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任日卿 《山东教育》2008,(12):51-53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和《幼儿园管理条例》提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良好的品德行为。这要求每个教师或家长都应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崔晓红 《学子》2015,(1):60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为孩子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都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这也涉及发现幼儿情感和幼儿的品德教育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将德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及其各个环节中去呢?一、在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中加强德育大家都知道,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我们的责任,也是  相似文献   

3.
品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幼儿园应把幼儿品德教育放在首位,促进幼儿品德、情感与行为的良好发展.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蕴涵着许多品德教育因素,要注重常规活动与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不断地发掘、充分地发挥常规教育对促进幼儿品德发展的价值,增强常规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纲要》中指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而礼仪教育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在今天,针对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的幼儿来说,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重、谦让和合作的精神,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可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林阿虹 《中国德育》2014,(22):56-57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让幼儿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受到教育和影响,培养幼儿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建构和提升自己的价值理解、情感体验和品德行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因此,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全员参与、全面营造、全景融入,才能有效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坚强勇敢的道德品质,形成热爱祖国、关爱生命的道德情感,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良好行为规范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翟丽杰 《成才之路》2010,(19):94-94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现浅谈以下几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雪 《中华家教》2020,(1):68-6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要以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各个领域活动当中。鉴于此,并结合“家园共育好儿童”幼儿培育指南,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深度、多角度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也就是说,幼教工作者要坚持品德教育的一贯化,重视行为实践,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但是,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思维认识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容易受外界对他们言行的态度的影响,为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和《幼儿园管理条例》提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良好的品德行为。这要求每个  相似文献   

10.
幼儿阶段是幼儿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快速提升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岀:"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在幼儿品德教育中运用绘本,有利于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能帮助幼儿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教育给孩子自身成长所带来的作用,尤其是幼儿教育和活动中对孩子启蒙兴趣培养与品格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在我国相关法律条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品格教育应该将情感教育与培养良好行为当成主要内容,并将其潜移默化到幼儿园生活教育当中,有效完成培养幼儿们良好品格的重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幼儿园生活教育中的品格教育展开深入分析,以期能够在幼儿园生活教育中全面落实品格教育这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要求。幼儿时期正是品德行为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人的发展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应根据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把《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德育的培养目标 ,以和风细雨的方式 ,通过各种教育途径 ,在处理好“主导”与“主体”、教育与发展、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与情感、行为培养等关系的基础上 ,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渗透相结合 ,有目的地在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过程中施加教育影响 ,逐渐转化为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真正达到身心…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要以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个领域的活动之中。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抓住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一、教师要做教育的有爱之人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孩子身上难免有一些不好的  相似文献   

15.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关于"德育"的内容中提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从中可以看出,情感、道德观念与行为习惯是一体的,统一于德育中。其中,"情感"时时刻刻伴随着人的生活,是人的个性特质的一部分,能对人的行为选择和生命体验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幼儿处于成长的早期阶段,是个体形成健全情感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教师要多从"情感教育"的维度开展品德教育,以调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促进幼儿的品德养成。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情感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等学习品质的培养,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从而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阶段是幼儿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快速提升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岀:“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在幼儿品德教育中运用绘本,  相似文献   

18.
金海芳 《教育》2012,(30):57-58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从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同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关精神:"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作为幼儿园、家庭,作为孩子一生的启蒙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尊老爱幼、孝敬亲长的传统美德继续保持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形式很多,综合幼儿个体的年龄特点,在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把德育的教育融进幼儿的体育游戏当中,可以培养幼儿自身的勇敢、团结合作、积极独立的品格,和乐观向上、友爱、敢于面对困难的态度,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与习惯,开朗、活泼的性格,本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品格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望能够为相关机构及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孙晓艳 《考试周刊》2012,(88):184-185
品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一时期是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及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