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记述亚历山大远征的古典史家很多,但是,有的因时间久远而失传,有的因醉心崇拜而神化.有的因政见歧议而贬抑.古典史家著作中,能较为公允地评价亚历山大,而至今还保存比较完整的是阿里安所著的《亚历山大远征记》。“新色诺芬”阿里安居维特·埃庇·弗拉维优斯·阿里安(约96~180年),出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小亚细亚北部俾斯尼亚科类废亚城,其族籍为希腊人.由于阿里安处于罗马帝国繁荣时期的安教尼正朝统治时代(96~192年),他与其他罗马行省的希腊人一样,孜孜不倦地追求功名和权势.而从韦伯乡皇帝统治时(69~79)开始,罗马…  相似文献   

2.
最近由商务印书馆新翻译出版的阿里安(Arrian)所著《亚历山大远征记》(Anabasis Alexandri)是古代流传下来几种有关亚历山大著作中比较好的一种,也是一部世界历史著作.驰名于世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发生在二千三百多年以前,即公元前334年的春天.当时,亚历山大作为古代希腊著名统帅和马其顿国王,禀承了马其顿新兴奴隶主阶级的侵略野心,代表了全希腊奴隶主阶级的东侵意志,接受了希腊与波斯长期作战的经验,采用了马其顿先进军事技术(如方阵等),在平定了因其父腓力二世被刺死而爆发的国内动乱以后,率领了一支包括步兵三万、骑兵五千和战船一百六十艘的队伍东侵波斯,横贯欧、亚、  相似文献   

3.
徐翠芬 《考试周刊》2012,(72):137-137
亚历山大东征在欧洲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初中新历史课程标准中对这段历史的要求仅仅是“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在此标准下《初中世界历史(上册)》也只将其列为《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中三个学习内容之一,没有作为重点。但只有透彻地了解其东征的动机、经过、结果等史实,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亚历山大远征波斯的目的,并非因波斯躁躏过希腊圣地,又参与了刺杀腓力二世。这是因为,刺杀腓力二世的凶手与波斯帝国没有关系;亚历山大和奥琳比亚丝有最大嫌疑是凶手的幕后人;复仇仅仅是作为希腊人向波斯进军的口号,亚历山大远征对希腊文化的传播和移植都有促进作用。使东方的世界更为希腊化。他的文化帝国比军事帝国更为长久。  相似文献   

5.
马其顿亚历山大生于公元前356年。他从公元前334年开始东侵,9年时间建立了东抵印度、北达西徐亚、南极埃及、波斯湾的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统治给后世以深远影响,带来“希腊外部的极盛时期”。有人认为“以后整个历史的过程,后代的一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生活,若不研究亚历山大的一生事业,则可能不易了解。”亚历山大是怎样取得成功的?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对亚历山大远征的背景和战争的性质多有所论,至  相似文献   

6.
苏轼散文名篇中的“五记”是指《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本文较为细致地分析了这“五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马其顿亚历山大生于公元前356年。他从公元前334年开始东侵,9年时间建立了东抵印度、北达西徐亚、南极埃及、波斯湾的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统治给后世以深远影响,带来“希腊外部的极盛时期”。有人认为“以后整个历史的过程,后代的一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生活,若不研究亚历山大的一生事业,则可能不易了解。”亚历山大是怎样取得成功的?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对亚历山大远征的背景和战争的性质多有所论,至于亚历山大的东方政策则谈论的不多。偶有涉及,也是语焉不详。本文就亚历山大东方政策的内容及其成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有的中国近代史著述中,有这样一句话:“林则徐提出‘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查这句话是依据《道光洋艘征抚记》(以下简称《征抚记》)中如下一段话引伸而来: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你们好!刚拿到贵刊第10期,我便一读为快。不过,发现有几个错误:第17页:《巧记历史年代》中,明治维新非1689年而是1869年,亚力山大应为亚历山大,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亚历山大,他的同时代人曾经写过不少的实录。这些人多半是亚历山大东侵时的部将或同僚,由他们所写成的东西,无疑地是关于亚历山大的最可贵的史料。然而时间很无情,这些第一手的材料早已就荡失殆尽了。从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后二世纪,又曾有过好几个作家追述亚历山大的历史,其中阿里安称道过亚历山大部将托勒密回忆录的信实,波卢塔克和其他数人也曾屡屡引用过已经散佚的文献。可见旧史虽亡,这几位后代的作家却还保留着前人的纪载,现在史学界所知道的关于亚历山大的一生,主要是依据这几家的著作。当马其顿王腓力二世被刺身死,继承父位  相似文献   

