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早在巴黎公社时期,马克思就提出了 “廉洁政府”的口号,并进而提出了“大社会,小政府”的思想。延安时期,我们党也曾实行过“精兵简政”的方针。然而建国几十年来,在一次又一次的“精简机构”的口号声中,我们却走着一条“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老路。论人均国民收入,我们排在世界一百多位,论机构之庞大,我们却处于世界前列。症结何在?笔者想就此作些经济学的探讨。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经把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机构的管理费用列为对劳动者劳动所得的一种必要的扣除。当然,扣除是必要的,但是,什么是必要的扣除  相似文献   

2.
一、电视接受是一种全方位的精神活动电视时代的来临,全面塑造着电视观众——电视人。人,作为社会存在的主体,具有双重的“生产——消费”属性。作为电视接受的观众,也不可避免地受“生产——消费”的社会机制的制约。广义而论,人的这种“生产——消费”属性具有两大方面的内容,即物质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电视接受在一种文化形态上,正是这两种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体,但在观  相似文献   

3.
时间有初始吗?它又将在何地终结呢?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霍金教授邀游到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大统一理论、“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出乎意外的含义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揭示了当日益膨胀的宇宙崩溃时,时间倒溯引起人们不安的可能性,那时宇宙分裂成11维空间,一种“没有边界”的宇宙理论可能取代大爆炸理论。  相似文献   

4.
“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攻克了“公路癌症”——膨胀土这个世界性难题。美国新技术导向性期刊《Civil Engineering》十年来首次推介中国大陆的科技成果,该项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膨胀土工程处治范例,全球工程师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消费观的变化,家庭消费中出现了一股畸形潮流,使诸多家庭不能自拔。 ——“红白”消费。当今家庭大操大办红白事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有着愈演愈烈之势。一些大中城市青年结婚费用已高达4至8万,即使在某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结婚费用也高达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延安中学的初缘问:最近我经常在报纸上看到“上海市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报道。我想知道的是,什么叫“循环经济”?上海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  相似文献   

7.
农户家庭日常生活消费,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主要依赖自给自足的方式进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家庭消费带来了巨大冲击,农户被卷入到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化体系中,消费欲望愈益膨胀,消费方式日益社会化,与消费社会化相伴的是货币支出压力的增大。农户既要维持家庭日常生活、生产的正常运转,又要实现膨胀的消费需求与有限的消费能力之间的平衡,不得不在消费内容的“扩张”和“节制”上进行取舍,借助消费方式上“自给”与“他给”的搭配,通过消费时机“提前”或者“延迟”的恰当安排,进行理性的消费选择。  相似文献   

8.
第十一期测试题 1.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与教育目的有什么关系? 3.家庭消费仅仅是为了生存和享受吗? 4.营造家庭民主氛固有哪些好处?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叫“羞涩”? “羞”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当代心理学家菲力普·斯登弗尔德认为,“羞涩——一个人由于小心谨慎、胆怯或者缺乏自信而耽于交往的一种心理现象”。羞涩的人谨言慎行,态度暖昧,常常回避某些人和事,严重者会离群索居,甚至忧郁而自戕。因此,羞涩是一种不正常心态,它妨害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是造成个性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震动地学界的新学说丘在奎一种具有全新思维的理论——“地球非球对称巨量膨胀”理论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被中国学者提出来,引起了地学界的巨大轰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种理论克服了传统膨胀说理论的局限性,又合理包容板块学说的相关内容和其他地学资料,超越...  相似文献   

11.
毫无疑问,80年代中后期,解构主义在中国占据了一席之地,一批批评家簇拥在解构主义这面大旗之下,雅克·德里达和罗兰·巴特成为批评家的热门话题,“边缘”、“解构”、“延异”、“逻各斯中心”、“差异”成为当今中国文化界的时尚语码,文学批评家——更多是年轻人——对解构主义显示出空前的热情。显然,关于解构主义的这种热闹不能用“一时冲动”进行解释,那么,中国批评家对解构主义的青睐是否有一种尚未公开的背后密码?解构思想在中国大陆是否有一种本土语境?对解构思想和中国批评家的解构操作作一个简要的梳理将有助于我们“洞见”和解开这个隐秘的密码。  相似文献   

