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前,非时政类期刊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地都有显著成效。本文就目前报刊业上市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上市集团存在诸如采编经营"两分开"、激励政策不足等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出采编经营整体上市、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立足文化发展等多项举措,希望对即将完成转企改制的报刊业未来发展趋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全省加快报刊业发展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省委建设两部强省的决定和全省领导十部大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交流经验.促进全省报刊业健康、繁荣、快速发展,实现"文化强"目标的一次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3.
宋志伟 《传媒》2014,(9):43-45
正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受众越来越倾向于网络阅读,将各种移动终端作为阅读的首选,使报刊业陷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我国体育类期刊在报刊业的"冬天"里也难以"独善其身",但是创刊8年的《体育画报》,却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增长,成为我国体育类期刊逆势增长的代表,毫无疑问,其品牌优化之路非常值得纸媒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从“规划”看期刊业未来——访中国期刊协会顾问张伯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月底,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为报刊业描绘了未来发展蓝图,引起业界关注。与报业相比,期刊业发展有自身的特点。十二五期间,期刊业发展走势如何?做大做强的希望在哪  相似文献   

5.
刘波 《传媒》2000,(5):4-8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报刊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面向社会、自负盈亏的报纸、期刊应运而生,在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文化、生活等信息要求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报刊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存在哪些问题呢?这里讲10个问题。 一是一号多报、一号多刊。近两年,报刊界出现了一种不好的现象,你批给他的那张报纸、  相似文献   

6.
石峰 《传媒》2004,(4):8-11
报刊业是新闻出版业、也是整个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报刊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把报刊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从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高度,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去探索报刊业发展的基础、动力、规律和方向,认清报刊业发展的态势。目前,我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报纸、期刊业的发展与全国的情况基本一致 ,在改革开放前十余年中 ,主要是数量规模的增长。1978—1993年 ,四川省报纸由16种增长到111种 ,期刊由84种上升到379种。1994年年底 ,四川省报纸达到126种、期刊389种 ,达到历史最高点 ,规模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区)第3位。此后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转轨 ,以及国家报刊战略调整的全面启动 ,四川省报刊业进入了调整、巩固、提高的新阶段 ,整个发展脉络是全国报刊业的一个缩影。调整第一步 :实施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移战略 ,创名牌 ,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报刊业发展迅猛,这是经济、化繁荣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带来了报刊业的激烈竞争。作为专业期刊,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我认为应当走突出特色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传媒》2011,(5):6
"十一五",披荆斩棘,战鼓初歇。"十二五",雄关漫道,征程又启。2011年4月20日,《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及11个分规划正式出台,所包括的《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被业界认为是提振报刊业发展信心,指导报刊业健康发展的"灯塔"。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传统媒体探寻全媒体发展道路成为当务之急。变革"报刊业"为"报道业"这种文化生产方式的深刻变化,迫切呼唤相应的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1.
将中国的报刊业划一个圈,圈外人说:现在社会上什么东西最多?报纸杂志最多!圈内人说:现在圈里什么最缺?能提高质量的东西最缺!这一说法虽不全面,但反映了一种意见和倾向。恢复、发展与整顿——十五的的变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百废待兴,中国报刊业严重萎缩,当时全国只有报纸186家、期刊930种。报刊印张数少得可怜。中央采  相似文献   

12.
王华 《传媒》1999,(4):36-36,12
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报刊业在祖国大陆解放后,随着本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有了很大发展。由于经济、文化、地域、人口等诸多的因素的差别,台、港、澳地区的报刊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总的说来,台湾地区的报刊业最为繁荣,香港次之,澳门又次之。 一、台湾地区报刊业 1945年台湾光复后,第一家报纸是原台湾新报更名  相似文献   

13.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铺平了道路。本文通过对股份制改造给报刊业带来的发展和进步的总结认识,指出股份制改造是推动报刊业传媒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深入研究和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审慎提出中国期刊业集约化经营这一重大课题,并围绕中国期刊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集约化经营的实现路径与政策举措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与深度阐释,提出必须用"行政推动,市场主导"的方式,推进报刊业的集约化进程,同时推动有条件的报刊集团上市。  相似文献   

15.
白树联 《传媒》2000,(6):5-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我国报刊业出现了一种"协办"现象.不管对报刊"协办"如何评价,从中央到地方,其发展劲头势不可挡.因此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需正视这种现象,并且因势利导将"协办"纳入正常规范轨道,从而促进我国报刊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我国报刊业出现了一种"协办"现象.不管对报刊"协办"如何评价,从中央到地方,其发展劲头势不可挡.因此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需正视这种现象,并且因势利导将"协办"纳入正常规范轨道,从而促进我国报刊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去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我们全面回顾陕西报刊业改革发展30年光辉成就,深入总结陕西报刊业30年创新发展经验的时候,有一份期刊不能绕过,这就是为繁荣陕西报刊而诞生、伴随陕西报刊改革发展而成长,已经走过17年光荣历程的<今传媒>杂志.  相似文献   

18.
张园 《兰台世界》2012,(7):60-61
民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而又复杂的转型期,东西文化相互剧烈碰撞、印刷与报刊业蓬勃发展、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转型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国人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再加上当时复杂多变动荡不安的时事政局,使得以图书期刊为主的社会文化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文化学术高峰  相似文献   

19.
目前,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新闻出版总署不断推进深化报刊业体制改革,在中央单位所属220多种报纸、2600多种期刊中划分实行事业体制的报刊社和改制为企业的报刊社,推动非时政类、非公益性报刊出版单位完成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的改制.改革既有明确的路线图,也有了具体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20.
胡鹏 《传媒》2014,(17)
正北京市是我国报刊出版中心,也是我国报刊密集度最高的区域。据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2012年度报刊核验情况,北京地区登记的报纸303种(含高校校报),期刊2943种。其中北京市属期刊总计172种,市属报纸总计53种。北京市报刊业已经形成了同台繁荣、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对象面广、传播力强的喜人格局。经过自2003年以来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北京新闻出版业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也逐步明晰。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