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每一个孩子都好比一粒饱满的、有生命力的种子,当外界条件适宜时,其内在智慧的种子才会萌发.最近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薛发根老师执教的《猴子种果树》一课,让我深刻感受到他在课堂上高超的启迪学生智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猴子种果树》(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2课)是一篇童话。主人公是猴子,另外三个“人物”是乌鸦、喜鹊、杜鹃,它们对猴子各说了三句话,说法大同小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从模仿起步——阅读中的写作训练策略例谈》中对这篇课文有这样一段分析:细细推之,鸟儿劝告的话语又隐藏着这样的语言结构:第一句:“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  相似文献   

3.
品味,“学”文“习”语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猴子种果树》。请大家说一说猴子先后种了哪些果树,最后结果怎样?学生:猴子先后种了梨树、杏树、桃树和樱桃树,最后什么树也没有成活。老师: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请前后四人先练一练,怎么读,小组可以自己商量。(学生合作朗读后,教  相似文献   

4.
<正>《猴子种果树》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薛法根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将这篇童话讲得绘声绘色,跌宕起伏,而且学用结合,自主续编结尾,实现了阅读和表达的有机结合。这都得益于薛法根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与扶放结合的高超教学艺术。现根据其课堂教学,我进行赏析,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一、词串引路,脉络清晰薛法根老师的板块教学是比较有特色的,其中的词串教学更是独具匠心。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猴子种果树》的  相似文献   

5.
郑家勇 《教育文汇》2014,(14):32-32
一位老师教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2课《猴子种果树》一文。第一课时后段,她侧重进行写字教学,主要教学2个生字:浇和拔。她范写之后,又指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字的结构,要求注意笔划、间架,并带领学生“书空”,然后启发学生对“浇”字进行“生字开花”。  相似文献   

6.
<正>《猴子种果树》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猴子听从小鸟的指导种果树,结果一无所成的寓言故事,目的是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在工具性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获得人文感悟是关键。为此,我从故事入手,和学生一起说故事,在故事中识字、写字,分享故事蕴含的智慧。一、用好字串,梳理脉络《猴子种果树》故事线索简单,脉络清楚,但篇幅并不短。如何让二年级学生更快更好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是我在教学中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我采用词串教学,根据文本  相似文献   

7.
主题:观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猴子种果树》参加观课交流人员:吴善虎南京市科学园小学吴云平南京市东山小学翟敦兵南京市科学园小学缪大林南京市翠屏山小学陈江华南京市科学园小学一、词语教学设计的精妙多媒体逐个出示词语,生齐读: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师: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词语是果树的名称,你还知道哪些果树呀?(生说,略)师:小朋友知道的果树真多。再来看——多媒体出示词语,生齐读:  相似文献   

8.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猴子种果树》一文的时候,整个设计都是围绕故事情节,抓住语言的积累运用展开的,最后情境续编的环节,学生编出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局,如:正当猴子难过的时候,一只麻雀喳喳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做事要有耐心,要坚持下去。"猴子一想:"是啊,我要坚持下去,争取把樱桃树种活。"于是就认真研究樱桃树的种法,后来终于吃到了果子。还有的学生说猴子在种  相似文献   

9.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识字教学的过程,文本是识字教学的载体。《猴子种果树》一文的教学很好地体现这一点。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画、儿歌、表演、联系生活等多种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让识字教学具有趣味性,激发起儿童的识字写字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点,你就成功了一半。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种"下疑问,以疑促读 《猴子种果树》(苏教版)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听了乌鸦、喜鹊、杜  相似文献   

11.
《猴子种果树》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薛法根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将这篇童话讲得绘声绘色,跌宕起伏,而且学用结合,自主续编结尾,实现了阅读和表达的有机结合.这都得益于薛法根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与扶放结合的高超教学艺术.现根据其课堂教学,我进行赏析,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一次,我有幸聆听了薛法根老师在"名师八桂行"时执教的《猴子种果树》一课,他在识字教学中使用词串教学法的成功实践令人叹为观止。课后我查阅了很多有关词串教学的资料,越发觉得对于低年级识字教学来说,词串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于是,在执教《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忍不住尝试运用了词串教学法。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大学,我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课《去年的树》,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一课,课堂教学发生着重大的转型,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课改学习的新坐标.王老师的课那样平易近人,那样清新扑面,那样情真意切,给人一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温暖,洗净铅华见本真,绚烂之极归平淡.  相似文献   

14.
小朋友们学过《猴子种果树》吧?猴子爱吃水果,所以要种树。那你们听过关于猴子的其他故事吗?对了,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关于猴子的两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15.
正【课型】精读引领课【学习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藤野先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68页《我的一位国文老师》、213页《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内容。2.精读品味,学习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方法。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课前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文章《藤野先生》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废墟下的课堂》《零分之约》《汉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程小学语文培训资源系列》五年级下册的光盘中,有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杭州"全国小学语文‘情感型语文’课堂教学观摩会"的一节阅读教学课——《爱如茉莉》。薛老师以词语导入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抓住细节",感悟文本,逐步体会父母间的真爱就如茉莉一般平淡无奇——那让人回味绵长的爱。再次一睹名师风采,获益甚多。【片段一】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章,你会读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生读:平淡无奇、缕缕幽香、弥漫、洁白纯  相似文献   

17.
我曾在淮安听了李刚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揠苗助长》,上这节课之前,师生互不相识,然而课上师生却配合得相当默契,主要是李老师使学生把"兴趣"当作老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兴趣有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常带有很多的无意性,所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们学习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进行探索学习;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也只有满怀兴趣的学习,才能掌握快,记得牢,效果好.学习语文就是这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当作培养学生成才的起点,把兴趣当作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动力主动、全面地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18.
邵军 《教育文汇》2011,(2):45-46
今天有幸观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哪吒闹海》(苏教版三年级)的课堂教学录像。薛老师课堂上的“让学”思想犹如夏日里清凉的冰水,沁人心脾。薛老师把课堂的时间、机会尽可能地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深入地学习语文,演绎了朴实中美丽、简洁中精彩的本真语文。  相似文献   

19.
一次,老师问:"猴子为什么会上树?"学生们答:"猴子会上树,那是因为猴子生来就会上树。"老师说,猴子会上树,就像人会走路但人并不是生来就会走路一样。猴子会上树,那是因为果子在树上,在猴子够不着的地方。而猴子爱吃果子,是树上果子的吸引和召唤,让猴子一次次去够着  相似文献   

20.
《猴子种果树》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猴子听从小鸟的指导种果树,结果一无所成的寓言故事,目的是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在工具性的基础上,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获得人文感悟是关键。为此,我从故事入手,和学生一起说故事,在故事中识字、写字,分享故事蕴含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