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英语句子中的信息结构以信息功能为侧重点阐述句子构成,句法结构则以句法功能为侧重点阐述句子构成。虽然角度不同,但两者都以句子为基本研究单位,所以信息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拟从信息结构和句法结构的定义出发,从两种功能的映射关系、信息功能和句法功能的相辅相成、信息功能对句法功能的制约和某些特殊句法功能对信息功能的限定这四个方面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黎氏文法《新著国语文法》定名为"句本位",其特点是:文法研究以句子为坐标,先理会宏纲句子,再分析细目词类。其方法是:广集实证"例不十,不立法";"论理的"次序、"文学的"次序结合分析;"活的文法"活看不拘泥。其内容是:建立"造句法"基本规律、确定句法结构六成分,从"造句"讲到"用词",拿"句法"控制"词类",立名词"七位",定动词"散动","论理的"次序,"文学的"次序结合观察与实践分析,句法结构内含语义关系分析,词法句法内容章次编排革新,并分析展示"图解法"。黎氏文法对从《马氏文通》到《新著》之前的中国语法研究诸书进行了继承、发展和革新,是中国语法学史上"句本位"体系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单韵鸣 《中国语文》2012,(3):256-263,288
广州话的"得嚟"是谓词性结构的后置成分,它在句中起到连接句子的作用,本文首先从语义、句法功能及用法各方面描述其特征,发现"得嚟"连接的两部分之间具有两种语义关系:递进关系和对比/转折关系;再联系与其形式相近的其他成分,论述它们的区别和"得嚟1"与"得嚟2"之间可能存在的演变关系,最后指出,"得嚟"用作后置连接成分具有一定的语言普遍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龚贺 《时代教育》2012,(7):289-290
"然后"和"后来"在复句或句群中都是经常用到的表示连贯的关系标记,表示后一分句或句子表示的事件或状态接着前一分句或句子发生。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本文从句法成分、语义内容、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这两个连贯关系标记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句法和语义是句子理解加工的两个主要方面,人类大脑是否能够对句法和语义进行区分?又是如何对两者分别进行表征和加工的?这是目前语言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近年诸如"ERP"和"fMRI"之类神经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兴起和盛行,为句子理解加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使研究者对句子理解加工的研究大大深化。本文旨在概述当前句法语义关系的ERP研究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7.
在"定中"结构中,英语形容词在句法上修饰中心语,但语义却指向句子中或语境中的其它成分.现从语义指向理论的角度,探讨分析"定中"结构中英语形容词语义异指的分类、特点和修辞功能及其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汉语中,"子产而死"、"富而可求"之类句子在句法结构上是"主而谓"结构,"而"前的名词既是主语,也是话题."而"是连接主语和谓语的语气词,可以看作是古代汉语中特殊的话题主语标记.  相似文献   

9.
蒙古语存在句分为“主谓型存在句”、“状谓型存在句”、“定中型存在句”等三个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存在句主要在语序上带有区别特征,语义上没有明显的不同,语序变化的主要区别可以说取决于说话者所强调的内容,但每一个句子主体和处所的位置不是随意调换的,有些句子里处所和时间只能在主体的前面,不能在存在主体的后面,这也许与话题化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定、必须、继续"的词性一直受到关注,但各家在判断这几个词的词类性质时标准不太统一。本文旨在从谓宾动词句法特性的角度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一个区分副词和谓宾动词的辅助性方法。本文结论是:"一定"兼副词和助动词,"必须"是助动词,"继续"兼副词和谓宾动词。  相似文献   

11.
句子理解中的句法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法启动是研究句子加工的重要研究范式。在句子理解层面的句法启动研究因长期受到质疑而被忽视。认知神经科学为研究句子理解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证据支持,从而重新启动了句子理解中句法启动的研究。从句子理解中句法启动的概念及其争议、句子理解中句法表征机制的研究及跨语言句子理解的句法启动研究等方面对句子理解中的句法启动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进一步明晰语言现象的本质,为进一步探究句子加工的本质提供新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语法认为外加状语是句子中可有可无的成份,这是对外加状语句法功能的一种误解,与附加状语和联加状语一样,外加状语是句子中不可或缺的成份,它的参与是连接两个句子以及更大的语篇单位的必要条件。但是需要提出的是外加状语所起的连接作用不同与联加状语。联加状语架起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桥梁,但是外加状语架起的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动态衔接枢纽。  相似文献   

