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习语中大量存在着隐喻和转喻的表达,本文以Lakoff的ICM和Fauconnier及Turner的CB理论为视角,探究隐喻习语和转喻习语在认知机制方面的异同,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与翻译包含隐喻和转喻的英语习语,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认知隐喻学的理论,即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容器隐喻为基础分析英汉习语形成和理解的理据。传统观点认为习语是固定的短语,不能从它的组成部分来获得词义。然而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不是简单的语言问题,而是我们思维系统的产物,人类语言中的大部分习语是可以用认知隐喻学的理论来理解和解释的。  相似文献   

3.
概念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已经被广泛英语于商务英语领域的各个方面。商务英语习语广泛并大量存在于商务语篇和沟通中,对于商务英语习语的正确理解和使用对于学习者实践者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本文将概念隐喻理论与商务英语习语相结合,分析并探讨了商务英语习语中概念隐喻的分类和运用,力求为商务英语习语学习提供一种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隐喻理论从修辞学到认知研究的发展过程,介绍了隐喻思维的特点,即相似性和跨域映射,而后探讨了隐喻在具体到抽象、空间到时间、科学概念和生活概念之间的语义变化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它有助于多义词、习语和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人们使用隐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时间是抽象的,人们往往借助于隐喻来认识这种无法感知的抽象事物。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认知为理论基础,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为语料,分析时间的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在作品中的应用,并揭示汉语时间表达背后的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6.
汉语和英语的习语都是在中华民族和英美民族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表达法。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生存环境、人文社会,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也折射和蕴含着各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研究习语内在的文化因子,用开放、对话的态度异中溯同、同中辨异,是语言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容器隐喻的十个属性和功能方面分析了英汉习语的表达及其理解,这些属性和功能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隐喻网络,对于大量习语的理解和表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了解容器隐喻的这些属性和功能有助于语言学习者理解、习得习语。另外,我们发现,英汉语言在容器隐喻的属性和功能方面是一致的,这对外语教学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英语习语在英语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成语、谚语、俚语等汉语习语在汉语语言中也充当着重要角色。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各自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研究英语习语的起源及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高级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概念隐喻进行诠释,分别从词汇隐喻、习语隐喻和语篇隐喻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对高级英语学习及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英语习语翻译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习语在英语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成语、谚语、俚语等汉语习语在汉语语言中也充当着重要角色。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通过比较英汉文化差异,研究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与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隐喻这一认知机制为工具,对汉语中"足"族词中以"足"为构词语素组成的词、惯用语以及成语进行初步的分类和解释,从而揭示其词义的隐喻衍生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产生习语的温床,习语的形成与该语言所属的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中英颜色习语在起源、用法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汉语惯用语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词汇意义包含着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对包含十二生肖的惯用语进行分析,从物质文化层可以看到的是先民们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生存状态,同时还能发现畜牧业从驯化温顺牲畜开始的萌芽状态等文化现象;从制度文化层可以描摹出先民们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重实用的文化心理;从文化心理层可以探究汉民族独特的具象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人由于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法律英语的翻译具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用词、句型结构、时态语态和篇章结构方面,所以应当在翻译法律文献时注意思维方式的转换,以便能更好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教学中,数字习语极为普遍,数字在习语中承载着许多特有的文化信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本文拟从一些具体有代表性的英语数字习语入手,探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英语文化意蕴及其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6.
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都与修辞密切相关,是多种修辞方式综合运用的成果。文章对汉英成语中的修辞格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汉英成语在修辞格使用方面的异同及所折射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文选》的选文标准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它的文体编排引入了古代文体分类意识,既对文体辨析和指导写作具有实用价值,也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思想。就《文选》中所选属杂诗类的《古诗十九首》为据,分析《文选》兼顾传统与新变,又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选文观念。  相似文献   

18.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仅关系到语言的使用,更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语用定义是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的一种语用现象,是人们无意识常用的思维方式之一。从概念隐喻视角,通过实例文本对比概念隐喻与语用定义的特征,发现语用定义的形成与概念隐喻有着类同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过程涉及译者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汉语成语翻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是成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既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涉及到两种文化背景。在汉语成语英译的理解阶段,译者要充分激活与文本相关的图式,同时也要充实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图式。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表达阶段,译者要做到激活译文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还要帮助译文读者构建新的图式,以致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