献   

7.
《电子出版》2005,(6):43-43
(2005年5月23日,北京)正值第八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CHITEC)开幕之际,全球文件处理专家——富士施乐在北京正式宣布任命高桥义明先生担任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国是富士施乐一个重要的战略市场,新上任的总裁兼CEO高桥义明公布了富士施乐2005财年的业务发展目标,即实现营业收入比2004财年增长20%以上。  相似文献   

8.
晓章 《北京档案》2007,(1):36-38
北京东岳庙位于朝阳门外.建于元延祐六年(1319),后经元、明、清三代不断扩建、修缮,成为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东岳庙历史上就是京都百姓民俗文化活动的中心,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进步,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东岳庙民俗文化活动自明、清以来得到普遍的发展,其中赶庙会已成为京都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老北京许多的民间习俗大都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190万卷(册),上自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下至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反映了北京数百年来的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现撷取24组(件)自清朝康熙年间至21世纪初的馆藏珍贵档案分两期进行介绍,从中不仅能够进一步知晓馆藏珍品,还能感受档案资源的丰富多彩和档案文化的深厚魅力.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的建与毁 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有550多年历史.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接处,面对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城台高十余米,城台涂朱,辟五券门,中门为皇帝出入,其它四门亦按官品等级规定出入,城楼面阔9间,进深5间,外绕汉白玉石栏,重檐歇山顶、铺黄琉璃瓦,通高33.7米.由于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起名承天门.沿用唐代皇城正门旧称,城门五阙,为三层重檐木结构牌楼.天顺元年(1457年)被焚,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后,为9间门楼,明末又遭兵焚.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建与毁   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有550多年历史.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接处,面对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城台高十余米,城台涂朱,辟五券门,中门为皇帝出入,其它四门亦按官品等级规定出入,城楼面阔9间,进深5间,外绕汉白玉石栏,重檐歇山顶、铺黄琉璃瓦,通高33.7米.由于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起名承天门.沿用唐代皇城正门旧称,城门五阙,为三层重檐木结构牌楼.天顺元年(1457年)被焚,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后,为9间门楼,明末又遭兵焚.……  相似文献   

12.
北京自元明以来即为中国的首都,"有清三百年一仍其旧,其间办理市政无专书可资考证"[1].直到清末才设立巡警部及内外城巡警总厅,由京师警察厅管理市政工程事宜.  相似文献   

13.
北京自古就是我困北方重镇,辽、金、元、明、清先后建都于此,在饮食方面,形成了荟萃百家、兼收并蓄、格调高雅、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北京老字号,在北京老字号餐厅里能晶出老北京的味道,品出京腔.  相似文献   

14.
自2004年5月起至今,著名清史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一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以及"袁崇焕"等.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大学教授欧阳哲生著《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2018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古都,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该书以时间为经,国别为纬,从教会与使团的视角,详细论述了元、明、清(1840年以前)三朝,西方传教士与使团来往北京的路线、在京居住与生活等情况,探讨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流中,"西方元素"是如何深刻地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的建与毁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有550多年历史。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接处,面对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城台高十余米,城台涂朱,辟五券门,中门为皇帝出入,其它四门亦按官品等级规定出入,城楼面阔9间,进深5间,外  相似文献   

17.
贾若钒 《北京档案》2008,(11):58-59
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起义军兵临北京城下。18日攻陷外城,19日内城陷,崇祯皇帝同日自缢,明亡。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24日,由中国传播学会与《明》杂志主办的中国首届“明论坛”在北京开幕。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广州日报社社长戴玉庆在论坛上作了题为“报业竞争呼吁商业明”的发言,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并引起共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从唐到明1000年间,曾有过6个“北京”。它们是: 唐和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均以其发祥地太原府为北京。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仁宗把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建为北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国内少儿英文图书馆的概况,列举了北京明德少儿英文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介绍了北京明德少儿英文图书馆的特色服务经验,并展望未来,指出了英文图书馆创新服务应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