13.
“思想是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的”。任何思维形式,都要依靠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推理这种思维形式,是由复句或句群来表达的。复句,是由两个以上分句组成的句法单位;句群,是由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句法单位。句群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各种关系,在复句里分句与分句之间都有,因此,搞清楚复句与推理的关系,也就可以搞清楚句群与推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反"类转折语气副词是由语气副词"反"历史演化而来。"反"类转折语气副词有唯状性,在句中作状语。从焦点功能来看,不同句法位置的句子焦点不同。当"反"类转折语气副词出现在小句的句首时,该句的焦点通常在该副词所在分句的末尾;当"反"类语气副词位于小句中间时,该句的焦点可在该副词所在分句的句首或句中。从语义特征来看,与"反""反而"相比,"反倒"更突出语气副词"倒"的作用。从时体特征来看,"反"类转折语气副词多用于已然,"反而"可出现在将来时、现在时、过去时的句子中,其余多出现在现在时与过去时句子中。从偏误分析来看,"反而"的偏误类型集中于误代,"反倒"的偏误类型集中于错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介绍词汇和句法,指出词汇语义和句法界面是双向互动的,介绍词汇语义和句法界面关系的三种理论流派。其次阐释词汇语义与句法界面的双向互动以及如何产生句子,通过选择限制性规则和题元角色论证词汇语义对句法的作用以及如何产生句子,通过被动转换影响词汇语义和构式语法论证句法对词汇语义的反作用以及如何产生句子。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尝试提出一种新的句子结构观--句子的三层结构.三层结构观认为,句子从外向内依次可以划分为三层,即篇章层、语用层与句法层.三层结构对于句子的构成具有性质不同的作用,其间关系表现为外层制约中层,中层制约内层.据此,主张对句子有形成分的分析,首先应根据篇章语法学分析其篇章成分,而后根据语用学分析其语用成分,最后根据句法学分析其句法成分.这种句子结构观及其析句方法,有助于解释以往析句方法所难以解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维吾尔语存在两种类型的人称一致关系。即主谓之间的人称一致和领属结构中领属性代词和被领属的名词之间的人称一致.这些一致关系中一致性标记的句法地位的研究在形态学和句法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认为句子层面和名词短语层面都存在类似的人称一致关系这一语言事实,为论证名词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平行性提供了又一证据。维吾尔语两种人称一致关系中人称一致性标记在各自所在的句法结构中起着中心语的作用,因而其结构图式可以按照X’理论的模式来进行描写。但是,在一致关系中,决定一致关系的控制语往往并不是句法上的中心语,而是指示语、主语、先行词这样一些成分。因此关于一致关系的句法和语义的复杂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句子的三层结构及其分析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子的抽象结构从外向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即篇章层、语用层与句法层.三层结构的性质不同,其间关系表现为外层制约中层,中层制约内层.据此,对于句子有形成分的分析,首先应根据篇章语法学分析出其中的篇章成分,而后根据语用学分析其语用成分,最后根据句法学分析其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语法认为外加状语是句子中可有可无的成份,这是对外加状语句法功能的一种误解,与附加状语和联加状语一样,外加状语是句予中不可或缺的成份,它的参与是连接两个句子以及更大的语篇单位的必要条件。但是需要提出的是外加状语所起的连接作用不同与联加状语。联加状语架起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桥梁,但是外加状语架起的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动态衔接枢纽。  相似文献   

20.
对超前夸张"还X就Y"格式进行句法和语义分析。句法上,"还"和"就"为时间副词,"X"由"VP1"、"在+时间词"以及"AP1"等语类充当,"Y"由"VP2"和"AP2"两种语类充当。语义上,"还"的语义特征为[+持续],"就"强调"Y"实现得早或快,承接"X"。"X"和"Y"具有时间、地点和性状三个方面的非现实关系,此格式具有[+超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