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面临新世纪的竞争与挑战,高校德育仍然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问题.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造成德育困境原因固然很多,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人文教育的弱化,动摇了德育基础,阻碍了德育功能的发挥。因此,加强人文教育,就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强化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南省16所样本高校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我国普通高校德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很低。表现为在岗德育教师受过本专业训练的人数少,队伍不稳定,社会声誉不高,准入制度不健全,研究能力不强。因此普通高校德育教师的专用性差,德育效果不理想。原因是高校重视德育工作,但不够重视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过于偏重课堂教学而不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高校德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教育的效果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面对新的形势 ,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从多方面入手 ,切实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要想增加其亲和力,取得最优化效果,道德体验是必由之路,是其亲和力之源。笔者试图以道德体验为切入点,对道德体验是高校德育亲和力之源的原因进行解析,并探讨增强高校德育亲和力的五种行之有效的道德体验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许多师生都感到德育效果不理想,而对其原因的分析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竟德育效果不理想的症结何在呢?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弄清的现实问题。我们认为,只要弄清了制约德育效果的因素,就能实事求是地分析出德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众所周知,德育是一个围绕德育目标而构成的系统工程。在德育过程中,从施教的角度来说,教育者是主体,从接受教育的角度来说,受教育者是主体;而社会的要求和影响,相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个主体来说,都是客体。这样,德育过程就是德育的两个主体之间以及两个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双向信息流动过程。下面我们将从德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客体、主体及其中介)入手来考察制约德育效果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周春霞  王贵喜 《文教资料》2008,(11):164-166
高校德育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德育课注重道德认知教育,强调"晓之以理",这使得德育陷入"填鸭式"的空洞说教,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高校德育必须重点转向情感教育,强调"动之以情",使学生首先从情感上认同它,进而在潜意识中固化它,最终在行为中表现它,这样才能提高其效果.  相似文献   

7.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各高校为配合传统的德育工作,纷纷建造德育网站,搭建网络德育平台,希望收到较为满意的教育效果。然而,由于大部分网站形式古板、内容陈旧、管理滞后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点击浏览量少、教育效果不明显等现象。笔者拟从网络德育平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高校网络德育平台的建设情况,提出一些改革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书敏 《教育探索》2004,(10):86-87
影响高校德育效果的原因,主要来自德育的实施主体——教育者、参与德育过程诸要素(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等)、教育对象——学生以及社会和家庭等四个方面。提高高校德育效果,更新德育观念是原动力;探索德育新模式是重要途径;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改善学生管理工作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大学德育效果不佳的问题在大学德育教学中尤为突出,究其原因,长期以来高校人文教育的缺乏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文章从大学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概念出发,论述了人文教育与大学德育的内在联系,人文教育对大学德育提高其实效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指出,要解决大学德育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本的是要实现大学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基层团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存在的内容陈旧、效果短暂、流于形式、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其原因可概括为共青团在思想引领方面的德育功能未能发挥到位。通过深化志愿服务德育主题,创新志愿服务内容和拓展志愿服务协同育人平台等措施,可有效强化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深化志愿服务活动意义,提高高校基层团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的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1.
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课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而应加强对德育课的教学探讨,文章从明确的德育目标、学校的认真安排、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五个方面浅谈了如何提高中等专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原则,以学科德育为主渠道,拓宽德育其地渠道,“抓小、抓近、抓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适应时特点,与时俱进,实现德育工作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功能的研究是关于道德教育作用的深层探讨与定位。人在社会中生活是考察道德教育功能的主线。道德教育有三大功能:正义功能、意义功能与幸福功能。道德教育的正义功能是从社会入手,侧重于好公民的培养;道德教育的意义功能是从个人入手,侧重于好人的培养;道德教育的幸福功能是从生活入手,侧重于创造幸福生活,由于社会与个人统一于人的生活,所以,幸福功能是正义功能与意义功能的综合与提升。  相似文献   

14.
德育中的自由选择是指道德主体按照其意愿独立自主地在各种客观可能性中决定采取行动.大学生作为高校德育的主体,有着丰富的自我意识、个性化的生活现、新颖的价值观,德育中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体现了道德主体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保障大学生德育中的自由选择,必须构建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德育内容模式,实施多样化的德育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明的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自由人格和主体权利等意识,我国德育在培养人的德性、开发人的潜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德育存在着片面强调政治意识功能,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强调社会适应性教育,忽视了德育内容的个体价值取向等问题。鉴于此,应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实现德育重心的转移,实施“主体——发展性德育”,确立由重知识教育向重道德养成教育转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论德育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德育功能概念的理解影响对德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的形成,有助于适当、适度的德育实践。依据人们对于德育功能的诸多认识,再依据适度、分层的原则,可以大体将德育的主要功能分为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教育性功能。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以及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高校生态德育教育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深刻剖析目前其所面临的生态德育教育困境,针对现有生态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实际,开拓创新,认真探讨加强大学生生态德育教育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也是高校的主要意识形态阵地,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教育者需全面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高校在凸显立德树人作用的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德育工作上,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和政治理论在培养具有全面德智体美劳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后继者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道德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 ,培养受教育者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 ,推进道德教育的改革创新 ,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道德教育贯彻主体性原则的主要途径是实行自我教育法。为此 ,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大胆适当地加以引导 ,调动受教育者的道德上进心 ,并把个体自我教育与群体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要用教师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用情感教育作为主要实施手段,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的主渠道,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这几个方面形成合力,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