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体育差生”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向军  燕成 《体育学刊》2001,8(6):102-103
对“体育差生”提法提出质疑,“体育差生”的概念没有严格的内涵与外延,不够严谨;用“体育差生”来评价学生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观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的转差理论与转化体育差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体育中要做好体育差生的转化工作,须先弄清差生“差”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传统的转差做法是“缺什么补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补课”是转差工作中“赶尾巴”的做法,其结果是差生原来的差距还未赶上,新的差距又“补”出来了。这样“补”到毕业,差生还是转化不了。因此,他指出,转化差生的工作在于调动差生的学习情绪,培养其自学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差生进行分组施教和个别施教。根据苏霍姆林斯基转差理论的基本观点,在学校体育中转化差生应重视如下几点:   一、要重视调动差生的学习情…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体育差生的分类特征与归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严德一 《体育学刊》2003,10(3):105-108
以学校体育工作实际和归因理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中小学体育差生的群体特征。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差生分为内在动力类体育差生、形态发育类体育差生、运动能力类体育差生和技术技能类体育差生4种类型。同时探讨了各类体育差生的特征与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4.
因材施教原则是现代教学论中一条重要原则,按照其目标试的“差异教学”是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体育差生”是各类学校共存在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从理论与实践上探讨实施“差异教学”转化“体育差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曾几何时,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体育差生”一词,或者说称谓,且沿用至今而无人提出异议。笔者查阅了众多的文献也难以追溯这一称谓的起源。倒是发现有多种相类似的提法,诸如“厌学体育学生”、“体育学习困难生”、“体育行为差生”等等。综合起来,这些学生无非是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方面不符合老师的标准而被鉴定为体育学习方面的差生。这是一种定性的评价,也是一种等级的划分。但造成  相似文献   

6.
体育差生是指“三差一缺”即:体质差、基础差、技术差,对体育缺少兴趣。调查表明,体育差生占学生总数的15%~20%,解决高校体育差生的转化问题对高校体育意义重大。此前,对体育差生也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效果均不显著,且不易推广。我们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对体育差生锻炼目标制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体育差生提出了“l 1”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一次体育必修课,再加一次体育俱乐部训练课),增强了学生体质,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差生的原因分析1.兴趣不足对大学生来讲,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体学生对体育有无兴趣直接影响锻炼…  相似文献   

7.
采取良策,转化体育差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对初一体育差生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进行了探讨, 并寻找到了一些“成功转化”体育差生的措施和方法, 可供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体育差生”的概念我认为“体育差生”应分五类:(1)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差;(2)身体素质好,体质好,但接受能力差;(3)身体素质好,体质好,但课堂表现不积极;(4)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表现积极但心理素质差,测试分数低;(5)不喜欢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二、“体育差生”产生的原因1.先天性遗传。如身体过于矮小、肥胖等,产生自卑、自弃的想法。2.思想认识不够。认为自己本身素质差,再努力也比不上身体素  相似文献   

9.
合作小组对"体育后进生"的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合作小组课堂教学实验的最初阶段,我们曾就若干问题对我校及周边学校的“体育后进生”进行问卷调查。经总结发现,所谓的“体育后进生”包括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体育行为差生;另一种是体育成绩差生。体育行为差生的主要表现有:1)、学生因生活中的原因以及家庭生活的负面效应,造成自身失去对体育运动学习、参与的意愿和热情,拒绝积极地  相似文献   

10.
张保辉 《精武》2013,(19):48-48,50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些体育差生的出现,体育差生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文章从阐释体育差生的概念入手,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差生的的心理状态,探讨解决体育差生的科学对策,以期对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从培养学生的归属感、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良好学习动机以及培养对体育的兴趣等方面,探讨了在教学实践中增强“体育差生”自信心,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2.
分析当前大学公体课体育“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类型特征,认为主要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所致,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因具有重要的化解、调适及消除作用。就此研究了化解、调适以及消除体育差生心理障碍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中学体育差生的不同类型及体育学习成绩的差别,并在总结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待体育差生不同教法的基础上,提出对不同体育差生的教学对策,旨在提高不同类型差生的教学效果,进而全面提高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法和观察法,对“体育差生“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个体差异、教材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是大学生被贴上”体育差生“标签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体育教学中避免对大学生贴标签,强化大学生体育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以及采用多元评价使大学生发现自我等干预策略,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体育"差生"群体的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燕强 《体育学刊》2003,10(6):100-102
结合儿童少年心理、生理的个性特征、健康爱好的具体需要,针对常规体育教学往往注重“尖子”生的培养过多或缺少对普通生、落后生的指导,或教学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忽视了学生自我价值的开拓与发展等不合理的现状,着重探讨了体育课“差生”群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建全 《体育世界》2010,(4):99-100
文章针对体育课堂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差生转化和教育问题,依据和谐教育理论,提出了体育老师做好体育差生转化和教育的六方面工作,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善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激励、感化、引导差生,实现体育差生的逐步转化,探索转化体育差生的经验和方法,做好体育差生的转化工作,提高体育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对湖南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走访,分析了高校体育差生参与体育活动时的心理障碍,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高校体育差生参与体育活动时的心理导引途径,旨在为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以便在高校体育差生参与体育活动时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使其融入正常的体育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一堂课的时间有限,而且还要兼顾整体学生,所以,许多教师对体育差生的教学一筹莫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课前预见——课堂发现——课后自练”的转化差生的办法,效果明显。 1、课前预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预见  相似文献   

19.
张伟  陆军 《体育教学》2003,(6):13-14
一、对于“差生”和“差异”的思考从体育教学实践看,任何学段都有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差生”群体。这些学生虽然也和别人一样听课、练习,表面上接受着平等教育,但实际上由于上述的诸多差异,他们并没有得到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机会平等并不等于给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南省部分高校入校体育测试不合格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身体肥胖型,胖型,瘦型和矮小型构成了体育差生的主要群体。针对他们的体型和体质状况特点,经过与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对比分析后,认为在体育教学中的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的身体训练,是提高体育成绩和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