12.
在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时,农村教育的“赔本”现象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教育本来既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投资,因为它可以形成一种能提高人的未来收益的资本。但是在社会发展更加依赖教育发展的今天,中国农村又如何会出现与之相悖的教育“赔本”现象呢?本文拟就这一现象的产生及其原因作一系列解读,认为农村教育“赔本”现象,与我国延续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教育投资系统以及农村教育模式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曾看到过一则外国的幽默——爸爸:你为啥想到中国发财呢?儿子:到那里求学可以发财呀!爸爸:噢?儿子:因为我读过许多中国孩子的作文,他们中的多数都捡过钱包呢!这则幽默分明是讽刺中国传统的作文教学压抑个性,学生思想贫乏、生活贫乏、情感贫乏、语言贫乏,致使作文内容空洞,“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症结何在?从学生习作心态分析,主要受三种心态影响:1.被动心态——缺素材长期以来,“教”与“学”的关系好比主动轮和被动轮的关系,“教”是主动的,“学”是被动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由于学生主动意识淡薄,习作时不肯动脑筋发掘素材,…  相似文献   

14.
少年儿童消费大扫描如今,孩子的消费水平高于大人,达到了难以想象的水平,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什么造就了中国儿童消费的畸形?我们的教育在哪里出了问题?本期话题将带给你更深的思孝与答案。  相似文献   

15.
齐格蒙特?鲍曼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底层阶级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批判性审视,洞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产生了一类新型群体——新穷人——因生产力发展而没有能力去消费的人,也称为有缺陷的消费者。在鲍曼看来,新穷人在消费社会不仅无法走出生存困境,还面临一种新型的、潜在的人口消灭,基于此,他寄希望于通过伦理道德救赎的方式来帮助新穷人走出生存困境、实现自我解放、重获真正意义上的自我。齐格蒙特?鲍曼“新穷人”理论深化了人们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认知,极富批判性和启发性。但是,由于其理论视野的局限性,对该理论需持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所曾经颇多争议的学校。她的名字叫翔宇教育集团。2001年,她将宝应县三所最好的公办学校——宝应县实验小学、宝应县实验中学和宝应县中学——捆绑收购,开了中国民间资本收购公办(且是基础教育)名校的先例,公办名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该不该一卖了之?公办中小学名校集体转制民办,是不是意味着要加重老百姓子女的教育成本?所谓“宝应模式”,是不是又一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关于她的“前世”——公办中小学名校捆绑转制,媒体已经多有报道,本刊也于2004年第4期(教育管理)用“独家策划”的方式,对所谓“真假民办”作了专题探讨。5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她,是想看看她的“今生”——转制以后的公办中小学名校究竟发生了什么?寻找她的管理秘笈——是什么力量使她能够立于潮头、独领中国民办中小学教育风骚?  相似文献   

17.
“消费”时间思考——这是智慧的根源。“消费”时间工作——这是成功的途径。“消费”时间助人——这是快乐的源泉。“消费”时间阅读——这是知识的基础。“消费”时间微笑——这是去除烦忧的妙药。“消费”时间健康——这是财富与生命的保障。“消费”时间沉思——这是净化心灵,身心合一的捷径。  相似文献   

18.
自然价值的存在和由此产生的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使科技伦理范围内伦理范式的转变成为一种必然。文章从科技伦理视野出发,试图寻找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范式:从控制对象上实现对“自然”的控制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控制;从控制方式上实现“为所欲为”到“有所畏惧”;从控制理念上实现“过度消费”到“低熵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一次,我在讲评作文时正说到为什么要努力写出真情实感,不要胡编乱造,忽然听到“嗤嗤”的低笑——后排一对同桌正低着脑袋凑在一起。“哎,罗艳霞、何政,笑什么?”罗艳霞笑指低头的何政:“刚刚看到他以前的作文——你给他的评语,像一首诗……”全班莫名其妙。我也奇怪:“怎么说的?”“若要学习好,先要能动脑。作  相似文献   

20.
据北京晨报最近组织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消费分为四档:“贫困型”消费,每月三四百元,“经济型”消费,需要七八百元,“小康型”消费为千元出头,而奢侈型消费则达万元。在校大学生到底该如何消费?一月花多少钱才合适?如何才能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其实,这并不是一件纯粹个人的私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