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凯  陈谦 《新闻知识》2001,(3):26-27
从英国王妃戴安娜为躲避隐私暴光而导致车祸香销玉殒,到美国总统克林顿因绯闻案而闹得沸沸扬扬;从吴绮莉公开宣布自己怀了“龙种”而引起轩然大波,到郭富城因在澳洲的绯闻而被媒体炒得焦头烂额,一时间关于公众人物的隐私报道似乎成了媒体吸引受众的强有力的“卖点”。在这些隐私报道中,不乏以侵犯报道对象的隐私权为代价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隐私报道进行认真而深入地分析,以便我们能够对隐私报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所谓“公众人物”是指两种人,一种是那些具有一定名声而被大众看作公众人物的人,如…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娱乐新闻中,我们看到最多的都是与"明星"或者"名人"有关的新闻,比如名人官司、明星绯闻等.笔者注意到,从90年代中期开始,绯闻新闻开始斩露头角,到了近两三年,绯闻新闻俨然已成了娱乐新闻的主角.  相似文献   

3.
<正>针对我国目前新闻报道现状,有的受众进行了如下总结,"娱乐覆盖了文化,美女挤走了学者,明星取代了模范,绯闻顶替了事实,低俗代替了庄重。"的确,新闻媚俗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倾向,在当前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形势下,很多新闻媒体报道以名人隐私、绯闻、暴力、神狐鬼怪、色情、对普通人伤痛的冷漠再现、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推崇、娱乐化等媚俗化新闻为新的卖点,刺激人的生命本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视觉享受,从而  相似文献   

4.
相较于传统新闻"严苛"的审核过程,网络新闻在"宽松"的环境下更易产生伦理失范的现象。就当下备受关注的校园欺凌现象为例进行分析,网络新闻在报道时,因过分追求舆论热度产生了一系列伦理失范的情况。包括对同类型事件的过度报道,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缺失和未能履行媒体社会职能等。针对以上问题,在相应的报道中应谨记以下原则:把握"度"量,避免过度渲染;透过表层,垂直深度挖掘;尊重隐私,谨记媒体规范。  相似文献   

5.
蔡新宇 《传媒观察》2003,(10):26-27
关注隐私话题,窥探他人隐私似乎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媒体对明星隐私的热衷由来已久。从往日对“王菲和谢霆锋的姐弟恋”,“毛宁事件”,“歌手高枫病逝事件”到前些时候的“张国荣跳楼身亡”等连篇累牍的报道中都可见一斑。媒体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对公众人物的生存状况多加关注,满足受众正当的知情权和好奇心本无可厚非,然而掩卷之余,我们却不能不对这样的现象给予思考:媒体对于明星隐私的报道究竟该走多远?  相似文献   

6.
我们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竞争的愈演愈烈,一些媒体为了抢发新闻。争取读者,已放弃对新闻真实性进行思考和甄别的责任。这一点在娱乐新闻上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对一些明星的绯闻、丑闻的“妙作”上,而且已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程度。为此中国记协呼吁要提高娱乐报道的格调,从中央到地方的42家媒体也表示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文化娱乐报道的低俗风。  相似文献   

7.
2008年年初,"艳照门"甚嚣尘上.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从力度到心态,一步步走向失衡,流于媚俗,使媒体自身走向触犯他人隐私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娱乐新闻中,我们看到最多的都是与“明星”或者“名人”有关的新闻,比如名人官司、明星绯闻等。笔者注意到,从90年代中期开始,绯闻新闻开始斩露头角,到了近两三年,绯闻新闻俨然已成了娱乐新闻的主角。因为绯闻是可以跨领域的,而且每个人——包括大牌明星在内,都有私人的感情生活。出于人性窥视的本能,加上娱乐新闻的推波助澜,绯闻新闻也开始在体育新闻、时政新闻中大量出现。当然,它的产生基础是名人效应。从某利意义上讲,绯闻新闻已成为媒体和明星的  相似文献   

9.
张楠 《新闻三昧》2006,(11):32-34
因为内容的低俗化和肆意炒作,近年来娱乐新闻一直是颇受诟病的新闻报道之一。虽然在2004年两会期间,人大政协就曾有文艺界委员提议建立专门的行业规范以规避娱乐新闻的庸俗化,但时至今日,娱乐新闻“八卦”反而愈演愈烈:从“黄健翔婚变”到“范冰冰包养案”,再到“窦唯和娱乐媒体冲突”,再到长达数月的“猫鼠”博弈般的“王菲生孩子及赴美治兔唇”,明星隐私、绯闻铺天盖地,低俗化炒作充耳塞目。作为工人日报这样的“大报”,面对娱乐媒体正在走向不断激发和迎合大众心理中潜藏的窥私、寻刺激等非正常心理的报道方向,使得娱乐报道不断挑战伦理…  相似文献   

