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拓 《新闻世界》2013,(6):27-28
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同行纷纷采用“精品栏目”、“精品言论”、“精品创作”等口号,目的是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那么,究竟怎样出精品呢?笔者认为,当代新闻人要树立精品意识,将科学思维方式应用于新闻创作中,方能出精品。  相似文献   

2.
践行“四力”是新闻出精品的根本保证。面对舆论格局的深度调整,要树立时代思维、融合思维、创新思维,深耕重大主题报道,创新新闻叙事模式,提升新闻内容生产力,真正将“四力”要求融入整个采编流程。  相似文献   

3.
从精品到精品群———关于提高新闻整体质量的思考“多出精品”,强调的是精,是多,不是出一个两个,而是出一些、一批,是新闻整体质量的全面提高。从精品到“精品束”、“精品群”,是“多出精品”的内在要求自从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要求,精品,...  相似文献   

4.
多出精品必须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俞向党,谢春霖多出精品足摆在整个宣传思想战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广播电视工作者奋力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多出精品呢?笔者认为:“深化精品意识”、“探索精品特色”、“培养精品人才”乃是多出精品必须解决好的三个基...  相似文献   

5.
图书精品纵横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出版界“精品意识”、“精品工程”、“书出精品,社创名牌”、“多出精品”成了颇为时髦而且喊得相当响的口号·出版界关于如何“实施精品战略”的学术讨论也逐渐热起来。要想“实施精品战略”,首要问题应该明确什么是精品。关于什么是精品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很不一致。有人认为,精品就是受读者喜爱的精神产品;有人认为,精品是一个质量概念,糖品主要看图书的内容质量。有人认为大部头、豪华精装、获奖书、名家作品都是精品。究竟什么叫精品?精品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精品都具有哪些特征?怎样才能走出图书精品的误区?本文想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占有重要位置,对于进一步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感染读者,增强新闻宣传的权威性、指导性,有着重大意义。从沈阳日报改为天天出彩报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们对新闻摄影在办好报纸中的重大作用,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因此也就愈加重视新闻摄影工作。 “文图并重”、“两翼齐飞”是我们报界常讲的一句话。要做到“并重”、“齐飞”,就必须打破办报的传统思维模式,把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注重人才培养,给摄影记者独立思维创作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求他们勤学习,多动脑,力求出精品力作。 我们所处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为新闻摄影多出精品  相似文献   

7.
精品,已经成了新闻界的共同追求和热切呼唤,“精品年”、“精品月”活动此伏彼起,鼓励出精品的各项措施频频出台,精品力作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成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一个个“拳头产品”。实践表明,精品是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的标志,多出精品,我们的新闻宣传才能战胜平庸,摆脱浅薄,才能深刻厚重,生动引人,产生人们所期待的吸引力、渗透力和辐射力。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将求精品之志化为出精品之行,不断地向社会、向时代、向受众奉献新闻精品呢?许多有识之士提出“纸上得来终觉浅”,“涉深水…  相似文献   

8.
实施精品战略培养跨世纪人才──关于新闻工作要“多出精品、快出人才”的综述刘保全去年以来,部分报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新闻工作要“多出精品、快出人才”的文章,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还提出开展新闻精品年活动,并把1996年定为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9.
多出精品是出版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能不能多出精品,首先取决于对精品怎么认识怎么衡量。“大部头就是精品”?不见得。精品不在于部头大小而在于内在的质量。现在“大全”、“丛书”、“系列书”一股劲儿上,真正齐整、精致的并不多,相反,很多是重复拼凑、大而无当的平庸之作,甚或是出于狭隘功利目的而炮制出来的低劣假货,哪里和精品沾得上边!反观列国历代累积下来的精品,其中不是有许多部并没有并不大,乃至只是小册子、单行本而依然不朽于当世吗?  相似文献   

