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鑫  宋伟 《科技与出版》2023,(3):134-142
数字作品的非同质代币化交易开辟了数字出版新场景,体现了网络空间中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新动向,为促进数字出版新业态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然而,如果以“作品与有形载体的不可分性”作为发行权穷竭规则适用之基础条件,则数字出版非同质代币化交易仍面临发行权穷竭规则适用受阻之法律困境。文章通过引介分析数字出版非同质代币模式特点,结合对非同质代币化交易著作权侵权纠纷首案的研究,发现将“作品与载体的不可分性”作为发行权穷竭规则适用之基础条件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数字出版非同质代币模式下能够确保作品的稀缺性与交易的安全性,交易行为也符合网络发行行为的法律特征。故而,在数字出版非同质代币模式下亦具有适用发行权穷竭规则之可能。  相似文献   

2.
王钧 《科技与出版》2021,(11):85-93
影像数字出版作为版权交易的一个典型形态,在技术高速发展的场景下不断迭代,跨入了智能时代.本文尝试从技术族的角度出发,对影像数字出版的关键环节进行技术赋能解析,挖掘智能影像数字出版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影像数字版权交易的现状和挑战,并且尝试给出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数字出版为出版业带来制作和传输的便利,但数字著作权交易却困难重重,这也是数字出版这几年来一直没能有突破性发展的关键。本文以交易成本理论的观点来分析数字著作权交易,发现过高的交易成本正是著作权交易无法顺利进行的主要困境,并实际提出降低交易成本的建议,希望交易双方最终都能回归到著作权初始"鼓励创作"的原始精神,才能避免交易成本的浪费。  相似文献   

4.
关帅锋 《传媒》2016,(18):74-76
数字出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加快数字出版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新闻出版强国战略的重要构成.数字出版为传统出版业打破瓶颈、重构产业链、实现健康发展指明了出路.但客观来讲,数字出版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制度架构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而法律规制建设是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法国数字出版法律规制建设现状与特色,为国内数字出版法制规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竞争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出版是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的出版。目前有出版类网站、互联网期刊、互联网互动杂志、电子图书、网络游戏、在线音乐、手机出版、数字印刷等类型。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历史并不久远,但其发展非常  相似文献   

6.
常馨予 《出版广角》2015,(6):100-101
本文将数字版权作为研究对象,以版权交易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数字版权交易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在完善数字出版法律制度方面,对数字版权交易中最重要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数字版权转让制度进行详细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青  沈秋蕾 《出版广角》2013,(18):29-31
著作财产权独具的商品性和商品性表明了交易与获取利益必然发生,而其具有的实用性和传播性则为交易与获取利益提供了可能。数字出版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利用数字化通信平台,促进了数字版权交易转让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华鹰  谭玲 《编辑之友》2015,(12):84-87
在数字出版时代,由于海量作品、海量作者的存在,海量授权问题已制约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原有的著作权授权方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需求,需探索建立更合理的著作权授权机制,以解决数字出版中作品使用者与版权人沟通不畅的鸿沟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有效防止数字出版商、网络商在使用他人作品时存在的版权侵权.  相似文献   

9.
数字出版平台是由数字出版主导企业主导,若干相关企业、机构和个人在一定标准和规则统摄下共建共享共赢的、介于数字出版企业(含机构和个人)和数字出版市场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具有数字出版生产、传播、社交、交易、消费和治理,以及信息数据的管理开发等基本的多元功能.其本质是以威权(命令)机制和价格机制来协调数字出版产业分工、协作、交易等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热潮下,传统纸媒受到冲击,NFT数字作品与数字出版平台相结合,使数字出版者兼具出版方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多重身份属性。数字版权法律制度的稳定性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之间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而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却为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带来便利。NFT的技术特征可以解决数字作品的登记确权问题,控制NFT数字作品在转售过程中数量的唯一性,为构建数字所有权以及发行权在数字环境中的延伸适用提供了可能。“去中心化”交易模式下,创作者和传播者的身份发生转变,数字出版者具有了新的角色定位。为应对NFT技术带来的交易风险,数字出版平台内应当构建更为高效的著作权许可使用模式,同时对作品的铸造者及购买者尽到相应的告知义务。  相似文献   

11.
陕西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 《今传媒》2009,(6):7-9
数字出版是指以互联网、手机及专属阅读器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其中由内容提供商、数字出版商、技术提供商、通讯渠道商及读者构成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主体.数字出版内容涵盖互联网出版、跨媒体出版、按需出版、数据库出版、电子出版、网络游戏动漫出版、艺术典藏数字出版、在线出版、手机出版和音像制品出版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魏佳  李慧 《出版广角》2022,(10):88-91
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出版模式的变革及传播方式的演化给我国数字出版著作权法律保护带来诸多挑战。文章对《费晓雾的奇幻天空》数字版权案件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数字出版著作权法律保护目前仍存在的数字出版侵权维权难度大,数字出版版权授权不规范,数字出版版权交易合同不完善,数字出版准入许可制度不健全等问...  相似文献   

13.
以"融合与提升,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共赢"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中国出版(版权)发展论坛"5月28日在哈尔滨举行。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进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的概念,是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由著作权人、数字出版商、技术提供商、网络传播者及读者构成了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各主要环节。传统出版的各个环节都因为数字化而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13,(13):17
本刊讯(记者韩阳)4月19日,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开幕当天,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从事数字出版、数字内容资源整合及复合出版技术研发的高科技企业中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正式推出其自主研发和建设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产业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科研图书馆的传统竞争优势。为促进科研图书馆与数字出版商协同发展,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打造了"全产业链"式融合共生策略:在产业链上游,开展面向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协议与专题特色数字资源库的内容合作;在产业链中游,开展面向参与OA出版与数字出版生产性服务外包的技术合作;在产业链下游,开展面向提供数字出版增值服务的市场合作。以其为范本,我国科研图书馆可通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建设统一的数字资源开发与利用规范,建立旨在保障数字版权利益相关者权益的数字资源市场化交易模式,实现科研图书馆与数字出版商的包容联动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数字版权市场交易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数字版权市场虽已初步形成,但在定价、收费、支付、分成、协作、代理等机制上均有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环节,影响到版权交易行为的顺利实现,成为我国数字出版做大做强的阻滞力量。因此,亟需推进我国数字版权市场交易机制的完善,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搭建起坚实的商业基础,并实现对各方利益的综合保障。  相似文献   

18.
数字时代,传统出版业的组织结构、出版流程、交易形式、出版规则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也对身处其中的出版人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迅猛发展的数字出版,传统编辑应该如何适应,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能够扩大交易范围也会增加交易复杂性,因而需组织创新以减少交易成本。以交易范围和交易复杂性为参照,当前数字出版产业组织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企业性组织、合作性组织、区域性组织、行业性组织、社群性组织。基于交易成本视角,数字出版产业组织优化的路径是:多元互补的竞合机制而非单一的组织关系结构,虚拟的价值链管理而非全面的组织机构管理。  相似文献   

20.
传统图书编辑如何适应数字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时代,传统出版业的组织结构、出版流程、交易形式、出版规则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也对身处其中的出版人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迅猛发展的数字出版,传统编辑应该如何适应,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