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机抽取90名不同专业的学生,男女比例1∶1,采用五个体积相同但色彩不同的正方体进行大小排序实验,研究色彩对物体大小知觉的影响方法。结果表明:色彩会影响人们对物体大小的准确知觉;明度高、暖色系的色彩会使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体积大,明度低、冷色系的色彩会使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体积小。  相似文献   

2.
超市拥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助于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感知觉占据着主导地位.文章从感知觉的角度探讨超市中教育资源的利用价值:家长利用超市资源促进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深度知觉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视域中的知觉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胡塞尔的意识知觉阶段、梅洛一庞蒂的身体知觉阶段和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阶段。以克服或超越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局限性为目标,梅洛一庞蒂对胡塞尔的意识知觉进行了修正和完善,杜夫海纳则创造性地综合各家优长之处,将现象学的知觉理论推进到了美学领域。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为现象学美学的研究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研究和分析方法,这也在审美知觉理论上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4.
知觉干扰效应是更残缺刺激的呈现使部分残缺的同一刺激的识别发生困难。实验利用标准条件和递进条件下的识别正确率的比值,详细考察汉字知觉干扰效应量在不同注视时间下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模糊汉字在2秒、4秒和8秒三种注视时间下均产生了显著的知觉干扰效应,但是注视时间对其识别正确率的改善和干扰效应量的大小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变革理性对人发展具有优先性的大脑教育,在于唤醒教学中的身体知觉,使以人为本的教学更加确凿、实在并富有底气。重新捡拾历史印记中的知觉教学,用身体现象学思想改革当下积习已久的教学弊端就是要实施知觉教学,强调身体知觉是人认识事物的基点,它与情感和理性共在,引导学生将身体知觉表达成为思想,使学生的身体切实回到教学。知觉教学将师生变为行动者和思考者,将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还给身体,使学生的身体、理智和精神进一步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移觉格是不同知觉之间的挪移、沟通所形成的修辞现象,而且移觉格在运用时,往往是用一种乃至多种知觉,来表现其它的某种知觉,也就是因为有“被表现者”和“用作表现者”的不同。因此可以依据“主要知觉”与“辅助知觉”,来对移觉格进行新的分类。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人数逐渐增多,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也日益丰富.歧视知觉是留守儿童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已有的研究更关注歧视知觉的水平,并未深入讨论其发生的过程性与情境性.因此本研究以湖南省醴陵市的28名留守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初中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及其问题行为.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在言语歧视、回避、行为歧视和攻击四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歧视知觉,而歧视知觉可能引起留守儿童的回避、退缩、攻击、违纪等问题行为.最后,提出了对留守儿童教育及干预的意见与建议,以期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知觉的辨别和分类能力的发展是其认知、探索世界的基础。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法,阐述了儿童各种知觉辨别和分类能力的表现及发展,探讨了影响儿童辨别与分类的因素,以及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与争论点,为进一步研究儿童知觉的辨别和分类能力提出了思考与建议,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教师课堂教育行为的学生知觉问卷,对500外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初中生知觉的教师课堂教育行为的结构与发展特点。结果发展:(1)初中生知觉的教师课堂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它包括积极情感、约束与控制行为、消极情感与支持帮助行为。(2)初中生对教师课堂教育行为的知觉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3)在初中生对教师的约束与控制以及消极情感行为的知觉上,男女之间有显著的差异;而对积极情感和支持与帮助行为的知觉则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改变了个体知觉的状态;而Barsalou(1999)的知觉符号理论提出,知觉系统与认知系统一样,也能对信息进行知觉,其表征方式是知觉符号。所以知觉符号理论打破了命题符号理论对多媒体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限制,赋予了多媒体教学无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415名中学生的班级环境知觉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中学生班级环境知觉的突出特点是:融洽的人际关系、严整的纪律、浓厚的学习竞争氛围以及中度的学习负担;(2)中学生的班级环境知觉与其学业自我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中学生知觉到的人际关系越好、班级越有秩序、竞争气氛越浓厚、学习负担越轻,其学业自我发展水平亦越高;(3)中学生的班级环境知觉对其学业自我的发展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儿童涂鸦,即儿童绘画,非常有特点:形体大多无细节和透视表现,喜用线条描绘,多以圆形、椭圆形等简单形状来概括形体,大小比例无区别。对儿童的视知觉原理进行分析,能够为了解儿童绘画的特点提供帮助。看似随意而为之的儿童涂鸦,实则体现了儿童发展阶段的视知觉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二十年来关于学习者外语感知觉的研究,发现感知觉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从语言和非语言两个大的方面报道了感知觉研究的一些事实;并探讨了外语感知觉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即定义和其理论解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两个实验均采用2(大小条件:245×245像素和116×116像素)×2(测试条件:标准和递进)被试内设计(实验一为连续递进,实验二为间断间隔递进),考察间断特征和特征大小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两个实验中递进条件下的识别率均显著低于标准条件下的,即均存在知觉干扰效应,失匹配假说能比较好地解释这一结果;大小条件只影响识别率,不影响知觉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15.
