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种新的化-网络化正在形式,而其中bbs是一种最突出,最活跃,最迷人,最具有个性的网络化产物。作为新的通信手段以及当代人的新观念的一种自然的反映,bbs中特殊的修辞现象恰到好处地将这种新生事物的特殊性语言中表现出来了,它充当了众多网民交流思想情感,互能信息,张扬个性的必备工具。本对所收集的bbs语料进行基本的修辞语用分析,探索几种bbs修辞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机制,并尝试从社会化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予以阐释,试图勾勒出一个bbs修辞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2.
修辞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张爱玲的创作表现出文化与修辞的密切关系。本文以其作品为例,分析其文本中比喻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揭示其个体文化背景对作家修辞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博客被视为是继E-mail、BBS和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也被称为"自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博客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并且反映当前的社会文化.博客及博客娱乐所体现出当前社会文化的特点--尊重个性、强调个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娱乐意识、娱乐参与意识的增强和人类娱乐精神的延伸.  相似文献   

4.
魏月霞 《红领巾》2004,(4):70-71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网络文化不仅为犯罪心理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氛围,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发的几种心理危机助长和推动了犯罪动机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世界上众多文字中最具形体特征的书写符号,它在记录汉语的同时,还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功能.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汉字字形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表现为汉字在使用过程中所造就的种种文化现象.人们在使用汉字时常常利用汉字的形体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这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活动,古人就提出了"析字"这一修辞术语.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篇中也谈到:"缀字属篇,必须练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可见,汉字的形貌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理解隐喻不能脱离所处的文化背景。本文试图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爱情"作为研究对象,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认知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情感隐喻认知在文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学修辞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的产生与特定时期的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有社会文化的根由.反过来,文学修辞一旦产生后,它必然渗透进社会文化,反过来对社会文化也会产生影响与作用.本文的重点是论述社会文化对声律、对偶和用典三种文学修辞的影响:汉字文化是汉语声律的基础,佛教文化输入是汉语声律规则被发现的条件,南齐时期所流行的华丽文风则是汉语平仄相配的文学修辞广被采用的文化气候;汉字的音、形、义特性是对偶修辞的基础,崇尚自然的哲学文化和思维方式是对偶修辞的思想根基,农耕文明是对偶修辞的文化根据;社会精神文化的不断生成导致了用典这种文学修辞,文化继承必然要引用前代若干具体的资料,以说明新的文化意义,每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情况、士人崇尚的风气各不相同,这又区别出“用典”的多少、好坏等.文学理论迫切需要整体综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修辞学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反思和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文化语言学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修辞学会、江苏修辞学会、<修辞学习>等重视文化与修辞关系的研究.对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之展望是: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更深更广的文化层面观察汉语修辞现象,进一步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探讨文化修辞学的方法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流行文化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文化事实和文化存在。流行文化通过各种文本修辞和运作修辞的选择,创造并维持一种基本的修辞关系,修辞关系各方以一种互相填平的方式成全对方;流行文化不仅是一种商品,一项工艺,一种社会力量,而且还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修辞学,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特殊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和修辞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和文化现象。任何一个隐喻,就其实质而言,不仅直接表现为一定的语言修饰,而且间接暗示出更为深刻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方式,而任何心理现象和实践行为都是文化现象的深层次展示。因此,隐喻具有修辞、思维与文化三重内涵。  相似文献   

11.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正逐渐深入到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语言,即互联网常用语,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BB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从模因论的角度对网络语言中"飞白"辞格进行语用分析,有助于正确看待网络语言中"飞白"辞格被大量使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网名浩如烟海,研究网名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但把大学校园BBS论坛上的ID名单独列出从修辞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见,所以本文拟对大学校园BBS论坛上的ID名从修辞角度做一个案分析,希望能从中了解到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情感、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修辞策略是修辞学中的一个重要新概念 ,该文在宏观上考察修辞策略与文化的关系 ,具体论述了文化制约和影响下的修辞策略功能、特性和效应三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英语委婉语的形成与交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语言交际是人类赖以维系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因而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是采取迂回曲折的方法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它既是语言修辞的结晶,又是社会化的积淀。委婉语体现了语境和社会化对使用语言的制约和影响,也体现了不同民族对交际方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修辞学从古至今曾经形成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从较深层次的视角审视,中国修辞学每一个发展阶段的转型,都是修辞理念不断转化更替的过程。按照修辞观的不同,中国修辞学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它的每一次研究转型,虽然都具有很多的推动要素,但西方文化及其学术思想的强力催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每当中国修辞学的发展遇到困境时,人们往往从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受到启迪,汲取其精华和营养,进行大胆的借鉴和探索,便形成中西合璧的结晶,从而引导中国修辞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柳暗花明"的发展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6.
郭杏 《海外英语》2012,(11):239-242,258
Network Chinese has been developing quickly and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and research increasingly these years.This thesis’ s study and analyses are based on the dictions on colleges’ BBS" because that the characters of the Network Chinese are more obvious and centralized in dictions on colleges’ BBS and the students are one of the most active users.The author firstly classifies the diction with the diction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bining use of other two means:word formation and rhetoric.In addition,the author also introduces a important words type-emoticon.A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ctions on colleges’ BBS,the author analyzes them linguistical ly and culturally.  相似文献   

17.
在明代彝族杰出女政治家奢香夫人的多项重大贡献中,文化贡献是其主要贡献之一。这一贡献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和彝汉文化的交流,进而起到维护民族团结和睦、国家统一、边疆巩固的作用,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共收集到150余条长治方言中的谚语,其内容丰富,意蕴深刻。文章主要从其类型和审美文化特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从类型上看,主要有事理谚、社交谚、生活谚、气象谚等四种类型;从审美文化的角度看,主要有韵律美、对称美、联系美等审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时期出现过一场声势浩大的输入西方新文明的思潮。发动此次思潮的新知识界希望国人能超越以往“创造文明”的文化自大心态,而投身到有助于救亡图存的“因袭文明”(彻底学习西方近代先进文化)的运动中去。此次思潮比以往的学习西方思潮表现出更多的彻底性:1.在文化价值判断方面,新知识界第一次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还有更高等的文化——西方近代文化;2.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内容方面,新知识界第一次深入到对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层面进行引进与吸收,并以此为标准,发动了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意识形态的猛烈批判;3.在学习西方近代文化的速度方面,较积极的一派主张突破社会进化的渐进道路,而直接进行社会制度的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是一种深刻影响青少年人格的社会存在。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给青少年一个较为宽松、自由的文化场,为青少年现代人格的自由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大众文化人文精神的空场,又可能导致青少年人格需求的物化、人格判断的困惑和人格行为的失范。为此,应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同时,积极引导大众文化的发展,为青少年创设健康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