10.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这个口号在出版界已深入人心。每个出版社都在热烈地谈论精品计划,不少出版社在报刊上大力宣传自己出了多少精品。这都说明了出版工作形势很好,“实施精品战略”已经为出版界广泛接受。 但是,什么叫“精品”,我们心目中的图书“精品”是否就是精品?我感到,在今天,在我们出版界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的时候,有必要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精品图书的最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1.
遨游在新闻素材的大海里,如何打造出精品新闻,是每个新闻从业者都要思考的问题。践行“四力”出精品,策划到位出精品,开拓创新出精品。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快速反应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新闻工作的必备的基本素质;多出精品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需要,也是从事新闻工作的有志者所孜孜以求的根本目标。于是,我们编辑室以“快速反应与多出精品”为主题,在今年初组织召开了一次新闻业务研讨会。大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分别就“快与新”、“快与深”、“快与实”、“快与活”、“快与准”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其中有些见解和体会对于“多出精品、快出精品”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和参考价值,现将这些探讨文章推荐给贵刊,请予指正。济南军区前卫报社第二编辑室主编郝传更快中求新…  相似文献   

13.
一张地方报纸要想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取胜,关键是要多出精品佳作,提高报纸质量。所以,办报纸出精品、抓“拳头”、创名牌是很重要的一环。怎样才能使报纸常办常新,精品迭出呢? 本文想结合办报实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强化精品“三性”意识 当记者、做编辑和报纸的“老总”们,谁不想出名  相似文献   

14.
“创精品、出精品”是我们电视人叫得最响,也是叫得最久的话题。然而,每年岁末年初掰起手指算一算,精品少又成为电视人感叹的话题。电视艺术往往是一项令人颇感遗憾的艺术,许多介乎精品的作品没有雕琢成精品,每每令电视人捶胸顿足好一阵惋惜。艺术就是艺术,差“一毛子”就难成精品是很自然的事,也正因为如此,电视人才有“出精品难”的诸多感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注重树主品牌,以赢得顾客青睐,我们电视台实施精品战略,是以“精品”来征服观众。因此,呼唤精品,这不仅是观众的期盼,时代的需要,更是从艺人、电视人神圣的天…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倡导文化出版部门实施“精品战略”以来,出版工作者的精品意识越来越强,出精品成为各出版单位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精品在于精,何为“精”?精者,通过提炼才能得到的精华,经过挑选而获得的完美的东西。可见,要获得精品不容易,需要一个艰苦追求的过程。“精华”、“完美”都是表示事物状态、性质的词语,在界定一个事物时,总是相对的。因此,精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精品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虽然是相对的,却决不容滥芋充数,精品又是有严格的客观标准的。由此,我们不妨把出精品看作是一种理想境界,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这种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闻界提出了“多出精品”的口号,有的新闻单位还确定,“精品年”的奋斗目标。时代呼唤新闻精品,“多出精品”成了新闻界的永恒主题。广播,在诸多新闻媒体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面对着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广播工作者不甘心身居劣势,他们要自强,要奋起直追,公开向社会宣布“广播不愿屈居老三”。我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精品战略,是电视台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实施精品战略,就新闻工作者个体而言,首先要求树立精品意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精品素质。精品素质的核心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要有与众不同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有突破人的常规的、单向的、直线的、循序的思维模式。电视新闻精品创作需要反弹琵琶式的“逆反思维”。山西某市报曾发表过一篇表扬该市市委书记关心群众生活的报道,说的是该市有座楼建成一年多不通水电,有关部门推的推、拖的拖,后来市委书记一过问,6天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试论精品     
试论精品曹淳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也加剧了竞争。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报界同行纷纷提出了提高宣传质量的要求,“多出精品”、“精品年”、“精品月”等口号,正是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提高宣传质量的强烈诉求。然而,究竟什么才算精品,创造精品对我...  相似文献   

19.
新闻贵在一个“新”字,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新。怎样才能出新呢?新闻采写过程,是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活动。因此新闻要有新意,关键是思维要新。在资讯发达、知识爆炸、媒介纷争的今天,要在新闻界展露才华,写精品,出华章,必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就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时代呼唤精品,人民期待精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所提出的“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口号,使广大出版工作者深受鼓舞。突出重点、多出精品,是出版事业依据内在规律,跃升繁荣新台阶的必然趋势。全国出版界和出版工作者从多出好书到多出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