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学业求助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对370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歧视知觉、执行性求助、回避求助与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工具性求助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学业求助在歧视知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拖延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17,(3):96-103
为探究歧视知觉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和社会支持可能产生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留守儿童歧视知觉问卷和青少年问题行为调查问卷,对云南省18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歧视知觉影响社会支持的路径系数为-0.35,社会支持影响问题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47,歧视知觉影响自尊的路径系数为-0.29,自尊影响社会支持的路径系数为0.45,各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结果表明:1)歧视知觉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影响问题行为;2)歧视知觉通过自尊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愤怒在歧视知觉与留守青少年自伤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以体验回避模型和性别角色理论为基础,采用歧视知觉量表、愤怒分量表、青少年自我伤害量表对662名留守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歧视知觉、愤怒、自伤间两两显著正相关;(2)歧视知觉不仅直接影响留守青少年自伤,还通过愤怒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留守青少年自伤,且该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受到性别的调节,愤怒对女生自伤行为的作用比对男生的更强。研究认为愤怒和性别在歧视知觉与留守青少年自伤之间起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贫困和歧视知觉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和问题行为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测查了北京、天津、洛阳和南阳四个城市20多所学校的2670名5-8年级儿童,考察其物质资源、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歧视知觉及亲社会行为和问题行为.结果发现:(1)贫困家庭儿童的物质资源指数、教育资源指数显著低于非贫困组,歧视知觉显著高于非贫困组;(2)贫困组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显著低于非贫困组,而问题行为显著高于非贫困组.(3)在贫困与非贫困家庭中,歧视知觉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和问题行为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的预测更大.结果说明,歧视知觉比贫困更值得关注,可以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初中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求助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学业求助问卷对188名留守儿童与209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业求助行为与求助对象上差异显著;农村留守儿童在执行性求助行为方面性别主效应显著,在回避性求助行为方面性别与年级交互效应显著。寄养儿童回避性求助行为得分显著高于非寄养儿童。  相似文献   

6.
南阳市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现状,以某地区291名中小学留守儿童为对象,采用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和同伴依恋问卷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攻击行为、冒险行为、同伴依恋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同伴依恋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从留守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入手,深入留守儿童的内心精神世界,研究与探询留守儿童独处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是实施有效教育与管理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案例的现象学分析与对教师生活体验的反思,探索一种留守儿童教育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即基于同情性的行为意义之理解,确定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存在性问题,并由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是学校的特殊群体。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有着更多的攻击性行为,且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普遍偏低。社会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很好地预测攻击性行为。从家庭、学校、社会和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探究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策略,以期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9.
对重庆市范围内6所特殊教育学校的294名特殊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探究特殊儿童家长歧视知觉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孤独感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特殊儿童家长的歧视知觉和生活满意度得分在家庭住址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不同家庭月收入的特殊儿童家长在歧视知觉及其歧视感知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特殊儿童家长生活满意度与歧视知觉和孤独感均呈显著负相关,歧视知觉和孤独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在特殊儿童家长歧视知觉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1.88%。特殊儿童家长歧视知觉和孤独感对其生活满意度均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同时,歧视知觉也会通过孤独感间接地对其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留守儿童耻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537名留守儿童和492名非留守儿童对照组进行测试,探讨留守儿童耻感心理与同伴冲突情境下的应对方式状况及关系。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在行为耻感因子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同伴冲突情境下,留守儿童采用退缩、攻击和幻想应对方式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采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则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2)关系耻感能够正向预测求助应对方式;四种耻感心理因子能够正向预测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也能负向预测退避和攻击应对方式;行为耻感能够正向预测幻想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440名流动儿童与192名城市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伴评定量表、师生关系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个体歧视知觉"流动儿童版问卷,考察了流动儿童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及歧视知觉的特点并考察了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与歧视知觉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同伴关系无论是在性别、学段还是两类不同儿童群体上的差异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师生关系上,女生好于男生,在正向师生关系上高于男生,负向师生关系上低于男生得分;歧视知觉方面,男生感受到的歧视高于女生。(2)同伴关系与歧视知觉呈负相关,师生冲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3)同伴关系、主观支持可以负向预测歧视知觉,师生冲突可正向预测歧视知觉。(4)社会支持在流动儿童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与歧视知觉间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亲子分离情境下留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其个体差异,采用问卷法、教师评定法和档案法搜集232名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测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高危型相比,适应型留守儿童在认知—行为方面表现出高挑战性—可控性认知、积极应对以及低威胁性一无控性认知、低消极应对的“三高—三低”模式;在学业成就和学校表现方面表现出高学业成就、高人际技能、高任务取向和高耐挫性的特点.不同适应类型儿童在焦虑—退缩和违纪—攻击问题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脆弱型和矛盾型在上述所有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改变儿童的认知—行为系统,培养其社会能力有望成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孤独感、委屈难过和敏感自卑是留守儿童的“代表性”情绪体验,忧虑情绪主要表现在初中留守儿童中。随着留守时间的变化,留守儿童的情绪体验存在不同的变化模式。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适应既存在积极方面,也存在消极方面。违纪、攻击和退缩行为是留守儿童群体中“偶尔或有时”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03名流动儿童为对象考察了其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流动时间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歧视知觉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低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低于初中生;(2)在社会支持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3)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二者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流动时间对二者关系起调节作用,即对于流动时间达3.5-10.5年的儿童,歧视知觉对自尊的负向预测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留守中学生攻击行为的现状以及攻击行为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对江西省农村中学留守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显示,留守中学生攻击行为检出率较高;留守中学生的攻击行为存在年级、性别差异;留守中学生高、中、低攻击组在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差异,高攻击组的应对方式更消极,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和攻击行为也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长时间与父母缺少交流,亲情意识淡薄,出现亲情缺失的问题,这些都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生活学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特别是我所在的乡镇学校,这些孩子的特点更为明显。下面,我以我所在乡镇学校的留守儿童为例,针对有关问题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559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考察了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的幸福感、歧视知觉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小学阶段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幸福感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而在初中阶段两类儿童幸福感无显著差异。(2)相比于打工子弟学校,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有较少的歧视知觉;女生歧视知觉显著低于男生;小学阶段流动儿童歧视知觉显著低于初中阶段。(3)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其幸福感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4)学校类型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幸福感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对幸福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抑制性控制任务和自编的幼儿攻击行为教师评定量表(PABS-T)对88名留守幼儿和80名非留守幼儿进行测查,探讨了留守幼儿抑制性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发展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留守幼儿的抑制性控制能力显著低于非留守幼儿,其攻击行为则显著高于非留守幼儿;(2)留守幼儿的抑制性控制与身体攻击、总攻击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3)留守幼儿的抑制性控制对其身体攻击和总攻击行为都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法对501名自闭症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研究,考察自闭症儿童父母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的特点,并重点考察歧视知觉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及自尊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自闭症儿童父母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在部分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2)歧视知觉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群际关系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3)自尊在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间具有调节作用,歧视知觉对高自尊水平自闭症儿童父母群际关系的预测力显著,而对低自尊水平自闭症儿童父母群际关系的预测力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歧视知觉是个体知觉到由于自己所属的群体成员资格(如种族、户口身份等)而受到了有区别的或不公平的对待。儿童歧视知觉发展模型,从认知变量、情景变量和个体变量三方面分析了影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影响。学校、家庭和社区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流动儿童及时应对各种外界歧视及其带来的不愉快体验,有效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