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9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纸带上的点应如何选取”的文章,阅后受益匪浅,但笔者对该文中认为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由于种种原因在选取纸带时不必考虑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的观点持相反的意见.现就如何选取纸带上的点并为...  相似文献   

2.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学生实验 .该实验原理明确 ,模型熟悉 ,步骤简单 ,因学生已有应用打点计时器实验的经验 ,操作容易 .但学生在实验结果的分析时 ,常常遇到困难 ,很难找到第一、二点间距离接近 2 mm的纸带 .笔者亲自做了多次 ,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目前课本和各种资料都提出纸带应“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点间距离接近 2 mm并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意味着该纸带是在打第一个点瞬间开始下落的 .即纸带记录的落体位置和计时准确对应吻合 .似乎不满足上述条件的纸带就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但实…  相似文献   

3.
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册第258页第三行指出:“在实验中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毫米并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又在下面小字的注释中写到:“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次点。自由落体运动在最初0.02秒内下落距离1/2×9.8×0.02~2≈0.0002米=2毫米,所以纸带第一、二点间距离接近2毫米,意味着纸带是在打第一点的瞬间开始下落的。”不少流行的实验题中,也围绕该点进行考查,为此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册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这样一条实验要求:“在实验中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毫米并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理由是,“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点,自由落体运动在最初0.02秒下落的距离(1/2)×9.8×(0.02)~2米≈2毫米。所以,纸带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毫米,意味着纸带是在打第一个点的瞬间开始下落的”。对于这条实验要求,不少师生认为毫无必要,应该删去。对此,想谈点个人对这条实验要求的看法,以求达到共识。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学生分组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对于实验数据分析,教材要求学生选择点迹清楚且第一、二点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进行实验结果分析.但在实验中发现好多组学生不能得到这样的纸带,有的学生得到的纸带第一、二点距离在3~4mm,学生得到这样的纸带后,  相似文献   

6.
许多参考资料中,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实验部分都要求必须选用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到底有这个必要吗?我们知道,当重锤拖着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时,在0.02s时间内,由h=gt2/2可以求出h=0.196cm≈2mm(其中g取9.8m/s2).说明选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mm的纸  相似文献   

7.
在许多参考书中 ,我们都能看到类似这样的一道题 :在“测定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 ,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的运动。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Hz。如图为实验中所得到的一条纸带 ,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 ,按时间顺序取 0、1、2、3、4、5六个计数点  相似文献   

8.
“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几组实验尚未做完,运动纸带上就点迹不清,点子混乱,拖成一条线,甚至打不出点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①运动小车上夹纸带的铁片松动,变形或断裂,造成对纸带的压力不够,纸带打滑,甚至脱落,或纸带夹不紧、拉不动小车;②电火花打点记时器上面墨粉纸极易打烂,又不容易买到。针对这些情况,我对这套仪器作了以下改进,保证了实验的正常进行,实验效果也更理想。a.去掉轨道小车上夹纸带的铁片,在原安装铁片的部位,钻一个直径约8mm,深20…  相似文献   

9.
有一道流传很广的关于纸带“阶梯处理”的习题,摘录如下. 原题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如图1所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  相似文献   

10.
周分工 《物理教师》2008,29(11):24-24
笔者命制“利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练习题时,翻阅了大量教辅资料,发现很多资料上强调选择纸带的标准是:①点迹清晰,②第1、2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本文拟说明“2mm”条件是多余的,并对这一不恰当条件形成的过程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1.纸带型此模型的原型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及小车在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的实验原理.如果题目有“连续相等的时间”或“相等时间内”这一类条件,就属于“纸带型”运动问题.解决“纸带型”问题常用到以下公式: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学生实验四“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研究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课本上要求用打点记时器记录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量出起点(编号0)到编号n点的距离h,用即时速度公式υ_n=(s_n s_(n 1))/2t算出υ,最后通过实验数据验证mgh=1/2mυ~2。 课本第258页提出了对纸带的选择要求:“在实验中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毫米并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对此选择,课本上还作了说明:“打点记时器每隔0.02秒打一  相似文献   

13.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生实验中 ,有的实验组打出的几条纸带的第一、二点间的距离均远小于 2 mm.这是由于很难保证纸带在振针打第一个点的瞬间开始下落 ,因此纸带上的第一、二两点的距离便小于 2 mm.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对该实验作了改进 ,用一电磁继电器取代手将纸带夹住 ,便可解决这一问题 .具体做法是 :将电磁继电器固定在计时器的正上方 ,如图 1所示 .把打点计时器和电磁继电器分别接在同一个学生电源的交直流接线柱上 ,然后将纸带压在电磁继电器的衔铁下 (弹簧弹力要大 ,继电器磁性要强 ,以便能压住纸带 ) .最后闭合学生电源上的开关 ,计时器开始打点 ,与此同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 ,纸带下落 .这样打出的纸带的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每次都很接近 2 mm,因此实验中只需打一条纸带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改进@耿建军$江苏省东海县第二中学!222300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常常会用逐差法计算纸带的加速度.如图1所示,纸带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选取的一段,A、B……G是一条纸带上连续清晰的7个点,时间间隔为T。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  相似文献   

15.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支架上,以使其纸带能不受任何阻碍地下落;把纸带固定在重物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手提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接通电源(T=0.02s),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重复实验儿次,从儿条打点清楚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毫米,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物理教材利用打点计时器求物体加速度的实验中,物体拖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通过测量这些点的分布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教材上通常用的方法是“逐差法”。其原理是:如图所示是利用一条打好点的纸带。  相似文献   

17.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教科书和大量的复习资料中对于纸带的选取要求是:点迹清楚,且1、2两点间的距离要接近2毫米.理由是:当1、2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毫米时,意味着纸带是在打第一个点的瞬间开始下落,当纸带下落h高度时,求出此时的速度v,再去比...  相似文献   

18.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课本中处理实验数据时,要求从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出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但在实际实验中,更多的情况是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大于或小于2mm(即与2mm偏离较大).那么是不是必须要用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本文对此做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利民 《物理教师》2007,28(2):28-28
一直以来很多物理教师受一些高中物理复习资料对这个实验补充解释的影响,对这个实验有些错误理解,2006年又有些高考模拟题出现同样的错误,我认为很有必要加以考证.错误说法:“……实验完毕,选取纸带时,本着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离接近2mm的原则”.理由是:“这样一张纸带记  相似文献   

20.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现行教材对挑选纸带的要求是:在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并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是否必须选择这样的纸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