11.
从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入手,指出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所体现的三个方面。即译者的主导作用,译者的主体意识,社会环境对译者的影响。通过对比评论《红楼梦》两个译本中一些句子的译法进一步展示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晴雯的悲剧,是人生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下层的小人物,是如何用生命来和那个不公正的时代和社会进行坚决地抗争,以至成了那个社会的最无辜的牺牲者。晴雯的“怒”,既充满着对不公命运的恨,更熔铸着她对生活的爱。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的《风声鹤唳》是从符合西方读者文化审美并力求传播中国文化的翻译视角下进行的英文书写。从主体与对话的共存、欢乐与悲剧的互证、幽默与闲适的回归三个方面探讨《风声鹤唳》中的文化观照和思想问题,能更好地发掘作者在抗战书写中传达出的对生命的感悟和独特的人文关怀,探寻林语堂文化交融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说《双城记》中,监狱影像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于全文始终。监狱影像与作者狄更斯的早年生活经历,父亲负债累及家人入狱,英法革命风暴和作者的现实主义思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在小说中,莫奈特医生的监狱生活及挥之不去的监狱情节,卡尔登的死,德福格夫人一生心中的仇恨及革命的生活画卷等无不映射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奥康纳经典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出现的几位女性角色,例如老祖母、孩子的妈妈和萨米老婆,观摩文本中作者对这几位女性角色的处理,从而得出奥康纳在这部短篇小说中体现的矛盾的女性观:一方面她反对南方社会的女性观和女性的社会行为规范,对这些传统的行为嗤之以鼻;另一方面她的作品中也反映了她内化了的父权制影响,对女性被压制地位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最后,从奥康纳的职业作家身份和"南方淑女"身份分析奥康纳矛盾女性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一枝给埃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该小说通过埃米莉的悲剧故事展示了美国南方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在不断抗争父亲的束缚和社会桎梏的过程中,埃米莉由于受到男权社会和清教思想的禁锢,丧失了理智,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通过对埃米莉悲剧渊源的剖析,福克纳对南方传统女性的同情和赞美得以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7.
朱有燉系明初杂剧大家,曹雪芹以《红楼梦》名世。二者相去甚远,似乎毫无干系。其实不然,朱有燉杂剧在清代宫廷有着广泛影响力,曹氏家族与宫廷关系密切,故曹雪芹对朱有燉杂剧当不陌生;朱有燉贵为王侯,周藩系中原名藩,及至清代则风光不再,曹雪芹由朱有燉及周藩遭遇引发身世之痛,曹雪芹对朱有燉的接受存在事实依据;朱有燉喜好、对女性态度与曹雪芹很近,《红楼梦》中有所体现;朱有燉度脱剧封闭式的结构与《红楼梦》以神话开篇又以神话终结也颇为一致,种种迹象表明,二者之巧合看似偶然实有必然,虽无铁证,但合乎常理,与那些按图索驹式的考证、索引相比,更接近事实。  相似文献   

18.
美国19世纪一位重要女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白苍鹭》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它讲述了小主人公西尔维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同时,在这艰难的历程中,“大自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小主人公的成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简介了泉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的现状与特征,分析了现状、特征形成的成因,认为利用并购重组促进泉州民营企业国际化是理性选择,最后对泉州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提出并购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0.
吴天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孤岛与沦陷时期著名的导演与剧作家,他改编的《家》曾经是孤岛时期最卖座的话剧之一,也是其代表作。尽管后来湮没无闻,但在当时却得到了十万观众的追捧。后来改编的《红楼梦》也是40年代《红楼梦》话剧黄金期的成果之一。本文以吴天改编的中国小说史上的名著《红楼梦》及《家》为中心,并联系吴天的生平、经历、其他创作等,探讨吴天的话剧成就与创作心态,借此透视上世纪40年代那个充满苦闷、彷徨、灾难的年代里,人们的精神风貌与生活,并希望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很多剧作家在今天已经默默无闻,但他们曾经的辉煌点燃了一代人心灵中不灭之光,用仅有的温暖帮助人们度过那些寒冷的冬天。我们不应忘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