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有三:一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二是促进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必要途径;三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班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基石,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构建大学和谐班级,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努力发挥大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分析新时期和谐班级的科学内涵,捷出在构建大学和谐班级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大学的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谐大学的文化建设需要做到人文与科学并举,学术与行政协调,充分发扬民主,营造积极向上、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大学不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高校统战工作对构建和谐大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努力从高校统战工作理论建设、高校统战工作宣传力度、高校统战工作部门自身建设等方面加强高校统战工作,为构建和谐大学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构建和谐大学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构建和谐大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和谐大学”的涵义是指大学系统中的内外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和谐、相互促进的状态。要坚持以发展求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谋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以人为本创和谐,营造有利于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在南京召开的“第十二届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在高等教育界奏响了和谐理念的最强音。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理念、实践、创新”的主题,与会代表们就“大学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大学教育理念与和谐社会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一致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持,高等教育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和谐社会要求,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大学和谐教育机制,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陈宗章 《文教资料》2009,(13):158-16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任务,也为当下的大学素质教育展开了一幅崭新的时代背景."和谐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核心,因此,大学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合格的"和谐人"为根本目标,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构建大学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大学,和谐的大学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文章在探讨和谐师生关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大学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状,从而思考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和谐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突出地位。"和谐"是大学的精神积淀和时代要求,尤其在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和谐大学作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不仅在基本精神上相一致,而且彼此依存,互相促进,密不可分。和谐大学的建设,需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教学与科研、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硬环境和软环境等几对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基础是培养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大学作为培养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基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大学精神等方面,探讨培养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人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质的飞跃,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战略性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内在地要求司法保障,同时司法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保障。要实现和谐社会的司法保障,必须完善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真正的最佳保障。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社会主义优越性思想与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两极分化”更不为和谐社会所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有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和谐社会的“和谐”也处于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和谐社会更是注重经济社会全面而协调地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命题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本文从我国建设和谐城市社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的分析入手,将城市社区建设纳入和谐社会视野,深刻剖析构建和谐城市社区的重要支点,正视和谐城市社区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提出构建和谐城市社区的有效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价值取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建设学习型社区 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要求,“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落实“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以上海为例,在经济、科技等领域都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社会更需要关心关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和落实,建设学习型社区将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博大精深,为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领导艺术,判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和最终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17.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从其方法论问题上来看:首先应从哲学高度把握“和谐社会”的中国传统精华的继承和扬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本质属性等科学内涵;其次应从联系社会形态来理解只有社会主义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应坚持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等,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到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古代“和合”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指异质事物的多样化统一,它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源支持.我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凸显了社会的各种矛盾,为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安排、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矛盾双方的互利双赢、避免文化冲突,以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应在法律意识形态层面上获得理解。必须意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通过法律意识形态进行主体建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则要关注此种建构的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作为与宪法关系最为紧密的一个部门法,行政机关的依法执政能力直接决定着宪法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从对当今中国宪法精神探讨入手,阐述提高着政能力建设与贯彻宪法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而指出了“以人为本”、“人权至上”是当代宪法和依法行政的最高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宪法应当体现反特权的人权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