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2021-2022年语文高考“启示”类作文综述2022年高考,在最引人注目的作文题中,全国新高考Ⅰ卷、全国甲卷及浙江卷均以“启示”或“启示意义”为引导写作的关键词,这是继2021年的全国新高考Ⅰ卷及全国乙卷后,“启示”类作文题再次占据了全国高考卷中的半壁江山。在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启动之际,这一现象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魏红霞 《甘肃教育》2008,(20):59-59
纵观2006—2007年的全国高考语文卷的作文设题形式,一种具有很高推广价值的新题型已在作文题中崭露头角,即题意作文。题意作文具有开口较宽,入题易,出题易的特点。汇总高考历年作文题型中的材料,依据其特点,大体为三种类型:哲理类、论说类、引导类。针对三种材料类型,题意作文的审题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作文题型的选择反映了向传统的理性回归 一道作文题,关系到所有考生语文乃至整个高考的成败。而作文题型则是广大师生及高考作文研究专家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对这道题的命制,命题者们一直以来也极为审慎。如同2007年高考前新材料作文受热捧一样,2008年高考前,有关专家们的预测及广东全省各地市级的模拟考试也以新材料作文试题为主,笔者统计了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一模”、“二模”及调研测试12套试题中的15道作文题,其中新材料作文8道,标题作文(含半标题作文)4道,话题作文3道,新材料作文明显占有统治地位。然而,6月7日高考题一出,许多高考研究专家大跌眼镜,2004年广东自主命题以来,标题作文首次出现在今年的高考试卷上。  相似文献   

4.
所谓话题作文,指的是以提供一个有约束力的话题的形式,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的一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本质是鼓励创新,是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与体验。从1999年起,连续六年,高考全国卷考查的都是话题作文。2004年分省命题,在全部十五道作文题中,除北京卷考查命题作文“包容”外,其余十四道都是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5.
2014年高考的硝烟业已散去,2015年的复习迎考之战又要打响.为此,研究高考作文命题规律,看清考情,明确复习方向,做到未雨绸缪就显得迫切而必要. 一 命题趋势仔细辨析 综观2014年高考,全国18道作文题全部为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可谓独霸天下.而且这些材料作文所给材料丰富多样,从不同方面考查了考生的能力:既有现实生活的感人故事,如全国卷“农民工老王当陪检员”材料作文、湖南卷“最美乡镇干部”材料作文、重庆卷“游客租房被拒”材料作文,它们都指向社会正能量,旨在弘扬真善美;也有未来生活的想象画卷,如天津卷的“假如有一种智慧芯片”材料作文,旨在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与分析能力;还有名言警句的哲理感悟,如四川卷“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材料作文、浙江卷“门与路”材料作文,旨在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有见仁见智的对立话题,如安徽卷“剧本改动谁说了算”材料作文、湖北卷“山间风景”材料作文、福建卷“空谷的联想”材料作文等,都指向了思辨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6.
2004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是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作文,可以只写某一方面,也可以兼写两方面。稍加思考,觉得今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虽然继承1999年以来的传统,仍然考话题作文,但它跳出了以往思想类的圈子,打破了以前哲学类的框子,开辟了一条语文味的新路,代表着今后新高考的方向。可以  相似文献   

7.
张飞 《语文知识》2014,(12):93-95
新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者的新宠,翻开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便一目了然。新材料作文有它的优势,其选材的意旨有一定限制性,避免了以前老材料作文的僵化和死板。它的立意范围比较宽泛,便于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展示写作个性,避免了话题作文立意无边的弊病。新材料作文具有“中庸”的特点,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等,可以说是一箭多雕。正是这些原因,新材料作文题才会在高考中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8.
<正>写作指导教育部命题中心《202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解析》对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进行解析:“这道作文题文字简洁,意蕴丰富,给考生写作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它不同于以前限制了写作指向的命题式作文,不同于给定了情境任务的写作,也不同于以往的材料式作文。”这“三个不同”,意味着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结束了2015年至2022年的“驱动型新材料”模式,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命题形式。根据其命题的特点,我们姑且称之为“时新材料式”作文。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9.
从高考阅卷组披露的信息来看,审题问题不容乐观,仅以2001年江苏高考阅卷点的统计情况来看,29万考生中有近8%的考生(约23000人)作文出现了严重的“走题”、“离题”、“偏题”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根据话题作文的题型特点和考生在考场上的思维流程,可以分成以下五个步骤:一、从作文题入手,审清四大板块──解决好“怎么读”的问题。话题作文历经三年的发展完善,试题结构已逐步定型为四大板块──背景语、启发语、话题语、强调语。⑴背景语:即作文题提供的一段背景材料,它或为科技信息,或为生活场景,或为寓言故事…  相似文献   