10.
贾文凤 《青年记者》2007,(11):44-45
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而现在娱乐新闻的受众本位,更多的是因为经济时代媒体生存离不开市场,而市场化的主要手段就是招揽受众,取悦受众,于是就有了"冯小刚家庭地址被公开"、"王小丫结婚"、"窦唯烧车"、"王菲产子"等等明星隐私、绯闻铺天盖地,低俗化炒作充耳塞目。究其原因,得到的答案很雷同:"受众爱看啊,受众喜欢什么我们制造什么,受众本位啊",而娱乐记者对被采访者时常用的一句话便是"我们是代表受众向你提出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婚外情报道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样越来越受到媒体和公众的青睐,因婚外情报道而引发的新闻官司也越来越多.在婚外情报道中哪些涉及公民的隐私不能报道、哪些可以报道?如何界定婚外情报道是否侵权?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娱乐新闻中,我们看到最多的都是与“明星“或者“名人“有关的新闻,比如名人官司、明星绯闻等.笔者注意到,从90年代中期开始,绯闻新闻开始斩露头角,到了近两三年,绯闻新闻俨然已成了娱乐新闻的主角.……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内地媒体娱乐报道日见增多,一些严肃媒体也卷入其中。明星的种种细节用来娱乐读者,已经成为很平常的事情。好像明星有义务亮出自己的隐私给大家看,而大众窥看明星的隐私和无聊的生活细节也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令人吃惊的是,一些非娱乐人物的报道也已经被媒体全面地娱乐化了,这种娱乐化满足了大众窥视名人隐私的欲望,同时为媒体赢得了发行量和收视率,但  相似文献   

14.
谢锦添 《青年记者》2016,(19):78-80
媒体对法庭诉讼的报道一直以来都受到其他竞争性法律价值的限制.媒体报道的自由性在诉讼程序的审前、庭审以及审后阶段,都会对程序及相关利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审判结束且法院作出判决之后,保障司法公正和维护无罪推定的必要性就终止了,此时媒体重新获得了报道庭审的自由.但对涉案人员利益的保护并没有因庭审结束而终止,这一点当前世界各国主要通过隐私保护、资料保护以及反诽谤立法等方式加以实现.在对媒体言论自由与竞争性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界定和判断时,欧洲人权法院的相关判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镜鉴.我国可从欧洲经验中获得启示,以确立媒体与司法程序之间的合理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陈希琳 《青年记者》2009,(14):81-81
2008年年初,“艳照门”甚嚣尘上。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从力度到心态,一步步走向失衡,流于媚俗,使媒体自身走向触犯他人隐私的境地。本文不再探究在“艳照门”报道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仅从新闻图片的角度切入,探讨如何看待图片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低俗化的表现形式及负面效应 1.表现形式 第一,娱乐新闻内容庸俗不堪.多数娱乐新闻不是关注明星的绯闻,就是隐私、内幕. 第二,以刺激大众视觉的形式包装娱乐消息.大多数关于明星的娱乐报道,标题几乎都与"情色"、"探秘"、"隐私"等有关,再加上相关图片,这几乎已经成为现在娱乐新闻的通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7月17日,上海《文汇报》刊发王向东的文章,批评绯闻现在非常走俏。在一些报纸版面上,绯闻是娱乐新闻的“主打产品”,简直到了版面“一日不可无此君”的状况。文章还说有的报纸已对刊登“自己的明星”的绯闻感到“不过瘾,就把国外的全文照搬,传播进来”。王向东在文中强调,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而绯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道听途说,胡编乱造。绯闻不是新闻,也不可能是新闻。绯闻既不“娱”人,也不添“乐”。把绯闻误当做娱乐新闻,既是对新闻的践踏,更是对娱乐的亵渎。媒体上绯闻泛滥是一种不健康的舆论导向,绯闻失控是媒体的失职,更是媒体的耻辱。诚…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9,(7):62-73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断交"行为。研究侧重点有二,一是探究以同质性(homophily)、面子顾虑(face concerns)、隐私顾虑(privacy concerns)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因素是否会对社交媒体使用者的"断交"行为决策产生影响;二是上述因素与"断交"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跨文化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美两国大学生社交媒体用户的"断交"行为机制确有差异:中国大学生会因顾虑双方面子而降低"断交"频率,美国大学生则会出于保护隐私的考量而增加"断交"操作。此外,中国大学生还会为了维系社交圈的同质性而做出"断交"决策,这一影响因素在美国大学生群体中则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一个身在媒体的人,用自己的双眼见证了中国媒体的十年成长之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们进步了太多,这一切都有数据可以证明,而新闻进步了多少,又用怎样的数据证明着呢?在这十年中,白岩松,用身在媒体的特殊身份,见证中国媒体的十年成长之路,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媒体,中国媒体一步步的走向了成熟,他们走出了"9.11"的尴尬,远离了"伊拉克"的争议,从"非典"开始蜕变,最终,在成功报道"PX项目迁址"事件中做到了"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从《幸福了吗?》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在信息透明度的问题上,我们已经在路上。  相似文献   

20.
沈淦 《传媒观察》2003,(2):27-28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新闻中,关于明星的私生活的报道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无论是婚姻情感,丑闻闹剧,各有各的精彩。传媒为不明就里的大众留低了钥匙孔,使之能窥见明星们有别于舞台上的真实生活。然而,在形形色色的绯闻中,受众喜闻乐见的似乎为数不多,娱乐新闻有渐成花边新闻代名词的趋势。有识之士对媒体乐此不疲报道明星绯闻颇不以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