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化修辞学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反思和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文化语言学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修辞学会、江苏修辞学会、<修辞学习>等重视文化与修辞关系的研究.对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之展望是: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更深更广的文化层面观察汉语修辞现象,进一步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探讨文化修辞学的方法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谈谈修辞活动中的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燕 《现代语文》2006,(8):75-76
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在修辞学中,语境具体指修辞活动所依存的环境.历来研究修辞的学者都很重视语境的作用,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就是以题旨情境为修辞第一要义的.<发凡>提出的"六何",即何故、何时、何人、何地、何时、何如,就是构成语境的要素.今天我们主要从二者的关系方面谈谈修辞活动中的语境.  相似文献   

3.
吕叔湘是语言学大师,自然他在语言学方面的贡献已载入史册.然而,学界对吕叔湘在修辞学领域所做的成绩则少有人研究,虽然几部修辞学史中都提及他与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但往往评价得很不到位.事实上,吕叔湘在修辞学方面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语法、修辞的互释性研究,二是对修辞本质、修辞原则以及修辞学研究范围等本体问题也有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容斋随笔>是中国修辞学发展史上的一部主要著作,在中国修辞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容斋随笔>论及的修辞理论涉及面相当宽,而且每一种修辞理论的提出,无一例外地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分析,继承并总结了前人以及时人的成就而有所发挥.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容斋随笔>中关于篇章风格的修辞研究.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以现代修辞学为基点建构起的接受修辞学,完成了修辞学研究中从表达到接受的转变,完善了对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双向互动的系统研究.修辞活动是一个过程,是表达与接受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往对喜剧小品语言的研究中涉及较多的是表达修辞,而涉及接受修辞的少之又少.本文以接受修辞为着眼点,结合语用学、心理学、信息理论等相关理论,从话语的感知和理解、话语语用意义的推导、话语的评价三个方面对喜剧小品话语修辞的接受过程及其幽默效果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修辞?修辞包括哪些基本内容?选择并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段,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就是修辞。以修辞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是从表达方法、表达效果的角度,来研究语音、语汇、语法等语言诸要中师自学考试辅导  相似文献   

7.
刘伟德 《考试周刊》2014,(93):17-17
<正>吕叔湘先生1980年就曾指出:"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也就是文学语言的研究,这是语言学与文学交界处的学科。"修辞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更对加强修辞知识的学习、修辞知识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学好修辞有助于语文知识的习得、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一、重视要素,夯实基础语言离不开基本单位——词语,高中语言修辞教学中,修辞离不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本文通过对修辞三要素的  相似文献   

8.
刘卿 《现代语文》2006,(8):119-120
杨树达先生(1885~1956)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史学家,字遇夫,号积微,湖南省长沙市人.杨先生青年时代留学日本,1911年回国,先后在湖南、北京等地任大学教授.杨先生一生笔耕不辍,成就斐然,造诣极高,其一生著述颇丰,学术著作可分为辑录古人之引文以解释古书类、修辞和语法及其他有关方面的著述类、校勘注释和考证著作类、文字训诂著作类、甲骨文著作类、金文著作类等六类.<中国修辞学>(又称<汉文文言修辞学>)为杨先生在修辞方面的力作,是继<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之后的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修辞学著作,在这本书中,杨先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修辞理论构架与见解,将修辞学变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使之从传统经学附庸的地位中独立出来,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面对如今异彩纷呈的修辞学研究著作,<中国修辞学>的地位与贡献是任何一本著作代替不了的,其鲜明民族特色与独特的修辞理论建构至今仍有极为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悉心学习与研读.  相似文献   