10.
金小娟 《现代语文》2013,(9):156-158
但凡应试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题还是话题作文题,抑或是材料作文题,审题永远是首要环节。高考作文命题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创新、发展演变,已渐趋成熟。从全国范围来看,2011年高考十八个作文题目中,有九个是标题作文题,十足占了半壁江山。从命题形式来看,标题作文题又可分为“单纯性命题作文”“给材料命题作文和“提示性命题作文”三种,其中以“提示性命题作文”居多。这种作文题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提示导语,二是作文题目(标题),三是写作要求,这类作文题目的审题,首先要关注“标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考语文试题命制向纵深方向发展,教育部命题中心为河南、河北等省命制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由话题作文题型转到了新材料作文题型。这也代表了高考语文试卷作文命题的一个新的方向。不管高考作文命题的题型如何变化多端,高考语文考查高中毕业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这一宗旨始终都没有改变。同时,考生的作文审题能力也亟待加强。因为,高考新材料作文不仅考查考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而且也考查了考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和把握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以及审题立意能力。下面就一道高考模拟作文题作一讲解和剖析。  相似文献   

12.
一、漫画作文复习案例 【考测重点】 2010年高考全国卷I的作文题,与2007年一样,采用的是以漫画为供料。考查“新材料作文”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高考话题作文复习案例【考测重点】所谓话题作文,指的是以提供一个有约束力的话题的形式、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的一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本质是鼓励创新,是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与体验。从1999年起,连续7年,高考全国卷考查的都是话题作文。2005年全国16道作文题中,话题作文多达9道。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2006乃至今后几年,话题作文仍是我们备考的重中之重。【冲刺宝典】(一)认真研读《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级评分标准》和近几年的…  相似文献   

14.
广东专门研究语文高考命题的十多位同志,今年抓住“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与学法指导”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高考作文今年恢复考一大一小两篇,比去年只考一篇好,以材料作文来考查学生的作文水平,比去年的命题作文好。自恢复高考以来,作文命题方式,大致上采用了三种方式:其一,命题式作文(如去年的命题作文《尝试》);其二,加工式作文(早几年的扩写、改写、缩写等);其三,材料式作文(如今年的作文题)。这三种形式,各有优点,相比而言,还是材料作文的好处多些。它能够将审阅作文材料的能力融进作文立意的环节中,首先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提炼中心的能力。其次,基本避免了考试的不公平性,避免了猜题。较能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综合性的写作水平。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一种比材料作文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参考样卷中的作文题:"……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而且"论述类"三字黑体加粗加点以作提示。这就意味着,论述文可能是201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考查的主要方向。那么,如何才能写一篇高分论述文呢?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应慈军老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写一篇高分论述文》的专题讲座。他认为,论述文是说服劝导读者同意作者观点的一种说理性文章,旨在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动。要想写一篇高分论述文,谋篇布局是关  相似文献   

16.
1995年高考阅卷结束后,笔者参加了专题研讨,抓住“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与作文训练”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高考作文恢复考一大一小两篇,比1994年只考一篇好。以材料作文来考查学生的作文水平,比1994年的命题作文好。自恢复高考以来,作文命题方式,大致上采用了三种方式:其一,命题式作文(如1994年的命题作文《尝试》);其二,加工式作文(早几年的扩写、改写、缩写等);其三,材料式作文(如1995年的作文题)。  相似文献   

17.
[小引]为了提高中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思辨能力,切实体现“立意自定”的作文要求,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是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作文;今后高考作文很有可能继续提供一些哲理性较强或有争议的材料,要求考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后再作文。[对应训练]话题:退一步想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当遭遇挫折或不幸时,常有人作“退一步想”,也就是承认结果是不好的,但又庆幸不算是最坏的。这种思想方法,有人认为是中国人传统的处世哲学,但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面对现实的辩证的思想方法,是积极的。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有过“退一…  相似文献   

18.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评分的"趋中率"问题更为突出,与命题技术存在关联性,命题的能力指向发生一定偏离,考查意义偏离正确方向.基于此,有必要实现作文命题技术的三个"回归",即回归材料作文题的命题原点,回归写作能力的认知原点,回归高考考查的价值原点.  相似文献   

19.
2007年高考湖北卷的作文试题是一道导引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提供了有关母语的一些信息,要求考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作为高考作文题,要求材料内容上具有现实意义或文化内涵,能力考查上具有开放性和区分度。应该说,2007年的这道作文题达到了现实性和测试性的很好统一,是一道成功的作文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2005年高考尘埃落定,18道作文题浮出水面。这里,仅就其中部分作文题作出评析。一、全国卷:清一色的关系型话题今年高考三套全国卷考查的都是关系型话题作文。这一点正在情理之中。这是因为:(1)《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评价·语文》“命题建议”提出,“作文题,应继续采用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其他的补充方式”。(2)在各种类型的话题作文中,关系型话题因其适当增加了审题难度和写作的限制性,有利于减少宿构和套作等不良现象,又能有效地检测考生的认知水平和理性思维,因而深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再考虑到高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