艺术知觉是一种对事物的表现性知觉,是区别于普通知觉、科学知觉的审美知觉。“审美局性”、“表现性”是审美知觉是否存在的两个关键性概念。本从艺心理学的角度,运用比较的方法,对“表现性”这一艺术知觉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闻释。  相似文献   

16.
研究考察了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的汉语声调知觉,发现:零起点的韩国和日本留学生的知觉是连续性的,泰国留学生则表现出一定的范畴化特征,但和汉语母语者的知觉模式并不一致;初级水平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表现出和汉语母语者一致的知觉模式,但在范畴化程度上和母语者存在差别;初级水平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在知觉的范畴化程度上不存在差别。结果表明零起点学习者汉语声调的范畴化知觉受到母语经验的影响,但音高重音和声调语言的母语经验对声调范畴化知觉能力的发展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们只是生活在感觉印象的世界里,那我们就仅仅接触到事物的表面。如果我们对自然界和艺术作品的观看,仅仅看到了形状、色彩、空间或运动,那么这种知觉仅仅是普通知觉。对事物的深层的认识,总是需要我们在积极的建设性的能力方面做出努力。艺术经验具有自由创造的生产性,审美知觉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能动的形式。欣赏即是一种创造。歌德说,创造性是人的天性的最内在的性质。如何让“最内在的性质”得以发展,是艺术教育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论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政治知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政治知觉是指组织成员对于组织内其他成员运用其本身具有的权力或资源所从事的各种自利且不被组织许可的行为的主观感觉。一般认为组织政治知觉由五个维度组成:(1)一般政治行为的政治知觉;(2)保持沉默,静待好处的政治知觉;(3)同事及小团体行为的政治知觉;(4)上级行为的政治知觉;(5)薪酬与晋升政策的政治知觉。组织政治知觉的主要理论有权力与冲突观点和有关组织、工作、个人特性的观点。组织政治知觉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增加员工的工作压力、焦虑感及离职率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知觉实验的方法对16位汉语母语者的普通话塞音知觉做了研究,结果发现,汉语母语者普通话塞音的知觉是典型的范畴化知觉,且发音部位和音节声调类型对塞音知觉的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发音部位靠后、声调起点音高较低的音节可使塞音感知边界靠后,边界宽度变大,容易被感知为不送气塞音;反之则反。研究证明:塞音知觉与其声学特征存在密切联系,表现为知觉/声学特征与发音部位间的二分对立关系,以及塞音知觉过渡区与声学断裂带的叠合关系。此外,文章还从发音生理学以及声学角度解释了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关于知觉的先天性与后天性问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心理学家从发展的角度,针对知觉研究的焦点问题——先验论与经验论之争所做的实验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评述。首先,简要回顾了哲学家们对空间知觉的两种对立的观点——先验论与经验论。其次,系统地介绍了心理学家们围绕这一问题对动物和人类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最后,对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