9.
第五章 修辞 第一节 概说修辞 一、古老而年青的学科 修辞在我国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1932年4月出版的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是我国第一部兼顾古今作品的修辞学著作,对修辞的性质、任务、功用和研究方法作了全面的论述。 二、修辞的涵义修辞通常有四种涵义,即指修辞现象、修辞活动、修辞规律、修辞学。1.修辞现象是指对语言进行加工过程中的各种语言现象。2.修辞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王希杰修辞学论集>中的一些矛盾观点为话题,就修辞和修辞学中的修辞学、阶级性、编码、解码、接受修辞、语言美、言语美、得体性和有效性等一些基本概念阐述个人看法,以期引起修辞学界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受众一直是西方修辞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中国修辞学的研究素来将重点放在提高表达效果的修辞主体身上.受众理论历经三个阶段,期间发生了两次意义重大的演变,第一次是从古典修辞学的“说服论”发展到新修辞学的“认同论”;第二次是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和网络新媒介影响,与修辞者形成“平等互动”的关系.借鉴西方修辞学受众理论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分析修辞活动的实际案例,改进外宣工作,提升国家软实力,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修辞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运用修辞的能力,最终做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修辞学来表情达意。活用修辞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知识的趣味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涵养。在学习修辞时,学生要做到运用修辞来表达情感、增加文采,使语言表达不再枯燥乏味。一、修辞教学的重要性"修"与"辞"的结合与发展一直伴随着世界文学历史而演变,修辞学一直运用于各国文学名著中,我国的中学课本也选取了很多优秀的美文来教育学生使用修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词语修辞》是修辞学研究中的一部新著。它具有以下4个特点:1.多角度、多侧面探讨了汉语词语修辞;2.吸收了多门邻近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做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3.语料鲜活而典型;4.可读性强。它的出版证明,创新是修辞学发展的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14.
<容斋随笔>是中国修辞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在中国修辞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容斋随笔>论及的修辞理论涉及面相当宽,而且每一种修辞理论的提出,无一例外的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分析,继承并总结了前人以及时人的成就而有所发挥.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容斋随笔>中关于炼字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5.
<容斋随笔>是中国修辞学发展史上的一部主要著作,在中国修辞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文章主要从陈言务去,推陈出新;文以载道,以道为主;文道并重,文质相胜;文贵干达,繁简有当等四个方面探讨<容斋随笔>中关于语言风格的修辞研究.  相似文献   

16.
借喻、借代、拟物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学是研究如何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一门科学。恰当的表达手段就是指对不同词语的选择和锤炼,对不同句式的选用和调配及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认真地学习、准确地掌握修辞学,可以使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思想感情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 汉语修辞方法种类繁多,其中有些有许多相似之处,不易区分。本文仅就借喻、借代、拟物三种修辞方法的异同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我们来看下面的几个句子: 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国际歌》) 2、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酒祭雄杰,杨眉剑出鞘。(《…  相似文献   

17.
陈望道于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虽然强调了内容、形式或思想及其表达方式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但他关于修辞研究的“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两分法使得修辞研究把重心放在后者,即修辞格,其前提在于寻求最佳的表达效果。“积极修辞”的含义是把言语行为分为修辞行为和非修辞行为。在西方现代修辞学和语用学影响下,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在表达之前所形成的思想就已经是修辞过程的一部分,而且所有的言语行为都属于修辞行为。本文旨在通过对《修辞学习》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及某些有影响的修辞学著作所进行的初步调查来探讨中国的修辞研究从表达效果到交际效果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修辞是<高级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修辞手段可以从词语修辞,结构修辞和音韵修辞进行分类研究,<高级英语>修辞的多维度教学模式强调从宏观文化背景,微观情景因素和语篇衔接三个方面对修辞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解读修辞的内涵,使他们能够从更高的层次理解和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19.
杜晓萍 《文教资料》2009,(24):33-34
<文则>是中国修辞学史上第一部研究汉语修辞规律的系统性专著,此书首次对汉语的辞格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比喻格的研究更是为后人所称道.本文主要对<文则>的比喻格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理论修辞学>是一部充满"越位之思"的修辞理论著作.它立足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建构了一个新的修辞学理论架构,全书融入了作者的新思考、新观念、新见解;作者还对传统的内容从新的视角切入做了新的阐释.这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创新著作,将会推动修辞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